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奉命求救

首頁
    慢,很快就被曹軍的輕騎兵追上。

    劉備什麼也不管了,安全第一,慌忙逃走。

    曹軍俘獲了劉備的大量辎重和追随劉備的百姓。

    不過沒有發生荊州百姓所恐懼的屠城,因為此時沒有必要屠城,屠城也是有目的的,能不屠城還是不用濫殺無辜的好。

    劉備逃到長闆坡,張飛暫時擋住了曹軍,此時孫權派代表魯肅過江了解情況,表示願意與劉備聯手對抗曹操,劉備才算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事态緊急,火燒眉毛,大敵當前了,諸葛亮随魯肅過江跟孫權方面談聯合的事。

    劉備繼續南逃,與前來接應的關羽的水軍同往江夏,在夏口與劉琦軍隊會合,這個時候劉備才算是脫離了虎口了。

     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向孫權介紹了當前的形勢,其實說的也就是劉備被曹操打的走投無路這件事。

    諸葛亮當然不會這麼說,更沒有開門見山,直接向孫權喊救命。

    而是站在劉備的角度講,說海内大亂,将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衆漢南,與曹操并争天下。

    這個時候劉備哪裡還有力量跟曹操争天下呢,當務之急是如何抵抗的住曹操的大軍。

    但是諸葛亮說的好像是曹劉兩方相持不下一樣。

    當然他也承認曹操勢力強,劉備敗了,隻不過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已。

    表示劉備雖敗但是毫不氣餒,大有愈挫愈勇的意思。

    諸葛亮一個字也沒有提到求救,隻是把孫權也拉下水。

    他說将軍您估量下您的實力能否抗拒曹操,如果您有跟曹操抗衡的勇氣,應該早點跟曹操斷絕往來,如果沒有信心抵擋曹軍,也應該早點向曹操遞上降書,投誠到其麾下。

    在關鍵時刻最忌諱的就是猶豫不決!諸葛亮大概也看出孫權絕不甘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是隻希望孫權早點下定決心。

    果然,孫權反問諸葛亮,你家主公劉豫州怎麼不向曹操投降呢?諸葛亮後面的話就是官樣文章了,說的大義凜然。

    他說田橫不過齊國的一個壯士,尚且守義不辱,更何況我們劉豫州天潢貴胄,蓋世英才,衆望所歸。

    不能成功就成仁,怎麼會投降曹操呢! 孫權這個時候也沒必要裝深沉,跟諸葛亮在口舌上繞來繞去也沒意思,幹脆亮明了底牌。

    他明确的表示,我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于人。

    當即向諸葛亮表示,他決定了跟劉備聯手對抗曹操。

    孫權抵抗曹操的決心已定,但是他也知道,打仗畢竟拼的是實力。

    他也想了解下友軍方面的情況,實力夠不夠。

    諸葛亮如實地告訴了孫權,劉備這邊關羽水軍不下一萬,再加上劉琦的人馬,合起來也不下兩萬。

    似乎少了點,但是他分析了敵人的劣勢。

    曹操追趕劉備,一日一夜三百裡,軍隊已經相當的疲憊了,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缟。

    要戰勝曹操可以找到敵人更緻命的弱點為突破口,那就是曹軍北方人,打江南地區要依仗水軍,北方人都是旱鴨子,打水仗必敗無疑。

     另外,曹操所依靠那些荊州本地人,其實并不是十分可靠,因為劉琮蔡瑁等人投降曹操,并不代表大部分荊州人投降曹操,很多人是迫于形勢,他們是不會為曹操賣命的。

    可見這場仗曹操不僅沒有百分之百勝算的把握,相反還有很多先天的不足。

    所以諸葛亮說如果貴我兩方能攜手合作就一定能戰勝曹軍,曹操被打敗一定會退回北方,那麼鼎足之勢就形成了,也就是我們兩家就能繼續割據一方。

    諸葛亮分析的很到位,孫權完全同意諸葛亮的意見,于是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正式宣布締結為同盟關系,一起對抗曹操。

    諸葛亮不辱使命,很出色的完成了劉備交給他聯合孫權的任務,在此也充分展現了他的才幹。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