關衙門分辦,下一天召見岑春煊,奏對稱旨,再一天就放了廣東藩司。
這就是張鳴岐所說的,“丢了紗帽有玉帶”。
但以五品京堂,一躍而為二品的監司大員,并且放到富庶省分的廣東,不能不說是破天荒的異數。
岑春煊當然躊躇滿志,不過一下子敲掉多少人的飯碗,自然會成為衆怨所集,很有人想拿了刀子去跟他拚命,吓得岑春煊連會館都不敢住,盡快領了文憑,由海道經上海轉到廣州接任。
不久,戊戌政變發作,岑春煊總算運氣,雖受牽累,并不嚴重。
不過廣東藩司卻當不成了,改調甘肅。
及至這年宣戰诏下,通饬各省練兵籌饷,共濟時艱,岑春煊認為又是一個上結主知的機會到了,便向陝甘總督陶模自告奮勇,願意領兵勤王。
陶模知道他躁進狂妄,最愛多事,但勤王這頂帽子太大,不能不作敷衍,于是撥了步兵三營,每營四百多人,騎兵三旗,每旗兩百餘人。
另外給了五萬兩饷銀,打發他就道。
于是岑春煊輕騎簡從,先由蘭州出發,穿越伊克昭盟的所謂草地,由張家口入關,到京就帶着一身風塵,先到宮門口請安,托人遞牌子請慈禧太後接見。
這是各省勤王的第一支兵。
慈禧太後大為感動,及至召見之時,隻見岑春煊的一身行裝,灰不灰,黃不黃,臉上垢泥與汗水混雜,仿佛十來天不曾洗面似地,更覺得他勤勞王事,如此辛苦,真正忠心耿耿,不由得就把他曾經附和新政的厭惡丢開了。
“你帶了多少兵來?”
“四營、三旗,共是兩千人。
”
一聽隻有兩千人,慈禧太後覺得近乎兒戲,就有些洩氣了。
“隊伍駐紮在那兒?”
“隊伍還在路上。
”岑春煊解釋:“臣接得洋人無理,要攻我京城的消息,恨不得插翅飛來,晝夜趕路,衣不解帶。
隊伍因為騎兵要等步兵,又有辎重,所以慢了!”
“總算忠勇可嘉。
”慈禧太後說道:“你也辛苦了,下去先歇着吧!”
一下來分谒當道,榮祿沒有見他。
此時跟陳夔龍談起,仍然是卑視其人的語氣。
見此光景,陳夔龍亦就決定不理岑春煊,等他的隊伍到了再說。
“那二百輛車,怎麼樣了?”榮祿亦不再談岑春煊,隻問自己所關心的事。
“想出一條路子,正在接頭。
”陳夔龍答說:“我想找十七倉的花戶。
”
這下提醒了榮祿,“對!”他很高興地說:“虧你想得到!找花戶一定有車。
如果有麻煩,我替你找倉場侍郎去說話。
”
得此支持,陳夔龍便放手去辦了。
京師與通州,共有十七個大倉庫,專貯漕糧,倉中有專門經手代辦上糧手續的番役,在倉場侍郎衙門中有花名冊,所以稱為“花戶”,約有數十家,都是世襲的行當。
此輩在正人君子口中,斥為“倉蠹”,而無不家道殷實,起居豪奢,可以比拟内務府的旗人。
京通十七倉所的漕糧,号為“天庚正供”,除了宮中所用以外,文武百官的祿米、京營将士的“甲米”,亦歸十七倉發放,此外又有專養各部院工匠的“匠米”,以及入關以來八位“鐵帽子王”嫡系子孫的“恩米”等等,都歸花戶運送。
因此,每家都有數十輛、上百輛的大車,官府征發且又照給車價,等于雇用,自然樂從,所以不等三天工夫,二百輛大車就都集在順天府衙門左右了。
陳夔龍很得意地去複命,隻見榮祿容顔慘淡,本來就很黃瘦的一張臉,越顯得憔悴不堪,不由得驚問:“中堂的氣色很不好,是那裡不舒服?”
“聶功亭,唉!”榮祿答非所問地:“陣亡了!”
陳夔龍亦覺心頭一沉。
整個大局,若論用兵防禦,亦隻有聶士成比較可恃,這一來,天津的防守,看來更無把握。
“死得不值!”榮祿黯然垂淚:“死得太冤!”
“怎麼呢?”陳夔龍半問半安慰地:“中堂總要好好替他請恤羅?”
“眼前隻怕還不行!”榮祿的聲音很微弱:“義和團跟他的仇結得太深,他打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沒有人敢替他報功。
聶功亭就因為上不諒于朝廷,下見逼于拳匪,早就存着不想活的心了。
”
陳夔龍嗟歎不絕,不過,他更關心的是天津的安危,“中堂,”他問,“天津不知道還能守幾天?”
“危在旦夕了。
”
“那麼,就眼看它淪陷?”
榮祿不答。
起身搓着手,繞了兩個圈子,突然站住腳問道:“你看,是換裕壽山好,還是不換他好?”
陳夔龍茫然不知所答。
首先他得明了,榮祿何以有此一問?因而反問一句:“換又如何?不換又如何?”
“不換,天津一定保不住,換了,也有利有弊。
”榮祿躊躇着說:“隻怕裕壽山正找不到抽身之計,這一換,正好合他的意,越發可以不管,天津丢得更快些。
”
“這當然要顧慮。
不過,我看,關鍵并不在此。
”陳夔龍答說:“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督撫領袖,位高權重,平時誰不想這個缺?可是,這個時候,就不知道有誰肯臨危受命了?”
“這你不必擔心。
有人。
”
“那一位?”陳夔龍問。
“合肥。
”榮祿答說:“朝廷已經三召合肥,始終托詞不來。
他的那一班人,象盛杏荪,已經開出條件來了,合肥不回北洋,就不會北上,張香濤、劉岘莊亦一再電催合肥北上。
既然衆望所歸,我想,皇太後亦不會嫌他有要挾之意。
”
“要挾!”陳夔龍問說:“皇太後嫌李中堂非要回北洋才肯進京,是要挾?”
“皇太後的話,比這個還要難聽,說他簡直是借機會勒索。
”
“我看,”陳夔龍說:“那也隻是盛杏荪他們那班人的想法,李中堂本人未必有此意思。
”
“不管他有亦罷,沒有也罷,如果調任直督,兩廣派人護理,他就不能不走了。
否則不成了霸占了别人的缺分,擋了别人的前程了嗎?”
“這,”陳夔龍笑道:“倒是逼李中堂進京的一個好法子。
”他停了一下,将臉色正一正又說:“把李中堂調回來,至少,可收安定人心之效。
”
“啊,啊!”榮祿猛然一擊手掌:“這一說,更得這麼辦了!
我志已決。
”接着喊一聲:“套車。
”
※※※
套車進宮,遞牌子要見慈禧太後。
很快地,有個小太監出來招呼,說“李總管請中堂說句話。
”
于是榮祿随着他先去看李蓮英。
見了面卻又不急着說話,拿西瓜,端金銀露,又請他寬衣擦臉,張羅了好一會。
榮祿宿汗既收,精神一振,覺得該辦正事了,便即問道:“蓮英,你有話?”
“沒有什麼話。
隻請中堂來涼快、涼快,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