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清流與濁流

首頁
    父子反正要被殺頭了,看在以前我們一起共過事的份上讓我父親死的舒服點。

    陽球卻說不要跟我攀舊情,你父子罪大惡極,想要舒服的死沒門,偏要零零碎碎的折磨,就是要你們求生不能求死不成!求情不成的王萌氣憤的說,當年你為了當官,一副奴才相,天天拍我父子的馬屁你才有今天,現在我們失勢了,你就這樣的落井下石,你這樣忘恩負義的小人老天爺也不會保佑你一直不出事。

    被揭了爛瘡疤的陽球惱羞成怒,塞住王萌的嘴巴,一頓亂棍,當場将王甫父子二人活活打死! 曆史上的宦官似乎很嚣張,弄權禍國,無法無天,誰也奈何不了他們,這也是在士大夫與宦官鬥争中大家普遍憎惡宦官,同情士大夫的原因,而士大夫那些殘忍對付宦官的手段卻很少有人注意到。

    但是以王甫為例,就會發現,如果要宦官死,隻要皇帝點頭,勢力再大的宦官都會死的慘不堪言。

    其實沒有什麼天生壞胚,宦官不是健全的人,但是也是人,他們也是苦人,也是專制制度的受害者,哪裡有人天生願意閹割的。

    他們的種種不法行為,有時候不全是他們自己的意思,宦官的勢力不管多麼大,他們始終都無法成氣候,說到底他們不過是附在皇帝這張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沒有皇帝或者皇帝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會覆滅。

    但他們也有種種的不法行為的确是他們自己幹的,雖然多半有皇帝的默許,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皇帝的意思,他們不過是奉命行事。

    中國人素來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這一傳統同樣适用于隻反奴才不反奴才的主人,明明就是皇帝有那樣的意思,宦官不過是按照主子的意思行事,盡了做奴才的義務而已,難道非要皇帝親自動手才算嗎! 宦官迫害士大夫,難道皇帝會不知道?桓帝靈帝雖然才識平庸,但不是完全的白癡。

    實際上,宦官跟外戚的窩裡鬥,宦官的背後也是有皇帝,而皇帝為什麼最信賴宦官,也不難理解。

    士大夫形成集團,會威脅到皇帝的權力,外戚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威脅更大,隻有宦官對皇帝構成的威脅性最小且在生活上是最貼心的奴仆,保衛皇權是最得力的助手,家務事上是最可靠的管家,更讓皇帝滿意的是,讓他們管理皇帝的大小老婆群最使皇帝放心! 對于皇帝來說,這麼好的一群人,不親近他們親近誰,不信賴他們還去信賴誰,人心都是肉長的,帝王盡管多刻薄寡恩,但相對來說,做皇帝不夠強的,做人反倒會厚道些,還知道回報。

    何況沒有好處,宦官也會沒有信心對皇帝忠心耿耿了!所以桓帝靈帝寵信宦官,甚至給宦官封侯,視他們為最親的人,什麼事情總是袒護着宦官,默許宦官索賄受賄,從不過問。

    靈帝更是奉十常侍如父母,大家以為這是靈帝昏庸,其實靈帝一點也不認為他這是昏庸,而恰恰相反,他認為這是他的英明之處。

    他的帝位是偶然得來的,本來就感到不安全,何況之前外戚勢力過大,皇帝成為擺設,如果外戚士大夫走的那樣近,沒有自己的親近的勢力牽制外戚,他這個皇帝很快就會淪為傀儡。

    出于這方面的考慮,靈帝對宦官的寵信從不動搖,在他臨死之前他把禁軍的指揮權交給自己寵信的宦官蹇碩。

    他知道,蹇碩會忠實的執行他的遺願,扶立他屬意的小兒子劉協繼承帝王。

    這就為靈帝身後宦官和外戚加上士族之間新一輪也是最後一輪的宮廷鬥争埋下伏筆,後漢王朝的喪鐘也在宦官外戚最後的撕咬聲中響起,同時仇殺多年的兩股勢力這一刻同歸于盡了,随着這兩股勢力的消失,大漢王朝也名存實亡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