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情,至于此事,改日再聆聽先生的教誨!”
蘇秦的計策雖然遭到對方的否決,但是他也知道,一見面就讓秦惠文王言聽計從那自然是不可能的,需要更進一步的下說詞,直到最終打動秦王,他繼續說:“大王,在下在未進見大王之前就擔心大王不能采納在下的建議。
大王,您知道,曆史上多少明主的威德不是通過武力建立起來的?諸如黃帝讨伐蚩尤,商湯讨伐夏桀,武王讨伐纣王,齊桓公稱霸天下。
在當下好像是和平了,各國間通過外交手段結成同盟,不在用武。
文士們個個巧舌如簧,紛紛議論,諸侯們聽得糊裡糊塗,使得他們沒有了主意,東說向東西說向西,最後導緻出現了這樣的怪現狀:條約、規章、法令等條條框框一大堆,數不勝數,大家似乎都約法三章,互不侵犯,互助互利,親如一家,其實都是虛情假意,過不了多久,隻要涉及到利益問題,馬上翻臉,然後又拔刀相向,隆重開戰,民不聊生,道理講得頭頭是道,戰争的把戲卻愈演愈烈,天下大亂的局面愈加不可收拾。
仁義道德的含義和意義對戰火的蔓延卻毫無辦法,所以目前的的整體局勢應以戰為主,用戰争的手段終結戰争,達到一統天下永久和平的目的。
所以應該放棄文治的幻想,将統一天下的希望寄托在武力的征伐上。
現在應該做的是擴充兵力,儲備糧草,加強訓練軍隊,提高戰鬥力,保持準戰狀态,時刻準備作戰。
用和平的手段來統一天下,即使古代的三皇五帝複生也無法實現,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武力實現。
對内施行仁政,對外軍事打擊,要統一天下,戰争什麼時候都不可避免。
現在各國都忽略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被書呆子們的胡說八道所迷惑,使得政治混亂,民不聊生。
如此看來大王您也是不會采納在下的意見了!”
蘇秦講的口幹舌焦,每一句話都極具說服力,但是秦惠文王還是面含微笑的表示實施他的策略的諸多困難,時機遠未成熟,但是蘇秦還是不死心,談話結束後又多次向秦惠文王上書,闡述連橫政策切實可行,可是都是石沉大海,秦惠文王根本就不再理睬他,說明秦國對他的策略不予采納。
他覺得自己的計策得不到實施,留在秦國也無意義了,盡管秦國并沒有趕他走,甚至挽留他,要他參贊軍機,給他一個職位,但是他拒絕了秦國的好意,對于蘇秦來說,追求榮華富貴名利地位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目标,策士們的主張是他們的生命,有時候更看重自己的主張是否能被采納。
蘇秦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沒想到他的主張,秦國并不感興趣,滿懷信心西來,卻到遭到如此挫敗,隻好帶着破碎的夢想而離去。
二
千裡西來,為的是實現他的抱負,但是與秦惠文王一席話談的沒有達到他預想的目的,知道秦國沒有他大展鴻才的機會,于是謝絕了秦國的挽留,甚至連秦國饋贈的百金也沒有收就獨自原路返回。
秦國離中原千裡之遙,一路風餐露宿,曉行夜住,不覺到了西河郡,中原在望,但是這時候他的已經囊空如洗,連盤纏幾乎沒有,甚至把最值錢的貂皮大衣都當了,又走了幾日,腳上的牛皮靴子也破爛不堪了,隻得臨時編織草鞋穿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更加狼狽的是進入魏國境界遭惡狗襲擊,幾隻兇悍異常的狗,像中山狼一樣眼睛閃着綠光,狂吠着向他撲來,露出白生生鋒利的牙齒,随時要将他撕咬成碎片,糟糕的是他的佩劍也賣掉做了返程的盤纏,隻得随手在地上拾起一根樹枝做劍,戰國士人都文武雙全,蘇秦劍術更屬一流,面對瘋狂來襲的惡狗他毫不畏懼,一場大戰将惡狗擊退,雖然戰退惡狗,但是自己的腳腿也被狗咬傷了多處,一身華麗的衣冠更是被撕咬的破破爛爛,又走了幾天,傷口已經開始潰爛潰膿,加上幾天沒有吃飯,已經餓得走不動了,穿着破草鞋在一根木棍的支撐下一瘸一瘸艱難的行走,肩上已經不挑什麼行李了,幾天下來面有菜色,須發尺長,亂蓬蓬的像一堆茅草,衣衫更加褴褛不堪,已經完全淪為一個乞丐了,索性一路乞讨回到家,家就在眼前,他松了一口氣,不管如何艱難困苦,遭受多大的挫折失敗,他都不會喪失信心,遠遠看到自家的大門,他不禁激動的流下眼淚,外面不管有多少不如意,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
看到熟悉的大門,他想到賢惠溫柔的妻子,她總是那樣溫柔,對他總是那樣的崇敬,無限的愛意,臉上總是帶着甜蜜的笑容,事事順着他,簡直有點把他慣壞了,想到這裡他心中甜甜的,嘴角露出了笑,仿佛忘記了他目下狼狽的處境,但一想到這裡就心中不禁慚愧。
唉,我蘇秦何德何能盡蒙賢妻如此相待,真不知如何報答她!妻子對自己的确付出的太多,他心中一直感到愧疚,立誓要功成名就,到時候夫榮妻貴,一定好好補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