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可以說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設計師,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後來劉備集團還是按照諸葛亮“隆中對”拟定的計劃發展。
在官渡之戰後,北方基本上處于安定的狀态,逐鹿天下的舞台開始移向南方。
此時應該是曹操方面将統一天下的任務提上了下一步工作日程的時候。
因此,天下的形勢變幻莫測,南方的軍閥也在尋找應對之策,還不成氣候的劉備,打不過就跑的老辦法此時已逐漸失靈了,因為軍閥林立的局面幾乎不複存在了,可逃的地方越來越少。
在赤壁之戰前,北方的大部分雖然基本上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了,但是荊州江東還有漢中、益州及西南地區都未被曹操納入其控制範圍之内,所以劉備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但是劉備的對頭曹操今非昔比了,在赢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兵強馬壯,實力雄厚。
而此時劉備的勢力毫無增長,還是停留在“兵不滿萬,将止關張”的窘境,弱小不足以自保。
劉備擺脫窘境的唯一辦法就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天下的亂局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已經沒有趁亂坐大的機會了。
所以天下之大,沒有劉備的一塊立足之地了。
在赤壁之戰前後,劉備向北進取,顯然不是曹操的對手,想從曹操這隻老虎的口裡搶肉吃,隻能是自取滅亡,不切實際。
江東的孫權經過父子兄弟三代人的經營,國富民強,人才濟濟,所以打江東的主意也是想都别想,隻能跟江東隻能聯合不能對抗。
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第一步切實可行的規劃就是趁機搶先占了荊州,近水樓台先得月。
荊州也是一塊肥肉,富庶廣闊。
關鍵荊州是一塊戰略要地,西通巴蜀,南連吳越,這樣好的一塊的地方,劉表守不住,荊州的有識之士都對他很失望,這正是天賜給劉備的寶地,有了這塊地方,就有了立足之本。
自董卓之亂後,劉備在這場宰割天下的盛宴上一無所獲,不僅什麼也沒有得到,還是落了個“沒吃上羊肉,惹了一身騷”的下場,被人追打的四處逃難。
曹操收拾完袁紹,下一個目标是荊州,自然順便也會連帶劉備一起解決掉,劉備簡直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但是諸葛亮為他做的第二步規劃讓他豁然開朗。
益州天府之國,其富庶肥沃更是非荊州的四戰之地所能比。
占據了荊州這塊戰略要地,利用地理上的優勢,西取益州十分便捷。
得到益州就發達了益州有荊州的優勢沒有荊州的劣勢,荊州進可取,退不可守,而益州恰好是可進也可守。
更妙不可言的是,益州的主人劉璋懦弱昏聩一點也不在劉表之下,加之益州之北的漢中張魯像懸在劉璋頭上的一把劍,使他時時刻刻感到威脅的存在,卻不知道如何應對。
益州的那些有識之士跟荊州的有識之士也有一樣的心理,他們也是不滿意他們的老闆,很多人想換一個能幹的人來做他們的頭。
而劉備既号稱有皇家血統,據《三國演義》上說還有“劉皇叔”這頂光環,加之劉備素有天下枭雄之稱,知名度極高,其聲望之隆,名頭之響,早就将劉表、劉璋比下去了,很多英雄豪傑都覺得跟着劉備才有前途。
如果再能得到益州,那麼就完全有了問鼎天下的本錢,漢高祖正是以益州為資本繼而取得了整個天下,因此可以說得到益州比得到荊州的意義更大。
取得益州與荊州,等到天下有所變化,時機成熟,劉備親率一支大軍從漢中出發,向西攻取長安。
另派一員上将從荊州出發,進軍宛城洛陽,東西兩路同時進軍。
中原士民聽說正牌的大漢軍隊打回來了,無不箪食壺漿,擔酒宰羊,犒勞王師,到時候一定會出現夾道歡迎那樣激動人心的場面。
如此,所謂的光複漢室的夢想就可以實現了……
諸葛亮的規劃,打入劉備的心坎,令他龍心大悅,因此越發覺得諸葛亮果然是見識非凡,更加器重。
盡管有了完美的圖紙,但是劉備當時确實是兵不滿萬,曹操打來,該如何抵抗才是劉備要做的下一步打算。
然而,好運要來是擋也擋不住的,魯肅的到來為他解了燃眉之急,讓劉備再一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魯肅是江東方面派來的代表,過江來了解荊州方面的情況,想聯合劉備抵抗曹軍南下,劉備能不抓住這根救命的稻草嗎?有了孫劉聯盟,劉備時來運轉,他的事業自此開始異常順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