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浮沉(五)

首頁
    地火上澆油。

    窦建德剛滅了這片火頭,又看到那片,直燒得焦頭爛額。

     ‘窦王爺到現在居然還沒建立起人人遵守的秩序來!’程名振一直在聽大夥的觀點,越聽越覺得失望。

    本以為憑着窦建德手段,至少衆人在他面前多少會将身上的江湖氣收斂些,誰料過了這麼長時間,大夥議事方式幾乎跟當初自己剛到窦建德帳下時一樣混亂。

     作為半個讀書人,他向來認為一定的秩序是保證隊伍戰鬥力的必然手段。

    在洺州營内他雖然跟伍天錫等人稱兄道弟,可談到正事時,隻要他這個教頭一開口,底下肯定是鴉雀無聲。

    并且洺州營的弟兄們心很齊,絕不會,也不能容忍故意發言者把争執擴大議事主題以外。

    如果有人故意挑起事端的話,肯定被大夥一塊給轟出去。

     ‘見識甚遠,行事卻過于側重權謀而不行正道!’又聽衆人争執了一會兒,程名振心裡悄悄對窦建德得出了定論。

    這個結論多少讓他有些沮喪,舉頭四顧,希望能找個目标轉移一下注意力。

    卻愕然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王伏寶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

     ‘看我做什麼?’程名振用目光探詢。

    ‘這種情況下,我還能說出什麼高論來!’ 王伏寶沖他揮了揮拳頭,做出一幅你再敢藏私小心我揍你的姿态。

    程名振繼續搖頭,王伏寶擡起手,把頭上的皮冠給摘了下來,向程名振平端。

    這個姿勢的意思是,如果你再不說話,我就把将軍之位拱手相讓。

    程名振不怕這個威脅,窦建德絕對不會将那麼重的兵權交給曹旦和王伏寶之外的第三人。

    但他卻怕窦建德又提起讓自己擔任襄國郡大總管的話,無可奈何咧了下嘴,站起身來,低聲問道:“諸位說得都有道理,為什麼不問問軍中弟兄,有沒有人願意領幾十畝地回家,過太平日子呢?” “你以為人人都像你程小九!”王伏寶笑着嘲諷,話隻說了一半,另一半主動吞回了肚子内。

     “不敢,但也未必人人都願意做英雄!”程名振笑了笑,淡然以對。

     聞聽此言,衆人也都楞了一下。

    在座諸位,幾乎沒人不認識程名振。

    一是因為他在襄國郡的屯田之政施行的風聲水起,着實令人佩服。

    第二,他放着好好的武将不當,偏偏跑去做文職。

    第三,既然去做文官了,此人應該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才對。

    可是偏偏不然,這個程名振單非但身兼了襄國郡太守和平恩縣令兩職。

    并且最近還嫌職權不夠大,幹脆借着麾下缺乏幹才的由頭,脆将巨鹿澤北側,剛剛歸附窦家軍的伯仁縣的縣令職位也給兼任了。

     聽到程名振一句話就鎮住了場子,窦建德也非常高興,點點頭,笑呵呵地命令道:“小九,你仔細跟大夥說說!說仔細點兒。

    咱們這兒粗人多!” 左右是逃不過去,程名振先整理了一下衣裝,發現沒有什麼疏漏之處,然後才緩緩走到議事廳正中,施禮,進谏,“屬下是從屯田之事想到的。

    我春天時在巨鹿澤附近遵照王爺的命令授田于流民時,前去協助的弟兄們都非常羨慕,私下裡議論說流民們命好,逃難而來倒先過上了舒坦日子。

    而他們雖然名下有了田,卻沒機會照料。

    也沒機會娶媳婦給家裡傳宗接代!” 所有文武官員中,此人是第一個完完全全按照官府禮儀來答對窦建德問話的。

    因而,盡管他的措辭中有很多市井之言,卻讓窦建德聽得非常順耳。

    略作斟酌後,長樂王窦建德笑着詢問,“你是說很多弟兄們本來就想回家務農?對麼?” “啟禀王爺,有些年齡大的弟兄們是想托王爺的福,早日回去做地主。

    五十畝地一頭牛,很多人盼了大半輩子,也就是這麼點兒心願!”程名振再次躬身,朗聲回答。

    有些話,他早就跟窦建德提起過。

    今日窦建德明知顧問,分明是想通過他的口說給衆人聽,所以他也把自己的聲音在不失禮的情況下提到盡可能的高。

     “我們怎麼沒聽說過?”王伏寶等人再度插嘴,卻明顯有些底氣不足。

    他們都是核心将領,自然不再可能與普通小卒打成一片。

    而對方卻是有名的不思進取,身邊多幾個同樣隻想着回家種地抱孩子的懶蟲不足為怪。

     無須程名振回答,窦建德主動給雙方下台階,“你們幾個主要心思都在軍務上,不像小九,有志于民政!”制止了王伏寶等人的刁難後,他又繼續詢問安置士兵回家務農的可能性,“地方上荒地還多麼?以你治下的幾個縣為例子,還能安置多少人去屯田?” “回禀王爺!”程名振略加思索後回答,“這兩年被抛荒的土地極多。

    所以按每人五十畝地計算,屬下奉命治理的各縣差不多都可以再安置下四千名弟兄。

    咱們自己的弟兄都比較可靠,官府隻要借給他們第一年的種子,過了夏天,肯定能連本帶利賺回來。

    若是王爺能發給他們些農具,弟兄們給王爺回報還會更高!” “嗯嗯!”窦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