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後,曹操乘勝追擊,繼續向北進軍,想一舉消滅掉袁紹的兒子們。
但還是用了接近八年的時間才算完全平定了河北,足見袁紹在河北的根基。
如果不是袁紹的兒子們不成器,在關鍵時刻窩裡鬥,為敵人節省了很多力氣,曹操的南征計劃不會馬上實施,但是曆史不能假設。
官渡之戰後,中原基本趨于平靜,而荊州卻是再沒有安甯的日子了!赤壁之戰爆發,打破了荊州的甯靜。
赤壁之戰跟官渡之戰一樣,也是以弱勝強的戰例,但其影響超過了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的主角是官渡之戰中勝出的曹操。
在官渡之戰曹操處于劣勢,而袁紹占絕對優勢,因此袁紹采取主動,跳上前台,咄咄逼人,唱的是主角,曹操隻能被迫跟他唱對手戲。
曹操以劣勢戰勝了占有的優勢的敵人,二人轉的舞台成為他一個人直播平台,于是曹操也想過一把唱主角的瘾。
本來赤壁之戰的主角應該曹操,跟他唱對手戲的應該是劉表或者孫權,抑或劉表和孫權的聯合。
而劉表死後,他的繼承人劉琮不戰而降,所以這個舞台上就是孫權跟曹操了。
孫權勢力雖然也不容小觑,但是與曹操比起來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孫權也是三國時代的一号人物,以能屈能伸著稱,但是終究不會居于人下,因此他是一定要跟曹操一決雌雄的。
為了抵抗強大的敵人,孫權拍闆決定聯合弱小的劉備,最後促成了孫劉聯盟。
此時的劉備,确實沒有什麼實力,甚至根本就沒有被曹操看在眼裡,認為劉備已經是甕中之鼈了,一戰可擒。
所以劉備是早被曹操排除出在這場遊戲之外的。
但是劉備不僅沒有成為曹操的下一個獵物,而且還跟孫權抱團抵抗他,臨時跳上舞台,出其不意的給了他一記重擊。
在實力上,劉備那點班底本來是不會被孫權看重的,但是劉備有跟曹操叫闆的勇氣。
不過這還不是主要的,關鍵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和号召力,更重要的還有劉表的大兒子劉琦在江夏的兵力。
說到底,劉琦很平庸,還是靠劉備在背後撐腰,因此劉琦在江夏的兵力也是劉備跟孫權聯合的資本之一。
劉琦江夏的這部分兵力也可以說是出于諸葛亮之謀,實際上也并非諸葛亮的刻意安排,而是陰差陽錯,諸葛亮幫劉琦處理家務事的意外收獲。
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立的這第一功也不可謂不大!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且劉表的這樁家務事涉及家庭内部的奪嫡之争,屬于敏感話題,跟任何一方有牽扯都很容易陷入到紛争的漩渦中,所以諸葛亮是很不願意趟這趟渾水,甚至很回避這個話題。
這是在劉表兩個寶貝兒子為了繼承老子的位子鬥争最激烈的時候。
老大劉琦不斷被排擠,老二劉琮得到荊州最有實力的蔡氏家族的支持,加上蔡氏不斷的吹枕邊風,劉琦越來越不受劉表待見。
蔡氏家族更是視劉琦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劉琦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劉琦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多次向諸葛亮求教。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深知疏不間親的道理,再過一萬年劉表劉琦也是父子,而他諸葛亮不過是劉表的一個親戚,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外人,他沒有必要卷入這場家庭戰争中去。
所以劉琦的每次求教,諸葛亮總是避而不談,他不願意被蔡氏家族的人看作是劉琦的人,關鍵劉琦也不是可以輔佐的人。
君王選擇自己的臣子,臣子也選擇自己的君王,劉表都未必被諸葛亮看中,何況比他老爹還差一大截的劉琦呢,按照曹操的評價劉表的兒子根本就是草包,所以諸葛亮又怎麼能看的上呢?
劉琦似乎也發覺諸葛亮的顧慮,這種家務事确實不宜其他人摻和進來。
其實如果劉琦是可以輔佐的人,諸葛亮也是會全力貢獻自己的智慧,但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