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隻能移駕伊水之南,屯兵自守。
此時忠于曹爽兄弟的大司農桓範與大将軍司馬魯芝冒着生命危險逃出洛陽,來高平陵,幫助曹爽應對局面。
桓範深知現在的局面沒有什麼妥協的餘地。
此時曹爽兄弟雖然失去了洛陽,但是并未失去主動權,隻要皇帝還在,大可移駕許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國兵馬讨伐司馬懿謀反。
司馬懿不過占據了區區一座洛陽孤城,皇帝又不在洛陽。
司馬懿占據洛陽,非反而何?讨伐司馬懿,名正言順,全國一定會響應,司馬懿掀不起什麼風浪,主動權仍舊在曹爽手裡。
曹爽本質上其實就是個纨绔子弟,隻會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根本不會玩政治,遇到重大的抉擇,他就沒有了主見。
曹爽的兄弟中,雖然曹羲也是個明白人,但是也不是能夠主持大局的人,遇到這麼大的事也不知道該抵抗還是該放棄抵抗,猶豫不決。
桓範苦口婆心,空自着急。
桓範的建議是可行的,所以司馬懿很擔心曹爽兄弟會聽從桓範的建議來個絕地反擊,因此這個時候司馬懿急需穩住曹爽。
他先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
司馬懿表示,隻要曹爽兄弟交出兵權,他沒有必要害你們,他的目的就是權力,權力交出來,不失富貴。
曹爽想了一夜,他決定放棄抵抗,向司馬懿投降。
他天真的以為,隻要他交出所有的權力,司馬懿就不會沒收他的所有财産了,這樣即使沒有權力還可以當個富家翁,照樣享受榮華富貴。
曹爽雖然就有享樂這點出息,但是司馬懿卻是一條毒蛇,他在洞中蜷伏了這麼久,出來就要傷人。
曹爽還幻想着司馬懿會給他富貴豈不是癡人說夢?隻要落在這老兒的手裡,你哪裡還有活路!所以當曹爽解下印绶時,主簿楊綜勸阻說,一旦投降了,肯定會腦袋搬家,千萬不可回去啊!桓範更是大哭勸阻,曹爽執意要回去送死,還天真的以為,司馬懿不過要他交權。
桓範大哭說,曹子丹也算是一代名将,怎麼他的後人這麼不成器啊!
曹爽兄弟被免職後,并沒有立刻遭到清算,甚至仍然保留了爵位,但是很快就被軟禁了起來。
曹爽兄弟感到不安,不知道司馬懿會不會真的信守交權不殺的承諾,于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食物。
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松了一口氣,他以此判斷司馬懿不會趕盡殺絕。
但曹爽太不了解司馬懿的為人了,也太不懂政治了。
司馬懿發動兵變,肯定要有說服大家的理由,如果像曹爽說的那樣,交出權力就沒事了,那麼司馬懿發動兵變是為什麼?他必須告訴大家,我司馬懿發動兵變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個人的權力。
如果告訴大家,要權力才發動兵變那豈不是謀反嗎?謀反這頂帽子隻能曹爽戴。
相反,他是平叛,不僅沒有不臣之心,而且還忠心耿耿。
敉平了一場叛亂功勞不是更大了嗎,以後朝廷更加要依靠我司馬懿了!
而曹爽被扣上謀反的帽子,隻有死路一條,絕無第二條路。
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是需要證據,曹爽怎麼說也是托孤重臣,皇族血脈,沒有足夠的證據怎麼能随便處死呢?司馬懿為了找到曹爽謀反的足夠證據,将平時與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黃門張當抓起來,嚴刑拷問。
張當架不住司馬懿的刑求逼供,多半也是在司馬懿的暗示下,供稱曹爽夥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
謀反大逆不道,是滅族的大罪。
因此有了證據,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全部被打入死囚牢中,并很快被屠滅三族,曹氏家族曹真這一枝就斷了。
随着曹爽被滅族,司馬懿的權力就越來越大,曹魏的江山同時也一步步的淪為司馬家的掌上玩物,實際上高平陵兵變之後曹魏江山已經姓司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