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是三國曆史舞台上很早就出場的人物,然而袁紹最終還是沒能成為大時代的主角,卻是在北方霸權的角逐中以絕對的優勢輸給了他的對手,被淘汰出了問鼎天下的總決賽中。
袁紹的黯然退出,标志着深刻影響漢代政局變化的的家族政治勢力中落,軍人統治及三分天下曆史的開始。
曾幾何時,袁紹也是在中國北方大地上叱咤風雲的人物打敗強悍的公孫瓒,虎據四州之地,擁兵百萬之衆,其影響遠達遼東。
可以說,在前期袁紹是很出風頭的。
其實就在三國曆史上第一個出場的何進開始,或台前或幕後都有袁紹的影子,等到關東聯軍讨伐董卓,袁紹被各路諸侯推舉為聯軍的總司令,已經完全轉入台前,他是最有機會成為力挽狂瀾,安定天下的英雄。
在激烈的淘汰賽之後,其他的割據勢力逐漸被消滅,隻有袁紹與曹操兩人進入最後的決賽,北方大地成為了袁曹二人争奪霸權的舞台。
鹿死誰手,現在都知道是袁紹被淘汰出局,曹操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在袁曹唱這出二人轉之初,袁紹一度是舞台上的主角!
争奪北方霸權是一統天下的必經之路,本來袁紹是有機會成為大時代的主角的。
以其人望、資曆及袁氏家族的影響力和号召力,尤其袁紹“四世三公”這樣顯赫的身世較之他的對手都占據天然的優勢,其可調動的社會資源、人脈資源都不是他的對手所能望其項背的。
袁紹的對手曹操,相比袁紹處于絕對的劣勢。
首先曹操出身在一個“閹宦遺醜”的家庭,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而漢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推及緻亂之源是十常侍賣官鬻爵,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局面都應該由宦官來負責。
且宦者皇家奴才,在原則上沒有地位的,所以出身在這樣家庭的人是很受歧視的。
陳琳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就曹操的出身大做文章,把曹操祖宗八代罵了個狗血淋頭就可見一斑了。
所以袁紹的出身給他增添了不少光彩,吸引了當時很多傑出的人才為他服務他的帳下人才濟濟,其班底多是由當時的精英階層組成。
而他的對手曹操最初起家靠家族的勢力,其軍隊主要是以投降的農民起義軍為班底。
其次,就實力而言,袁紹也是占絕對的優勢,有時候強弱雖然不能說是緻勝的唯一因素,但肯定是最關鍵的因素。
有富庶的河北平原為後盾,袁紹是可以吃掉黃河下遊的曹操的,他的胃口确實也很大,但是後來結果卻是沒有吃掉對手反而被他的對手一步步的吞噬掉。
而在這場較量中曹操由弱變強,以少勝多的原因其實不是當時的大氣候決定的,主要是袁曹兩家内部的小氣候決定的,也就是在于人謀,也就是袁曹二人的謀略、胸懷、眼光就決定了北方霸權的歸屬。
袁曹争奪北方霸權,曹操的勝利似乎是有很多偶然的因素造成的,而袁紹的失敗似乎也是有很多偶然的因素造成的。
其實很多偶然的因素中就包含着必然因素。
袁紹占盡天時地利而一敗塗地,是因為人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