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利息”是否屬于虛拟經濟?》
筆者是經濟學外行,受網友報春《通貨膨脹已俏然發生》的啟發,忽然覺得吃“利息”有問題。
這并非筆者屬于無産階級心生疾妒。
貨币這東西顯然是物質還不能達到按需所求、社會不公的産物。
它不能吃不能穿,卻代表了你财富的多少。
銀行存款,有利息,這似乎當年社會主義時代就有,這說明是誰都可以使用的一種金融方法。
資本主義國家更有,更有私人銀行、民間高利貸之利息。
見過老婆婆手頭有幾十萬元錢放高利貸吃利息。
即或存款銀行,顯然存款越多利息越高,一個人如果有幾十幾百上千上萬億存款,縱然貨币再怎麼貶值,其威脅也比十來萬存款的要小得多。
如果他知足常樂,欲望有止,他完全可以停止勞動創造,坐享利息帶來的清福了。
光利息就吃不完。
1,資本主義社會有個最大的市場經濟特征,那就是孽生出虛拟經濟,即省去以生産實物銷售來賺錢的過程,走捷徑直接以錢生錢。
如炒股、賭彩票、打牌、麻将、放高利貸等等,養成了人們投機取巧的懶人習性,而不是對社會進步需要的勤勞吃苦的品德養成。
2,以錢生錢的社會風氣的養成必産生對社會不良因素。
隻在錢币上賺來賺去,發财的仍隻能是少數。
這種錢币上賺來賺去的法門,那麼社會貨币的總量如果還相對穩定的話,倒也隻是在總量範圍内轉換得失,但如果貨币總量失控,濫印貨币灌水作假,錢就不值錢了,良民更會吃大虧。
3,以錢生錢的虛拟經濟的霸道,必将削弱實際社會财富有效的增長,必将産生物質的貧乏,随之虛拟經濟炒作會因此更甚,反過來加劇物質社會分配的緊張與不公,進入新一輪經濟的惡性循環,如果政策沒有治本的有效辦法,這必将是未來走勢。
4,這些巨富的錢是怎麼來的?多是借雞下蛋,銀行貸款,金融人員與商人互惠勾結,官商勾結、投房地産、開辦企業,借名目套國家錢,因為國家扶持的就是私有化等等,互利雙盈。
或損公肥私,吃賄賂,所以巨富們的錢大多來得不正道。
其存款吃利息當然也不算心安理得了。
5,筆者以為,且不論其巨款是否取财有道,巨富們吃利息屬于虛拟經濟範疇吧?是不是寄生,是不是剝削,但已不勞而獲了。
對于社會公平來說,筆者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由于經濟知識貧乏,卻又說不出個名目。
因為貨币可直接作為體現财富的東西,于是在私有制社會裡,多少人省去制造實物再賣出賺錢的麻煩,直接以錢生錢,這種虛拟經濟對社會隻會是一種搗亂。
利息是一種剝削,是對剩餘價值的再分配。
總之,筆者以為,自來實行的被世代人認可并習慣的金融利息方式不可取,隻好了富人,慣養了寄生性。
什麼時代利息這東西消亡了,社會才會真正步入盛世。
《共産主義絕不僅是唯“物”主義》
對共産主義認識片面或認可既定理論者很普遍,大都僅從既成理論得知,筆者還有自己的看法。
共産主義社會需要物質的豐富滿足這不假,即或能達到“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僅此唯“物”主義,怎能配稱為共産主義社會?
共産主義社會絕不僅是單純的物質豐富、科技的高度發達,它還需“人們道德水平的同步”與之配套,即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平衡上進。
首先,共産主義社會是各盡所能,人人從事實體勞動創造财富,而絕非以錢生錢之虛拟懶漢經濟賺取财富猖行,方能按需分配。
顯然這裡是指共同富裕,不存在貧富懸殊。
作到物質的極大豐富并不難,隻要是予自然合諧所取,隻要是集體化、全民所有制下的勞動,按需分配、共同富裕不是問題。
但山人卻認為:
1,物質的極大豐富固然應該追求,但人的欲望無止境,按需分配,你希望分配到什麼?三千嫔妃供你淫樂?或是知足長樂?
所以,一切相對而言,這裡面就有個人生觀問題,有個幸福生活的标準究竟是什麼、幸福生活的真谛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有人粗茶淡飯,不以為然,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