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朝廷的那些公卿士大夫們自以為足智多謀,但是董卓略施小計,盡然瞞過了滿朝文武官員。
他們卻不知道董卓所帶來西涼軍不過區區三千兵馬。
就這樣,一座偌大的洛陽城盡給董卓輕易的占了。
在董卓控制了洛陽朝廷後,一再的胡作非為,将國家一步步導向動蕩不安的深淵,朝中很多士大夫還是有醒悟過來的,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本能反應也讓他們不能坐視不管。
如狼似虎的西涼軍,在京城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加以董卓擅自廢立皇帝,在洛陽實行恐怖統治,倒行逆施,惡行昭彰,激起了天下的公憤。
但是一時得勢的董卓,手中有槍,白色恐怖下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雖然不敢言,但是還是敢怒。
俗話說“憤怒出詩人”,足見憤怒是能讓人的智慧和勇氣超常發揮的,因此在道路以目之餘有些士大夫采取以柔克剛的策略,他們有的被迫跟董卓合作,有的或許是主動賣身投靠,不管怎麼樣,董卓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是亂臣賊子,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董卓為了鞏固地位,赦免了很多被宦官迫害的士大夫以收買人心,但是董卓的暴虐貪婪,不僅未有絲毫的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不光自己在朝廷裡作威作福,還縱兵燒殺搶掠百姓,多少無辜的人死于非命。
西涼軍進入京城,使得京城一夜之間變成了慘絕人寰的兵禍重災區。
士大夫們并沒有因為受到了董卓的恩遇就假裝看不見董卓及其西涼軍的暴行。
如果漢代的士大夫都是很容易就被收買的,那麼他們就會對董卓及其西涼軍的暴行假裝看不見,西涼軍閥的黑暗統治将會持續更久,故曰士之無恥可謂國恥,然而漢代的士大夫并非見小利而忘大義,也正是漢代公卿有士大夫起碼的是非底線和知識分子對社會的基本責任,強悍殘暴的西涼軍閥才能很快的被消滅!
士大夫們在董卓的淫威下虛與委蛇,表示順從合作,其實是不斷地在給董卓挖坑。
董卓年輕時候讀過兵書,多半沒有用功,一知半解,偶爾一招瞞天過海得手,不過是歪打正着,瞎貓碰到死耗子了,然後就得意洋洋,以為精通萬人敵了。
殊不知那些士大夫很多人在這方面是專家,玩心計哪裡是這些人的對手!果然,董卓不僅采納了周毖、伍瓊的建議,大量啟用黨人,還外放了很多人出任地方大員,甚至連反對他的袁紹也被任命為渤海太守,結果這些人全部割據一方,公開對抗他,組成聲勢浩大的讨董聯軍。
董卓發現上了士大夫的當,勃然大怒,欺負老子讀書少,膽敢設圈套,不宰了這倆老小子如何威懾其他公卿!但是殺了周毖、伍瓊并沒有吓倒其他士大夫,反而讓大家覺得除掉董卓刻不容緩!
盤踞在洛陽城中的董卓及其西涼軍作惡多端,成為衆矢之的,以袁紹為盟主,組成聲勢浩大的聯軍讨伐董卓。
殘暴的董卓,隻相信實力,隻有看到比自己更強大的聯軍他才會感到恐懼。
關東聯軍其實内部勾心鬥角,沒有太強的戰鬥力,各地方諸侯,逃脫董卓的魔掌,割據一方後,都想着擴大地盤,并沒有真正的把董卓當成敵人。
尤其這次被推舉為讨董聯軍總司令的袁紹,不過是想借讨伐董卓為名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地盤,而董卓倒行逆施并不是他關心的。
至于大漢的存亡,百姓的生死,這些漂亮的話喊喊口号就行了,誰也不會當真。
現在天下大亂,是重新洗牌的時候,不趁此良機撈一把更待何時!盟主尚且如此,其他諸侯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都在打着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