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節

首頁
    !我真是缺乏這樣的恒心和耐心。

    ” “我相信,我們發表第一篇作品,絕對不需要用二百篇作鋪墊。

    ”他十分自信,用蒿草在水裡狠狠抽打一下,揚起來,“我要是寫過50萬字還不能發表一篇作品,那我就自殺!” 我缺乏他那樣的自信,也就沒有他那樣的狠心,我說:“搞不了創作,當不成作家,也不必自殺呀!” “玩笑一個。

    ”惠暢不在乎地說,輕輕笑了,笑畢,卻深富感情地說,“我他媽的不知怎麼從小就迷上文學創作了!說真的,如果真的搞不出一點名堂,我不知道這輩子該怎麼活着好!” “咱們就拿出胡萬春那股傻勁幹吧!”我說,“埋下頭,幹它十年再說。

    ” 這樣的内容的扯談,不知重複過多少次了。

    上海的工人作家胡萬春正活躍于當時的中國文壇,《家庭問題》那篇小說使我們十分欽佩,從思想到藝術,甚至情節的鋪展和細節的選擇,都不厭其煩地讨論過三五次了。

    這種讨論,到後來往往就離開作品本身,延伸到作家的成長道路上來了。

    何止一個胡萬春,中國的或外國的,當代的或古代的,所有能搜尋到手的作家文人們的傳記和轶事,無疑是我們最感興趣的交談的話題。

     蟬鳴已經止歇,偶爾有零星的青蛙叫聲從河岸邊的稻田裡傳出。

    夏夜裡雖然靜寂,卻使我們感到了潛伏着的生命的躍動,無邊的包谷林裡,傳來飒飒飒的綠葉擺動的響聲,小葉白楊在夜風中歡樂地歌唱。

    我們躺在南源和北嶺之間的小河川道裡,熱烈地又是憂傷地談着文學,談着追求;談到胡萬春,我們就信心十足;可是一談到神童劉紹棠,就黯然神傷了。

     這個神秘的神童帶給我們的,不是鼓舞而是悲哀。

    他怎麼會在戴着紅領巾的年齡就能發表小說呢?我們倆戴紅領巾念完小的時光,隻是對娃娃書興趣十足,連小說這個名詞壓根都沒聽說過,劉紹棠上中學的時候,已經是出了名的作家了;我們已經高中畢業,至今還躺在黃土山中的這一道小河裡胡拉亂扯,一個字也沒上過報紙或雜志哩!我們猜測他的宗室一定是文墨瀚海,祖蔭厚極,自幼熏陶。

    然而,從一些零星的資料透露出的事實卻是,他和我們完全相似,出之鄉野,世代農耕。

    我很喪氣,惠暢也不大樂觀。

    從劉紹棠看來,文學創作需要天才,我們都暗自懷疑,自己是否具備這份天資?我們對批叛“右派”劉紹棠的文章無暇一顧,卻對那個神童的“神”字感到神秘莫測。

     “唉!沒勁了。

    ”我不由得歎氣,“說起這個人,我就冒氣了。

    ” “甭忘了,中國雖然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古訓,也有‘大器晚成’的成語,可見什麼都不盡然。

    ”惠暢是很富于思辨的,“少年時代能成起事的,到底是個别人,多數人是青年和中年時候才露頭。

    ” “我們若是‘大器’,遲成早成關系不大。

    ”我仍然心裡不踏實,“我們要是‘小器’呢?或者根本就不會成器呢?” “契诃夫說,‘大狗小狗都要叫,就按上帝給他的嗓門叫好了。

    ’”惠暢反而氣更壯了,他忽然從水裡翻起身來,站在水中,大聲說着,像是和誰吵架,亦像是對河川和源坡宣言似的,慷慨激昂起來,“我不是天才。

    我不是大狗。

    我是小狗。

    不,連小狗也不是!我是蛐蛐。

    不,連蛐蛐也不夠格!我是醋蛛兒,上帝隻給了我一個破尿罐的嗓門,我要叫!多一個人的叫聲,世界就多一份聲音!醋蛛兒的叫聲雖然難聽,它還是拼命地叫着!它沒有因為有百靈子而抿嘴不響!如果隻有百靈子而沒有醋蛛兒,世界也就單調了……” 惠暢赤裸全身,慷慨激越的思辨,使我大受鼓舞。

    我為自己的怯弱而難堪,忽然也從水裡蹦起來,和他站在一起,狠聲說:“我也權當自己是一隻醋蛛兒……” “咱們往後誰也不許再說洩氣話。

    ”惠暢說,“人家是人家,我們是我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