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七章

首頁
    行在辦事,還是如在京時的規制,慈禧太後仍是一早召見軍機。

    見了王文韶,慈禧太後又傷感,又安慰,溫語慰問,談到北來途中的苦況,君臣相對雪涕,把眼圈都哭紅了。

     王文韶是七月二十二黎明出京的,雖隻晚得兩宮一天,卻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消息,慈禧太後最關心的當然是大内。

     “大内是日本兵看守。

    聽說因為日本也是皇國的緣故,所以很敬重中國的皇宮,沒有進去騷擾。

    ” “這話靠得住嗎?”慈禧太後驚喜地問。

     “臣聽好些人這麼說。

    想來不假。

    ” “那倒難得。

    ”慈禧太後深感安慰,而且激起了希望,覺得局勢猶有可為,想了一下問道:“榮祿呢?在不在京裡?” “聽說是往良鄉這一帶走的。

    ”王文韶答說:“大概是到保定去了。

    ” “李鴻章呢?可有消息沒有?” “還是在上海。

    ” “如今自然是要講和了!既然講和,越快越好。

    ”慈禧太後問道:“你們看,該怎麼着手?” “回皇太後的話,”剛毅答說:“奴才的意思,除了催李鴻章趕緊進京以外,眼前不妨責成榮祿、徐桐……。

    ” “徐桐死了!”王文韶插了一句嘴。

     這一下打斷了剛毅的話,慈禧太後急忙問說:“徐桐是怎麼死的?” 王文韶一向圓滑,不喜道人短處,此時卻有些忍不住了,“徐桐是懸梁自盡的!總算殉了國。

    ”他說:“不過,徐桐的兒子徐承煜真是枭獍。

    臣聽人說,徐桐本來命徐承煜一起上吊,父子同殉,那知徐承煜将老父送上了圈套,還抽掉了墊腳的凳子,然後自己悄悄兒溜掉。

    那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徐承煜落在日本兵手裡,如今關在順天府衙門。

    ” 慈禧太後長歎無語,剛毅、趙舒翹則不無兔死狐悲之感。

    君臣默然半晌,仍是慈禧太後強打精神,計議國事,接續未完的話題,決定一面命李鴻章立即籌商辦法,向各國轉圜,一面命榮祿與英國公使直接商談,如何講和。

     談和當然要條件。

    從出京以來,慈禧太後雖在颠沛流離之中,仍念念不忘此事,心口相商,已打算了好幾遍了。

    賠兵費,當然是免不了的,如需割地,必得力争,争不過亦隻好忍痛。

    最使她為難的是懲兇。

    罪魁禍首是載漪、載勳、徐桐、剛毅、趙舒翹、李秉衡、毓賢等人,固已成公論,但她自問,又何能卸責?如果自己懲辦禍首,則追究責任,到頭來“訓政”之局,便将不保,倘或不辦,洋人必以為無悔禍之意,講和更難。

    此中的關系委曲,唯有榮祿能夠了解,而眼前則隻有王文韶還可以談一談。

     因此,這天中午又獨召王文韶入對,為了優禮老臣,更為了讓重聽的老臣能聽得清她的話,特意吩咐,站着回奏好了。

     “王文韶,”慈禧太後提高了聲音說:“你是三朝老臣,國家到此地步,你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才好。

    ” 王文韶側着聽力較好的左耳,屏息聽完慈禧太後的話,一時摸不清她的用意,隻得答一聲:“是!臣趕來了,就是跟皇太後、皇上來共患難的。

    ” “對了!”慈禧太後欣慰地說,“也必得你們幾個存着這樣的心,才能挽回大局。

    ”她停了一下又問:“你第一次進總署是什麼時候?” 王文韶想了一下答說:“是光緒四年八月裡。

    ” “二十二年了!”慈禧太後說:“記得這一次回總署是前年六月裡。

    ” “是!” “你對洋務也很熟悉,看看各國公使對講和是怎麼一個意思?” “各國公使倒還好。

    ”王文韶說:“上次皇太後慈命,饋贈各國公使瓜果食物,人非草木,他們也是知情的。

    ” 聽得這話,慈禧太後喜動顔色,“是啊!我也是留了餘地的。

    ”她說:“我也是早就看出來,義和團已經不足用了,無奈那些人象吃錯了藥似的,成天歪着脖子瞪着眼,連我都認不得了。

    這裡面,我的難處,外面不知道,你是在内廷行走的,總該看得出來。

    ” “是,臣都看到了。

    ” “我擔心的是,各國不明我中國的情形,隻以為凡事都是我作主。

    其實,凡有大事,我總是找大家商量,這一次宣戰,不也連叫了三次‘大起’嗎?” “是!”王文韶已懂得她的意思了,莫讓洋人歸罪“無辜”,想了一下答說:“臣的意思,朝廷沒有表示,也不大妥當。

    ” “大局鬧得如此之糟,”皇帝突然插了一句嘴:“對百姓總要有個交代!” 此言一出,慈禧太後的臉色變了!王文韶卻不曾聽明白,因為皇帝的聲音低,他又站得比較遠。

    不過從神色看,可以猜到皇帝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

     “皇上的意思,”慈禧太後為他轉述那句“不中聽”的話:“大局鬧成這個樣,京城都失守了,說對百姓要有個交代。

    王文韶,你說,該怎麼交代?” 這一問,不難回答:“無非下罪己诏!”王文韶應聲而答。

     不動聽的話,立刻變成動聽了,慈禧太後心裡大感輕松,但不便表示意見,隻問:“皇帝,聽見王文韶的話了吧!” “是!”皇帝咬一咬牙,毅然決然地說:“總是兒子的過錯。

    ” 這一下,慈禧太後更不便說什麼了,隻跟王文韶商議:“皇上也覺得應該下這麼一道上谕。

    你看,應該怎麼措詞呢?” 王文韶想了一下答說:“總要委婉聲明不得已的苦衷。

    至于細節,臣此時亦無從回奏,要回去細細琢磨。

    ” “對了!這個稿子怕要你親自動筆。

    ” “是!臣一回去,馬上就動手。

    ” “好!你要多費心思。

    ”慈禧太後沉吟了一下又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局壞到如此,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錯,果然大小臣工,實心實力,念念不忘朝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