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正需要改變,我不得知。
我不再輕易持有想改變任何事物的野心和妄想。
唯一在發生改變的,隻是我自己。
慶長計劃半年之後就會回去,後來卻決定延長到一年。
信得的存在比她想象中要更為生動豐富,也超出她出發之前的預期。
但她知道,最終某天她一定會離開。
離開這裡的酷暑夏日,蚊蟲叮咬,身上全是紅腫發癢的團塊。
寒冬刺骨,沒有保暖設備,手足長滿凍瘡,在黑闆上寫粉筆字的手指僵硬無力。
離開垃圾遍地,糞水橫流,物質匮乏,最低底線的生存本能。
離開人在地域限制之中的無能為力和無法超越,高山之中勞作掙紮注定的一生。
離開她某種理想主義的意願,個體行動在人世規則之前最終将以犧牲的形象鋪墊。
她不是一個被圍困在城市裡的人,為采訪工作也算走過天涯海角。
她的生活不歸屬于世俗範疇。
即使有一個名義上的婚姻,也和常人有别。
她是對人世感覺頹唐的人,但她不是沈信得。
不是一個内心持有單一意志的信徒。
在信得強大堅韌的形象之後,必然有一處失陷之處。
這是她确信無疑的。
她不可能簡單找到,信得亦不會願意袒露。
信得從未對慶長說起個人經曆,也許她認為人性的薄弱和缺陷,大多由日常生活而起。
唯獨工作令她強大,遺忘忽視自身,使她進入某種信仰般深沉而執着的境地。
她以此來忽略過去,未來,隻餘留下每一天每一日竭盡全力的當下。
也有可能,信得的行動和意志,是在治療她覺察到的自身存在和創痛。
沒有人,生而強大而完美,這樣的人不會存在。
信得同時讓她看到,真正的尋找和棄絕,需要付出的代價。
冬天來臨,高山上有一場大雪先兆。
空氣凝滞而寒冷刺骨。
小木屋如同冰凍洞穴無一絲暖意,幸好學生家長送來厚棉花被子。
有時她會突然再次看見他的面容。
在深夜,在高山木樓的房間裡,在呼嘯的山風和雪花的聲音中,在雨水徹夜敲打木樓頂闆的淩晨,在睡眠的邊緣。
感覺到他的迫近,低俯下來的面容如此真實,五官輪廓所有細節絲絲入扣全都逼真。
她連他眼角的一條笑紋都沒有忘記。
他的身體,散發出熟悉的氣息和熱量從無消亡。
如同在夢中,被他用西服猛然裹住,散發着體溫的西服上衣襯裡有熟悉的古龍水氣息。
再次觸覺到他結實有力的手臂和胸口。
這擁抱如此緊實熱烈,一如瞻裡大雪的夜晚。
在孤島般的高山村莊,與世隔絕的處境之中,情感的混濁雜亂漸漸沉澱、清省、落定。
她一度以為對他的愛恨交加,無法繞行無法穿透,隻能停滞在前與它對峙。
但随着時間消釋,漸漸看清這矛盾的幻象包裹的不過是一廂情願的願望和激進的理想主義的愛的期求。
清池理所應當要對她的要求和需索付出代價嗎。
當然他可以選擇不做回應,并且畏縮後退。
他們各自完整獨立,不存在責任。
他隻能以甘願的方式愛她,不能以她需要的方式愛她。
這是她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她在這段感情中最終領會和收獲到的意義,和痛苦一起互相糾纏,不可分割,但那依舊值得感恩。
僅僅因為他的出現本身已帶給她生命全新的内容。
熱戀時,上海冬日淩晨,他與她從酒店出來。
他去機場,把她先送回家裡。
漫長車程,黑沉沉天幕之下的城市景象,石頭森林的都會,暗淡燈火閃爍,汽車在高架橋上飛駛。
她的内心如同一面明鏡般的湖水,存在于身體深處。
在車窗玻璃裡看自己的臉,像花朵一樣璀璨綻放的面容,搖搖欲墜,不勝其哀卻又充滿力量。
在這段關系裡,她希望得到的最終是什麼。
是歡愉,還是超越。
是反省,還是領悟。
這個男子的出現是命運安排給她的一次意味深長的路途,一邊是斷崖絕壁,一邊是海市蜃樓。
她需要清池。
他是她的伴侶,一個借由他的情感觸摸死亡邊緣的愛人。
清池打開她生命中被隐蔽封閉的諸多門扇,讓她看到從未曾有過的通道,連接源泉潺潺流動,看到新的自我被推動和喚醒,肉身和意志凜冽盛放。
她經由他的愛,确定她與世間的關系,對時間和空間擁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如同進入一個無法以感官和思維獲得的深邃而無形的層次。
如果說之前,她對生命的感知,是斷裂的,幹燥的,支離破碎。
那麼,經由情感的通道,她獲得了它的整體感,連綿而流動,源源不斷,一種深不可測量的活力和擔當。
即使它充滿矛盾、沖突、掙紮和創痛。
她知道,這是她獲得的機會。
她确定這件事情,使心裡那一頭走動遊蕩的野獸獲得休憩,停止漂泊,在一棵花樹下飲水睡眠。
她知道自己在愛,并且被愛。
在這樣一段關系裡,她從來都比他更為勇敢、鮮明、堅定、純粹。
她無法以從自身出發的愛去支配他,控制他,操縱他,影響他,改變他,征服他,占有他,毀滅他。
他也不能夠。
它的發生,僅對她的生命起到作用。
靜默無言,地動山搖。
為了觸及這個世界的盡頭,奔波過無數路途。
去過接近天涯海角的地方,看過不同生活不同質地的人,包括一座正在消失中的橋。
她是個心灰意冷的人,自然也不擁有像Fiona那樣強盛的對現實的欲求:希望更換生存環境,或者擁有更高階層的生活。
Fiona是聰明自立的女性,骨子裡卻擺脫不了本能的依仗。
換了一種語言說話,呼吸到更為清潔的空氣,喝到更為新鮮的水,看到更為圓滿的月亮,人就會得到幸福嗎。
如此生活會更應有希望嗎。
這跟高山之巅的孩子渴望突破地理界限去看看縣城的人有何區别。
也許一些人最終一輩子都抵達不了縣城,看一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