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紅顔知己

首頁
    我又去上海展銷自己的産品,先約好“三報兩台”(文彙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電台、電視台)的幾位總編、記者到南京西路的一家“YELLOW”咖啡館“碰面”,确定好次日幾個媒體同時做蘆荟産品的報道,用的是一樣的口吻:“你知道蘆荟嗎?”晚報開始連載我寫的有關蘆荟的一系列科普文章。

     “正事”談完以後,幾位好友開始天南地北地聊起天來。

    聊到黨的“富民政策”時,我談了自己對“富裕”的解釋是:金錢再多也不能叫做“富裕”,真正的富人是“三大富翁”——金錢、知識、精神三方面都富足:金錢夠用,尤其是自己想做的實驗、想幹的事“不缺錢”;掌握知識越多越好,但要一專多能;健康長壽,親朋友愛、兄弟和睦,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談到“健康長壽”,晚報的記者薛才說了一件剛剛看到的、有點“不可思議”的新聞:說是俄羅斯有個“長壽村”,村裡人大多活到一百多歲,許多記者前去采訪,發現當地人一日三頓最喜歡吃的是用文火炖了幾個小時的豬肉。

     衆人都說這不可能,因為豬肉含較多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也比較多,吃多了容易得心血管病,不可能長壽。

    我說:“我也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膽固醇是一組化合物,對人體來說,它應該可以分成‘好的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兩類,人體如果缺少‘好的膽固醇’就容易得癌;‘壞的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但經過長時間蒸煮的話,有可能變成‘好的膽固醇’,這樣,人不容易得癌,也不容易得心血管病,當然長壽了——我這僅僅是猜想,沒有經過實驗”。

     碰巧的是幾天以後,上海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醫學家——據說當年是蔣介石“欽點”他去英國留學的——自稱是我的“蘆荟粉絲”,因為要在台灣出版一套養生叢書,想把我的《神奇的植物——蘆荟》也“放進從書裡去”,請我“如有出差到上海時”同他見見面。

    我同薛才到他家裡看到叢書裡有一本他寫的《膽固醇的功與過》,翻了一遍,又請教了老先生,證實了我的猜想。

    薛才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薛才有機會到全國各地采訪各種名人,看透了社會的陰暗面,對官場的“厚黑學”更是深惡痛絕,久而久之竟産生“厭世”情緒,幹脆皈依佛門,成了一名居士,經常同我談論佛教經典,我從這些經典裡學到了不少有益的人生哲理。

     “人民公社”從“橫空出世”的那一刻就注定是短命的,雖然官方要人們跪倒在它和總路線、大躍進連在一起的“三面紅旗”下面天天喊“萬歲萬萬歲”,古鎮人卻用各種形式咒罵這個“新生事物”,比如1958年出的一種火柴商标是“人民公社”,盒子很大,一盒可以裝五百支火柴,古鎮的地方話“盒”叫“落”(衰了、糟了的意思),這裡人就把這種火柴叫做“人民公社大落”。

    就像曆史上的所有短命皇帝一樣,“人民公社”等“三面紅旗”都沒有“萬壽無疆”,隻苟延殘喘了二十幾年就在人們的咒罵聲中嗚呼哀哉。

     古鎮去掉“人民公社”的帽子,恢複鎮制,新來的鎮長看到我的化工廠生意好,就宣布要把古鎮建設成“日用化工鎮”,如同附近的“鞋帽鎮”、“服裝鎮”一樣,号召“全鎮人民”都來辦化工,派張繼帶着幾十個幹部到江蘇、浙江“參觀、學習”。

    回來後,張繼對全廠的管理人員說:“我以為化工技術有多難呢,這一趟出去看看覺得并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在杭州一個化工研究所找到一個老鄉,他讓我抄了幾百個配方。

    我現在辦幾百個化工廠都行。

    ” 果然,古鎮在幾天之内辦起了幾十家“化工廠”,投資一個比一個大,規模都遠遠超過我的“小廠”,全都來我的工廠“挖”“技術員”,連燒鍋爐的、掃地闆的也要。

    市裡正式提出要把古鎮建設成全省最大的“化工鎮”。

     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