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立儲

首頁
    表最終能穩定荊州的局勢,并成為一方諸侯是離不開蔡氏家族的支持的。

    同樣,劉表死後他的繼任者争取蔡氏家族支持是很重要的,得不到蔡氏家族支持,接班人的位子肯定是坐不穩的。

    所以劉表在選定接班人的時候特别看重蔡氏家族的意見,如果他屬意接班人,完全得不到蔡氏的認可,會考慮選他跟蔡氏家族都能接受的人選。

    可見劉表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的良苦用心,并非像袁紹那樣是完全的糊塗,兩害相權取其輕,劉表遷就蔡氏家族多半是為了他身後荊州内部的穩定。

     劉表為了他身後荊州内部的穩定,在很多地方是遷就蔡瑁蒯越這些握有實權的人物。

    然而他的願望其實也是落空了,他死後荊州内部還是出現了分裂。

    劉表在整個官渡之戰中一直是看客,既沒有降曹也不助袁,顯然是以當一方諸侯為滿足,但是荊州是南北的緩沖地帶,其地理位置就決定了這是一塊是非之地。

    袁紹與曹操不管哪方得勝,荊州都将成為下一個目标,因此坐守荊州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果然,在劉表死後,荊州内部出現了以劉琮為代表的降曹派和以劉琦為代表的抗曹派。

     擁護劉琮一派的主要是蔡瑁、張允、韓嵩、付巽等人,這些人一直是親曹派,早在官渡之戰初他們都是極力主張幫助曹操,在曹袁勢力懸殊的情況下,曹操顯然不及袁紹,但是這班人的論調一緻認為,曹操将會在這場戰争中勝出。

    韓嵩極力鼓動劉表站在曹操這邊,甚至到了許都就接受曹操的封官晉級,搖身一變由劉表的使節變成了曹操的說客,劉表一怒之下将韓嵩關起來。

    而蒯越也一直是曹操所欣賞的人,在拿下荊州之後,曹操甚至說,我不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而是因為得到異度(蒯越)而高興!這當然是有些過,但足見曹操跟劉琮這一派的親近關系。

    荊州的實力派人物蔡瑁也是曹操兒時的玩伴,蔡氏家族也很願意降曹。

    對于他們來說,曹操的勢力是最大的。

    以曹操這樣大的勢力,是無論如何無法對抗的,更重要的就是,曹操是完全可以保障他們的利益的,跟着曹操怎麼說也強過跟着以前的劉表,何況劉表是地方,曹操是中央。

    因此這批人對抗曹操是沒有道理的,不等曹軍打來,就是一片投降論調,等到曹軍打來他們隻會争當帶路黨! 當然,劉琮這一派也并非人人都主張投降,至少劉琮最先表示不甘心就這麼投降了曹操。

    當曹操移軍新野的時候,劉琮認為應該與劉琦、劉備齊心協力對抗曹操,但是被付巽否決掉了。

    付巽為劉琮陳說利害,剖析形勢。

    他認為曹操代表中央,以地方對抗中央會被視為叛逆,再者荊州與曹操實力懸殊。

    更重要的是,荊州可以對抗曹操的隻有劉備,劉備是不是有能力對抗的了曹操還是很值的懷疑的,假設劉備可以打敗曹操,那麼劉備連曹操都能打敗還會甘願受您的驅使嗎?恐怕那以後的荊州盡管還姓劉但是彼劉非此劉了,結果不管如何您還是等于投降。

    既然都是投降,何必要費老大的勁來對抗曹操呢!其實付巽所說的前面的話大可省略掉,最終打動劉琮投降的是後半部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在荊州的尴尬處境,說明他在荊州是荊州集團上下防範的對象,不管誰是荊州之主,都覺得此人有颠覆自己的能力。

     劉琮投降了,但劉琦、劉備還在,曹操就不能算是拿下了整個荊州。

    劉琦是被排擠出來的,當然就會成為了荊州集團的抗曹派,而抗曹派其實還是要劉備撐場子,他是一定不會投降曹操的,因為他已經把曹操得罪透了,而且曹操一直認為跟他争天下就是劉備,所以曹劉兩人已經是死對頭了,勢不兩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