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巧斷家務

首頁
    琦是個公子哥兒,所以不值得諸葛亮為他做犯忌諱的事。

    劉琦為了打消諸葛亮的顧慮,請諸葛亮到後花園的閣樓上,在飲宴期間命人偷偷的抽掉樓梯,然後再次求懇諸葛亮為自己出主意,諸葛亮不得不為劉琦指條明路。

     諸葛亮書讀的很好,而且是活讀書,他跟劉琦舉了春秋時期晉文公的例子。

    他沒有一個字談到有關奪嫡的事,甚至連晉文公的故事大概都沒有講,隻說“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簡單明了,卻能一語中的。

    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春秋戰國時代關于晉國的一場奪嫡之争。

    晉獻公寵幸的妃子骊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

    在外流亡的重耳不僅保全了性命,最後在外流亡十九年後回國,做了晉國國君,即後來的晉文公。

    劉琦很快反應過來,知道諸葛亮說的什麼是萬全之策了。

    劉琦不過是政治白癡,但并不是完全的白癡,他很快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再明白不過了,就是三六計走為上計,隻有離開是非之地,才能保全自己。

    此時剛好黃祖被孫權攻殺,江夏太守出缺,劉琦主動請纓,願意去鎮守江夏。

     劉琦求江夏太守,劉表自然同意,他也不想看到兩個兒子及其背後的勢力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明争暗鬥。

    而蔡氏家族也是巴不得劉琦早點遠離權力中心,離劉表越遠越好,免得哪天劉表忽然改變主意,他們這些年的力氣豈不是白費了! 蔡瑁蒯越這些投降派想方設法,費盡力氣把劉琦接班人的位子擠掉了,但是劉表似乎還在搖擺不定中,接受了劉琮繼位的建議,似乎也沒有完全确定。

    從劉表臨死前,劉琦回來奔喪被蔡瑁等人擋駕即可見一斑。

    蔡瑁他們擋駕就是害怕劉表臨死前看到劉琦觸動父子之情,再改變主意,可見在感情上劉表是傾向于立劉琦,立劉琮為接班人劉表不是十分願意的,多半是迫于某種壓力,也就是害怕自己死後,劉琦鎮不住蔡瑁等人,不一定就是真的不喜歡劉琦。

     在劉琦外放做江夏太守後不久,劉表就病死了,劉琮在蔡瑁蒯越等人的脅迫下投降了曹操。

    但是劉琦還在,尤其是劉備還在,荊州就沒有完全姓曹,所以曹操這次的軍事行動打的旗号就是消滅劉備。

    劉備感到事态的嚴重性,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隻能再次發揮他的特長——逃! 劉備放棄樊城一路南逃,曹軍鐵騎很快追來,徐庶之母被曹操俘虜,徐庶在向劉備說明情況後,為了母親被迫投降了曹操。

    曹操之所以沒有追上劉備,是因為曹軍要搶占江陵的糧草儲備庫。

    多年用兵的經驗告訴曹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官渡之戰中幾乎因為糧草不濟敗給袁紹。

     急急如漏網之魚,惶惶如喪家之犬,這次逃亡,在劉備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敵人緊追不舍,妻子再次失散,兵敗當陽,幾乎遭擒,幸賴張飛擋住了曹兵。

    老婆孩子也顧不了,如果不是趙雲冒死在亂軍中救出阿鬥,他的寶貝兒子也沒有了!可以說這次逃亡在劉備的逃亡生涯中是最狼狽的一次。

    如果此時沒有魯肅過江來跟劉備提出聯合,他真的不知道逃到何處是個頭。

    至于江東方面為什麼要聯合劉備,有些令人不解,因為曹操打的是讨伐劉備的旗号,似乎跟孫權沒有關系。

    那麼,江東方面為什麼要聯合劉備呢?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此時江東的青年領袖孫權不是劉表之流,他懂得什麼是唇亡齒寒! 跟江東方面聯合,諸葛亮在前面巧斷劉表的家務事,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尤其建議劉琦守江夏,讓荊州的部分兵馬掌握在了劉琦手上。

    劉琦沒有政治頭腦,還不是要劉備撐場子!因此正是有了劉琦的這部分人馬,劉備在跟孫權的聯合中才更有分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