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承包工廠

首頁
    媽”,也都很高興,一再請求以後帶他們來中國見見中國的“大媽”。

     呂賢君的原配夫人原諒了自己的丈夫,隻要求給一筆錢讓他們唯一的兒子呂培明到香港去“發展”。

    呂賢君對夫人的寬宏大量感恩不盡,當場就應允下來。

     後來聽說呂培明同他媽媽一起在香港定居,開辦了一家貿易公司,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又在深圳辦了幾家工廠,成了富豪。

     有一天我到古鎮一家理發店裡修剪頭發,看到理發師用燒紅的鐵闆給顧客燙頭發,就說:“不能用藥水燙嗎?” 店裡的理發師說:“自古以來燙發都是用‘火’的,不然怎麼叫做‘燙發’呢?” 我回到家裡,找來一些資料,覺得不用“火”燙頭發是有可能的,于是買來幾種試劑,做了幾十個實驗,果真制造出一種“冷燙液”出來。

     陳麗邀來幾個好友,在家裡用我發明的“冷燙液”給她們燙發,取得成功。

    父親非常高興,把原來的染布作坊改造成小型的“冷燙液生産車間”,帶領全家老小生産、銷售冷燙液,不久全省的理發店都用上了我們家的産品,家庭經濟一下子好了起來。

     報紙上報導四川挖出了一個巨大的芒硝礦,硫酸鈉的價格一落千丈,化工廠經濟效益不佳,我提出用自産的硫酸鈉配制洗衣粉、自産的氯化鎂生産菱鎂瓦的建議,因為一般的洗衣粉裡含有差不多百分之五十的硫酸鈉,而菱鎂瓦的主要原料就是氯化鎂,其它配料國内也都不缺。

    黃書記和高廠長都不同意,他們正張羅着要把化工廠改成食品廠——後來我才弄明白,對幹部們來說,辦食品廠的“貓膩”較多,因為收購農副産品可以“打白條”。

     我見大家已對化工廠不感興趣,就提出自己願意承包化工廠,黃、高一緻同意,拟了一個“承包方案”:我每年上繳三萬元,廠房由我自己去租賃,投資是負數十萬元(因為化工廠的“淨資産”已經是負數),也就是說我自己想辦法融資辦廠,融到的資金先交十萬元給化工廠,然後才租廠房生産、上繳利潤。

     方案上報公社黨委,其時剛好有幾天報紙上連篇累牍地在報導着“改革開放、一包就靈”的“事迹”,所以公社很快就同意這個“承包方案”了。

     林霍金聽到此事後,趕到化工廠勸我“别幹這種傻事”,“天下哪有不出錢還要人家填補虧損、上繳利潤的‘承包’?!簡直荒唐至極!” 我說:“這個廠是我一手操辦的,有感情,我不讓任何一個自己做過的事業毀掉。

    ” 于是我在家裡辦了兩桌酒席,邀請了鎮上十幾個比較有錢的親朋好友來讨論辦廠的事,提出“每人出資一萬元,組成股份制公司”,沒想到親友們都不買我的帳,還取笑我是個“大笨蛋”,“隻有傻瓜”才會“拿到”這麼一個“承包方案”。

     沒有辦法,我隻好同父親商量,把兄弟六人全部召來,除了還在上大學的老六以外,其餘的都到全國各地推銷冷燙液,我在家裡組織生産,有時候親自出馬去給一些大型理發廳的師傅們講解冷燙液的性能和“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并寫了幾篇科普文章在各地的報刊雜志上發表。

    由于這種新産品利潤高,那時候的稅負也不重,一年下來,一家淨賺了幾十萬,發了!成了全市“首富”、“納稅大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