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秀才遇到兵

首頁
    我設計了一個利用鹽場苦鹵制氯化鉀的下腳料年産數萬噸無機鹽的化工廠,讓剛招聘來不久的幾個助手按我的圖紙建設廠房、購買設備,自己又忙着編寫長達幾十萬字的供技術員和工人們培訓的教材(後來整理成書交給化工出版社正式出版);招來幾個高中生當化驗員,培訓幾天以後就讓他們到各地鹽場取樣來化驗;設備陸續到了以後,又忙着安裝、測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累得瘦了幾斤肉。

     工廠設在離古鎮街道三公裡的一個小山坡上,我把自己的家安頓在新建的廠房裡,說不清是“以廠為家”還是“以家為廠”。

    陳麗也當上了化驗員,我們都一心一意地想為“四化”立下“汗馬功勞”。

     林霍金聽說我放棄學業回家鄉辦廠,就來到古鎮,看到我一個人沒日沒夜在“張羅”着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心疼地說:“你别那麼拼命,工廠又不是你的。

    幹好了功勞歸大家,幹不好全是你的責任。

    我的歲數比你大一倍,看的多了,真的,你這是背着兒媳婦過河——吃力不讨好。

    ” 原來在東興化工廠時,有一年林霍金的歲數恰好是我的兩倍(我二十四,他四十八),過了幾年,他還以為仍然比我“大”一倍呢。

    我說:“等到你一百歲時,我才五十歲嗎?”說得兩個人都笑了。

     林霍金告訴我:“聽說中央正在讨論讓私人可以辦工廠,如果是真的話,我們可要做好準備了。

    ”原來林霍金另有“圖謀”。

     “五一”節的前一天,陳嘉叡突然通知我說“公社決定明天在化工廠召開‘試車’慶祝大會,有數百人參加。

    ” 我說:“今天晚上設備才能安裝完畢,明天試車可以,怎麼能‘慶祝’呢?” 陳說;“已經通知全公社各大隊的支部書記都要帶隊來參加,現在想改變也來不及了。

    ” 我說:“誰都不敢保證第一次試車就能順利運轉,明天看是誰要出醜了。

    ” 話是這樣說,我還是忙了一夜,仔細檢查所有設備的安裝情況,也準備了一個“預防萬一設備出問題”的“補漏”措施。

     太陽剛剛從東山上升起的時候,“看熱鬧”的人們都來了,公社黨委書記迫不及待地宣布“點火”試車,機器開始轟隆隆運轉起來,我跑上跑下,指揮着工人、技術員、化驗員的各項工作,幾個小時竟然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故障,連我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到了中午時分,第一罐産品、幾十噸的無機鹽像雪花般地飄落到成品池時,歡呼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地響起來。

    我取了樣品到化驗室檢測,聽到化驗員報告“全部合格”時,就一頭睡倒在化驗室的角落裡了。

     過了幾天,公社又招聘了一百多個管理人員和工人,幾乎都是各大隊支部書記、大隊長的三姑六戚、親朋好友,其中黨員(都是複退軍人)有七十幾個,為此,化工廠成立了一個“黨支部”,我在廠裡成了“老三”,因為上司又多了一個——原來隻有高廠長說了算,現在連高事事都得請示“支部書記”了。

    “上頭”有什麼“指示”的話,我總是比七十幾個“下屬”晚一兩天才知道。

     有一位黨員告訴我:“我每個月花五分錢就是買個‘早知道’。

    ”——原來他每個月隻交五分錢的黨費。

     新來的支部書記姓黃,本來是公社裡一個生産大隊的大隊長,也是複退軍人,扛了一輩子鋤頭。

    起初這個黃書記辦事還是很“民主”的,有什麼“大事”都要先跟高昌榮和我商議後才決定“幹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