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影片拍好大家依依不舍要分手的時候,他對我說:“我原先對蘆荟的功效是有所懷疑的,沒想到這一個多月用下來,我真正成為你和蘆荟的粉絲了——你摸摸我塗過蘆荟葉汁的地方,是不是像嬰兒的皮膚一樣柔潤?”
科教片《蘆荟在我們生活中》先在全國各地所有大大小小的電影院裡放映至少一次(那時候電影院放映故事片之前都要加映一片新聞紀錄片或科教片),然後又在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間段裡播了幾次,蘆荟一下子成了家喻戶曉的東西,各地的化妝品廠、食品廠、制藥廠都到我的蘆荟基地要蘆荟原汁、蘆荟粉等去開發各種新型的化妝品、洗滌劑、食品飲料、保健品,刮起了第一場席卷全國的“蘆荟熱”。
母親從小就經常帶我到離古鎮不遠的“靈應寺”拜佛燒香,後來我也常常帶着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去遊覽、瞻仰,給他們講這寺院的曆史——1941年弘一法師駐錫靈應寺半年餘,閉門著述,研究佛理,在寺中寫下一些佳聯:“即今休去便休去,若欲了時無了時”、“淨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等。
弘一法師還親撰“唐神僧靈應祖師現化記”刻于真身塔,全文曰:“溫陵自古多佳勝,靈秀所鐘,聖迹彌著。
世傳有三真人六祖師,靈應即其一也。
師字文愈,示迹唐代誕生仁宅李家,幼有孝行,迥異群倫,常現神變,事迹昭聞,如:渡溪飛笠、行陸鞭甕、立石朝天、插竹茁地、逮及示寂、坐化枷吊藤、異香遠聞。
鄉人柯長者感其靈異,因奉真身而建伽藍,迄于近世,香火因緣,普被遐迩。
有仁宅沐恩弟子黃種樹、黃書漢景仰慈光,冀報大德,募建浮圖永鎮山中,爰略紀事實以示将來,使見聞瞻禮獲福于無窮焉。
”
文中提到靈應寺的“三大寶物”之二——“倒抛竹”和枷吊藤,還有一個寶物是寺院後高聳入雲的一株杜松樹。
**期間靈應寺被徹底毀壞,幾乎隻剩下一個空殼子。
枷吊藤已經無影無蹤,再也無處尋覓了;“倒抛竹”從幾丈高的石頭上掉下來,也隻留下竹根和幾個竹筍;最令人擔心的是那株巨大的杜松樹,靠寺院的土牆已被掏空,随時都有可能倒下來撞壞整個寺院。
我請了幾十個工匠,再發動附近村子裡的“志願者”來幫忙,把寺院後的土牆改成用花崗岩砌成的石頭牆,把杜松樹下遮陰的地方用鵝卵石鋪好,上面置放石桌、石凳給遊人閑坐、泡茶;“倒抛竹”也在原處填土、施肥,請我爸爸在竹子後面的大石頭上題了四個大字“千年奇竹”,不久這“倒抛竹”又長的生機勃勃、枝繁葉茂了。
靈應寺成了外地人來古鎮必定會到的旅遊勝地,導遊們一遍一遍地給遊客們講解寺院的“三大寶物”:這杜松樹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經曆了多少災難而頑強地活下來,一次次的“運動”都有人想打它的主意——“大躍進”的時候,有人要把它鋸掉當柴火去煉鋼鐵,幾個年輕人爬到樹上,已經鋸了一段,再鋸的時候“不小心”摔下來負了重傷,從此再也沒有人敢爬上去了;**時又說這樹代表“封資修”,要砍掉,村裡的老人們甯肯被批鬥、被關押,還是把它保護下來了,現在你們看,它還在前面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呢;這“倒抛竹”最神奇,據說是祖師公圓寂成佛時,手上帶的竹棍倒着插到地裡長成的,你們看那竹葉都是朝下的,更令人稱奇的是它可以預示我們中國的命運:隻要竹子長得郁郁蔥蔥,中國就富強;長得“面黃肌瘦”老百姓就遭殃;“十年浩劫”的時候它幾乎死了。
可現在,你們看它又長得那麼好了,意味着什麼?大家慢慢琢磨吧。
最令人痛心的是寺裡的第三寶物——枷吊藤現在已經不見了,但是在弘一法師撰寫的碑文裡還有,這才多久的事啊。
全國百貨訂貨會在南京舉辦,我突發奇想,如果在會上給所有與會代表們洗發、燙發、染發,我們産品的優點可能會給他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于是我邀請了漳州一位理發師傅同他太太一起到南京參加訂貨會,這理發師是個大學生,原在一個中學校裡當老師,由于在某一次“運動”中說“錯”了一句話,差點被打成右派,幹脆不當老師當理發匠了。
他和他太太不但手藝好,而且善談,在給代表們做頭發時把我們産品的優點說得恰到好處。
沒想到這一“怪招”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回廠時組織工人們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