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堡壘從内部攻破

首頁
    小算盤!于是各路諸侯誰也不願意出力,畏敵如虎,觀望不前,坐視董卓燒毀洛陽,流徙百姓,挾持皇帝百官西遷。

    曹操提出趁此機會,一戰可以消滅西涼軍的建議無人理會。

     于是,曹操獨自率了自己的小股部隊追擊,結果寡不敵衆,慘敗而回。

    但是曹操還有消滅董卓更有效的辦法,說到底其實就是大家齊心協力。

    但是各諸侯飲酒作樂,更加無人理睬曹操那些說的頭頭是道的建議和計劃,隻是誇大西涼軍的戰鬥力,渲染敵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實際上各路諸侯倒不一定是認為曹操的建議不可行,也不一定是害怕西涼軍的強悍,而是壓根就不想打,因為曹操隻說了如何戰勝西涼軍,卻沒有說消滅了董卓後誰來取代董卓的這個位子,還有我們大家都有什麼好處。

    沒有了董卓各路諸侯還有什麼理由割據,有個董卓大家才能借讨伐董卓之名招兵買馬,搶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

    曹操是三國曆史上的第一強人,此時盡然會不了解各路諸侯的心思! 各路諸侯都是政客野心家,所以雷聲大雨點小的讨董聯軍不戰自散,這進一步的助長了董卓的嚣張氣焰,使得西涼軍閥的勢力更加強大。

    所以讓這些人消滅董卓是指望不上的了,看來那些不惜犧牲自己性命忽悠董卓的士大夫是白死了。

     武力消滅董卓指望不上,士大夫也沒有就此喪失了信心,而是以王允為首的士大夫集團,拟定新的除掉董卓計劃。

    然而董卓已經形成了更加龐大的勢力,尤其是在長安,這個朝廷其實已經姓董了,要在董卓的地盤上搞掉董卓,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董卓燒掉洛陽一點也不覺得可惜,足見其土财主的心裡,志不在整個天下,覺得這一趟到洛陽發了大财了,沒有賠本還淨賺了,真正是不虛此行! 其實除掉董卓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是要有機可乘,找到敵人的軟肋,最後王允在呂布這裡找到了除掉董卓的突破口。

    董卓與呂布的結合是基于利,董卓到了長安自以為這回賺大發了,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急于自己享受,所以他忘記了給大家夥分配利益的事情了。

    尤其是沒有安撫好新投靠他的并州集團,利益分配問題處理不好很容易引起變亂,說到底大家夥追随你的目的主要還是想跟着你沾光。

    董卓的崛起靠的是利,而董卓能吸引人的地方主要也是利,因此投靠他的人多半是勢利之徒,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本來就很少,西涼集團多半是“星宿派”式的組織,大家隻認實力,呂布更是個利己主義者。

    在董卓這裡利益得不到滿足,自己也得不到起碼的尊重了,與董卓的矛盾就發生了。

    于是被王允抓住了機會,他在呂布身上看到了除董的曙光,因為他曉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堡壘從内部攻破! 董卓勢力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得到了呂布這樣一員勇猛的将領,也就是說除掉董卓的最大障礙在于呂布,涼州軍和并州結成的同盟,是很堅固的堡壘,憑王允幾個士大夫是休想撼動其一根毫毛。

    但是董卓的這個堡壘隻是外部堅固,内部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裂痕。

    王允旁觀者清,将這條裂痕早就看在眼裡,因此要攻破這座堡壘應該從其内部找到突破口。

     在古希臘特洛伊戰争中,敵人的城堡久攻不下的時候,希臘人祭出了木馬計,終于攻破了堅固的特洛伊城堡。

    董卓這座“特洛伊城堡”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空耗時日沒有攻下來(當然是因為不用力氣攻),最後卻是身在敵人心髒中的王允從内部攻破!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