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科學種田”

首頁
    農忙還沒結束,大隊就連續召開3次“以糧為綱、圍溪造田誓師大會”,準備“與天鬥、與地鬥”,“修補地球”。

    原來這個大隊的腹地有一條溪流穿過,由于曆史上多次改道,形成一大片寸草不生的沙灘地。

    1958年大躍進、1964年社教時都有人提出要把它改造成“良田”,因為工程浩大,動不起來,此次趁着“抓革命促生産”的大好機會幹一場。

    沒有人敢反對,對于樂西大隊幾千人來說,這個工程可以同秦始皇築萬裡長城相比,甚至更艱巨,而且最終能不能産糧食誰都不敢“打保票”。

     我屬于第一批“上戰場”的“勇士”,到現場一看傻了眼——一望無際、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先要建一條幾公裡長的溪堤,單單石頭就得把遠在十幾公裡外的一座“石頭皮山”的石頭用盡!沙灘的平整工程量也是巨大的,平整完還要在上面填土,土也得從幾公裡到十幾公裡外“搬”過來!須知這些“搬運工作”全部得用肩挑手提——當時整個大隊連一輛手扶拖拉機都還沒有呢! 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中國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支部書記已經在“誓師大會”上講了:“有人說這麼浩大的工程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完成,我們不怕!5年不成,10年;10年不成,100年!子子孫孫幹下去,還怕不能完成嗎?!” 我的工作是挑沙石,一天十幾小時地幹(真的是“跟着太陽起,伴着月亮歸”),照樣一天拿8分工分。

    百無聊賴,幸好有高音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和“樣闆戲”相伴,才不至于悶死。

    《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的“主旋律”樂曲我能一個音符不差地哼出來,至于裡面的插曲當然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說來也怪,勞動真的可以改造人,這樣沒日沒夜(經常加夜班)高強度地幹活,我再也不敢想什麼“科學種田”、“高科技農業”了!隻想把自己改造成沒有頭腦的“機器人”,省心! 有一次聽到廣播裡叫喊着:“熱烈慶祝範飛治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範飛治當人大代表,我們貧下中農一百個放心,一萬個支持!”、“範飛治是毛主席的好幹部!”我偷偷問一個大隊幹部:“這範飛治何許人也?我們什麼時候選她當代表了?”對方狡黠地笑着回答:“你還不知道?縣革委會主任的情婦,跟陳知筆睡過幾次當然有資格當人大代表了!” 這一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大隊都不“放假”,也不許“請假”,不過這樣也好,省得為沒有錢過年煩心。

    “圍溪造田指揮部”特地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在沙灘上召開批鬥會,把原縣委書記趙大任抓來批判,罪名是社教時本來要撥給樂西大隊“圍溪造田”用的款和建築材料被趙書記“挪”去建縣城的一條新街。

    趙反對“圍溪造田”的理由是“勞民傷财”、“得不償失”、“會半途而廢的”,現在把他“請”來看看“人民群衆”的幹勁有多大!趙大任跪在溪堤上,面對着沙灘上辛苦勞作的男女老少,不停地說:“我有罪,我有罪!”,“群衆是真正的英雄!”然後又高喊:“毛主席萬歲!”“人民群衆萬歲!” 我猜不出趙說的“我有罪”是什麼意思,是以前有罪呢還是現在有罪、或者今後有罪?但不管有沒有罪,趙書記得留在這裡參加“勞動改造”贖罪,白天同樣幹着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被關在溪堤附近的一個牛棚裡與牛為伴。

    可憐一個堂堂的縣委書記竟然淪落到吃不飽穿不暖的地步。

    好在看牛的老頭出于“人類同情心”,經常偷偷給他一點番薯吃,才不至于餓死。

     我同幾個不會“打小報告”的回鄉青年開玩笑說:“機會到了,你們趕快去巴結趙書記,以後他如果再做官肯定會照顧你們的!” 有一個人回應:“怎麼巴結?” “隻要送幾個大番薯去,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的,要知道朱元璋一直忘不了落難時乞丐們給他吃的‘八寶珍珠飯’。

    ” “那你為什麼不去巴結呢?” “我又不想做官,巴結他幹嗎?” (僅僅過了兩年,趙書記果然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