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王牌

首頁
    王的特權,卻成為衆矢之的,被曹操當做跳梁小醜,很快以朝廷的名義将其消滅。

     本來何進所立的少帝劉辯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被董卓無故廢掉,引起天下的公憤。

    但是董卓所立的漢獻帝畢竟也是先帝的親兒子,也能說的過去。

    随着董卓權力的鞏固,有實力作為後盾,各諸侯也承認董卓所立的漢獻帝,何況少帝已經被董卓殺害,按照血統論的觀點也輪到先帝的小兒子了。

    先帝就倆兒子,少帝被害死了,再也沒得選了,所以漢獻帝這個皇帝當的也是名正言順。

    董卓很知道這點,他很早就發現皇帝的用處真是妙不可言,尤其是那些很有影響力的士大夫,這些人滿腦子的正統思想,念念不忘就是忠于皇家,皇帝在哪裡他們就到哪裡效忠。

    士大夫們多半是維持現政權派,因為他們的前途在皇家,他們最依賴皇家,唯有皇帝不倒他們才有飯吃有官當,也唯有在皇帝的手下幹活他們才覺得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更主要是沒有皇帝他們的利益将沒有保障! 而對于那些有實力另起爐竈的軍閥們來說,皇帝确實是一張對付其他對手的王牌。

    但是拿好牌不一定就能通吃,不會玩的賭徒也能把一手好牌玩爛。

    何進董卓王允不按排理出牌也罷了,卻是該出手時不出手,不該出手瞎出手,硬是把一手好牌給玩砸。

    而袁紹壓根兒就不覺得董卓所立的皇帝是什麼王牌,根本就是一張廢紙,他也想學董卓自己擁立一個皇帝,想以擁立之功進入權力中心。

    然而不僅曹操不同意,其弟袁術也是說了一堆冠冕堂皇的大話,表示堅決的反對。

    曹操不同意,心裡的真實想法不得而知,但是袁術一定是要自己當皇帝的,在那時候他就覺得老天爺已經内定他當下任皇帝了。

    而關鍵是袁紹想立的幽州牧劉虞也是死活不當這個皇帝,隻承認漢獻帝是正牌的。

     曹操不同意另立皇帝,他也承認漢獻帝是正牌皇帝,也就說明,曹操早就看出這個皇帝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這張王牌搶到手就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既代表朝廷也是皇帝的代言人,誰反對我就是反對朝廷和皇帝,也就是造反,造反大逆不道。

    當然,如果像袁術那樣,得了傳國玉玺就以為被老天爺看中了,那肯定也是必敗無疑的。

    曹操之所以将這張王牌玩的得心應手,還是配合一系列的軍事勝利為前提的,也就是要以實力為後盾。

    西涼軍閥恰好相反,拿到這張王牌,還沒有赢呢就急于享受榮華富貴。

     董卓被刺殺後,漢獻帝變成了王允和呂布掌握朝政的棋子,沒幾天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殺回來,漢獻帝又落入野蠻的西涼軍閥手裡。

    等到李郭起内讧,漢獻帝在忠大漢朝臣的擁護下趁機逃出西涼軍的掌控,到了洛陽。

    董卓亂後,洛陽早已一片廢墟,皇帝成了喪家之犬,這個機會被曹操及時的抓住,搶先一步把皇帝接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漢朝從皇帝到朝臣還是原班人馬,但是朝廷再也回不到洛陽時候的朝廷了,許縣朝廷實際上不知不覺的就姓曹了,這個朝廷為後來曹魏政權奠定了基礎。

     等到曹操搶到了皇帝這張王牌,袁紹也醒悟過來了,但是慢了半拍跟輸掉整個機遇是一樣的,想奪回來是難上加難。

    其實在這之前,袁紹的智囊團也提過早點把皇帝搶到手的建議,可見袁紹這邊不是無人,袁紹這邊謀士未必就差于曹操這邊的謀士。

    他們也發現皇帝是張好牌,但是袁紹認為我的地盤我做主,幹嘛要供養一個毫無價值的皇帝,在我的勢力範圍内我就是唯一的上司,不需要向别人早請示晚彙報。

    但是曹操把皇帝搶到手皇帝并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反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因為隻要還是我的地盤做主的還是我,我可以向皇帝請示,也可以不向皇帝請示,皇帝不過招牌而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