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到長安君小小年紀就要遠到異國擔負這樣的使命,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該如何是好,這讓她這個做母親的無論如何都放心不下的。
理智戰勝不了感情,國家大局戰勝不了舐犢之情,因此對文臣武将不斷的跪谏哭谏,她一概不理,絕不松口,對那些激烈的大臣的抨擊,她還以顔色,勃然大怒斥退兩班文武。
但是第二天越來越多的朝臣們來勸谏,聲淚俱下的猛烈抨擊的都請求太後以大局為重,早送長安君到齊國,以解國家之危。
趙太後更怒,越是強谏,她越是不聽。
這時退休了的左師公觸龍請求進見太後,太後知道他一定也是來勸谏,很不高興,本要拒見,但還是念其年老,又緻仕在家,何況觸龍雖為退休在家的老臣,為人低調,從不幹預朝政了,更不會利用自己的影響謀私利,在國家遇到危難時候他挺身而出,足見其忠誠,這也讓她不禁感歎趙國多品格高尚的忠烈之士,趙氏不滅,趙國得興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太後雖然不想聽到有關質子的事,但是對這位老臣頗具好感,還是願意接見。
觸龍雖然年以七十,但是依舊精神矍铄,他向太後行完禮說:“老臣年老,腿腳不便,不能經常來上朝,好久沒有拜見太後了,太後玉體安康否?”
太後本來臉上還有怒容,但觸龍一向是老臣,又并不提長安君的事,所以她的臉色大為和緩,說道:“老身的身體不如老卿家,寸步不能離車,走不動了啦!”
“太後現在胃口可好?”觸龍又問。
“隻能喝點粥!”太後說。
“老臣胃口也是不好,但每天堅持走三裡路,對身體大有裨益,增進食欲!”本來太後就很敬重觸龍的為人,見她所說沒有涉及國事,怒氣全消,笑道:“老身是走不動了!”
太後的心情為長安君的事大為煩躁,觸龍一番家長裡短使她籠罩在心頭的陰霾一掃而光,兩位老人的談話進入非常和諧的狀态。
觸龍又說:“犬子舒淇年紀已經不小了,不成材。
臣已年老,卻十分偏愛幼子,希望将他編入禦林軍裡效力以圖長進,請求太後恩準。
”
太後問:“令郎多大了?”
觸龍答:“十五了,雖然年紀還小,但老臣想在老臣還沒有入土之前将犬子托付給太後與大王。
”
太後笑道:“原來做父親的也偏愛幼子。
”
觸龍道:“其實做父親比做母親的更偏愛幼子。
”
太後又笑道:“卻也未必,老身以為畢竟還是婦人家更偏愛幼子。
”
觸龍卻說:“老臣發現太後愛您的女兒燕後勝過愛您的幼子長安君!”
太後呵呵笑道:“老卿家錯了,老身卻是十分偏愛幼子的。
”笑完又問:“老卿家何以見得老身愛女兒勝過愛幼子?”
觸龍答:“太後,父母愛兒女都是為兒女的長遠考慮。
燕後出嫁時太後抱着燕後哭着舍不得女兒遠嫁。
之後太後時時祈禱,希望燕後在燕國快樂幸福,子孫延綿,永為國母。
這正是太後為女兒長遠考慮的體現。
”太後點點了頭表示确實如此。
觸龍又說:“自我趙國開國以來,趙國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後人能否繼承爵位?”
太後說:“按照祖宗規定是不可以的,這不光是在我趙國,諸侯國都無爵位永續的制度。
”
觸龍又說:“太後,所見不錯,如果獲得爵位者于國于民都毫無貢獻,那麼他就有眼下的禍患和長遠的禍患,小則自己遭到反對,大則禍及子孫。
太後您想,獲得爵位,錦衣玉食,高官厚祿,享受着特别的待遇而毫無功績,是不勞而獲,不勞而獲如何能服人,不能得到大家的一緻認可,爵位如何能長久!太後給長安君所封甚厚高官厚祿,封地肥沃,又賜予大量的金銀珠寶,但長安君到目前還未立過一件大功,太後百年之後,老臣不知道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安身立足,永享富貴?所以老臣以為太後為長安君考慮的十分短淺,不如對燕後愛的深切!”
太後恍然大悟,覺得觸龍說的果然有道理,沒有功勞享受無限特權,榮華富貴,不勞而獲,這讓那些舍生忘死在戰場的将士們如何心服,又有何面目讓趙國百姓保衛趙國,無尺寸之功的人坐享其成,讓大家怎麼甘願賣命,所以愛長安君就是為他長遠的打算,現在這是個多麼好的立功機會,所以太後重新召開禦前會議,同意質子。
宣布了這一消息,朝堂上一片歡呼,大家松了一口氣,山呼萬歲,于是趙國立刻送長安君車駕起行,前往齊國做人質。
長安君到齊國,齊國才發兵救趙,由此長安君有了以身救趙的功績!
秦國得到齊趙聯合的訊息,知道沒有必勝的把握,就停止了這次軍事行動,趙國渡過了這次危機。
這件事在民間也傳為美談,趙國有個賢士子義做了一句評語,他說:“即使貴族子弟,要獲得高官厚祿,沒有功績也是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一般沒有深厚背景的子弟更是不可能不勞而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