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的諸多軍閥之中,劉璋顯然是最為弱勢的一位。
三國人才輩出,在率先崛起的人物中劉璋是排不上号的,他跟曹操劉備孫權固然沒有可比性,甚至跟袁紹劉表公孫瓒呂布之流都不能相提并論,這些人也算的上是二流人物,而劉璋根本入不了排行榜,但是他卻出演了一回重要的角色。
在信仰叢林法則的亂世裡,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這是一場淘汰賽,最後進入決賽的是曹孫劉三家。
在各派軍閥相繼覆滅之後,赤壁之戰是三國曆史上的又一個轉折點,出現曹操一超孫劉兩強鼎足而三的局面。
此時劉璋是未被吞并的一派軍閥之一,他得以幸存下來主要是地理上的優勢,然而其他的諸侯都已經覆滅,劉璋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置身于亂世之外的。
曹操雖然強大,但是孫權劉備也不可卒滅,因此在曹孫劉三家誰也吃不掉誰的情況下,益州就成為了三家眼中的下一隻獵物。
赤壁之戰後,三家都加緊了取蜀的步伐。
周瑜在彌留之際向孫權上書,書中一再強調巴蜀對于孫權集團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取蜀并張魯,伺機而圖中原的戰略規劃,所以孫權集團早就開始打益州的主意了。
但是孫權集團要取蜀,由于不易克服地理上的重重困難,需要向劉備借道。
孫權曾提出過與劉備聯合伐蜀,當然多半是隻想借道,并無意跟劉備分享益州。
劉備得了荊州的江南四郡,都令孫權很不爽,無時無刻不想着要将劉備擠出去,何況益州這塊肥肉呢!
劉備所處的荊州是四戰之地,在曹孫劉三家中沒有誰比劉備更迫切需要擺脫困局,拓展生存空間的了。
益州早已被他列入到自己的菜單裡了,自然不願意其他人染指。
所以當孫權派其族弟孫瑜率水軍進駐夏口,蓄意待發之際,劉備也針對性派關羽屯軍江陵,張飛陳兵秭歸,劉備親率一支人馬駐紮在公安,讓諸葛亮坐鎮南郡,把守住所有的水陸要沖,嚴密布防,很明顯是要阻擋孫權西進。
但是劉備還是不公開表示不準孫權通過,而是假意為劉璋求情。
他說劉璋跟我劉備是一家子,如果劉璋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将軍,看在我的薄面上,請你原諒。
如果你一定要打劉璋,我就披頭散發歸隐山林了。
這當然是威脅的話,孫權無可奈何,重要的水陸要道控制在劉備的手裡,他隻有幹瞪眼的份。
他知道搬不倒劉備這塊絆腳石,伐蜀無法成行,隻好令孫瑜撤兵。
曹操也早在做着伐蜀的準備工作第一步讨伐關中的馬超韓遂,以解除後顧之憂。
同時令鐘繇夏侯淵進兵漢中,為下一步取蜀掃清障礙,這給益州的主人劉璋造成的心理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其實在當時除了曹孫劉三家軍閥,還有馬超韓遂張魯及劉璋,就實力而言,劉璋并不算最弱的,跟另外幾家比可以說是實力雄厚,甚至比劉備更占據優勢。
但是曹孫劉三家軍閥都要想搶先對手一步拿下益州,都覺得如果得去晚了就沒有我的份了。
在三家軍閥看來,要拿下益州,最大的障礙并不是益州兵多将廣,實力雄厚,而是道路險阻,隻要克服了地理上的障礙,益州就唾手可得,可以直接接收了,至于益州的主人劉璋,他們根本就是無視他的存在,簡直就是視若無物。
其實不隻是曹孫劉三家沒有把劉璋當回事,連張魯這樣的小角色都将劉璋當做一顆軟柿子,總是有想捏一把的沖動。
劉璋就像一個大胖子,盡管體型龐大,無論坐卧,都像一座小山,但是盡長肉了,整個體質是很虛弱。
一身贅肉,沒有肌肉,隻有挨打的份沒有自衛的能力。
吓不倒任何人,更吓不倒狼,不僅吓不到狼,還是群狼眼中的美餐,無不死死的盯着他,貪婪的眼睛中發出綠光,個個垂涎三尺,隻要一有機會就都會争先恐後撲向獵物撕咬,唯恐被一方獨吞!
在三國這樣的亂世裡,劉璋能成為一方大軍閥,不是因為他有過人的領導才能,而是他現在所擁有的這份家業是繼承自他父親劉焉,那也是個拼爹的時代!劉璋的父親劉焉不似他的兒子那樣的膿包劉焉是宗族子弟,又是在官場上混的,也是個油條,政治嗅覺很靈敏。
在後漢王朝滅亡的前夜,劉璋的父親劉焉是這艘破船上的先知先覺者,他像隻遊輪上的耗子,最先發現了船底的漏洞,預感到情況不妙,知道大船即将沉沒,為了不跟着陪葬,他想早點跳下船來。
漢靈帝時期,後漢王朝不斷的上演着末日的瘋狂。
上層賣官鬻爵,内讧激烈,底層民不聊生,抗暴烽火四起。
劉焉已經感覺到亂世即将到來,他知道要在亂世裡生存發展下去,須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最後他瞄上了益州這塊寶地。
割據一方,沒有比天府之國更理想的了!他開始活動,向朝廷請求外放,并建議改刺史為伯牧,并由宗族來主持地方,以增強劉家天下的權威。
在那個拿官位當生意做的漢靈帝時代,劉焉要搞到一個地方大員的名額估計也沒有少花錢。
本來他弄到的是交趾郡刺史的名額,但是交趾郡應該屬于邊遠地區。
傳言益州有天子氣,亂世裡人人都有當皇帝的機會,何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