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叁 心如秋月

首頁
    ,盛放清水,置入幾顆溫潤小石子,擺放幾根纖細的小花枝。

    與之日長夜長。

     物品即便美,最好可以尋常使用與人的生活貼近。

    美得豐衣足食,心平氣和。

    平素生活儉樸,但也應能夠無所拘束地使用手工精美的器物。

    這是心與物之間的惺惺相惜。

    惜物,惜緣,一種情分。

     鈴木禅師在演講裡談論起飲食,“即使你正在津津有味地大啖某些食物,你的心應有足夠的平靜,去欣賞那準備菜肴的辛勞,以154及制作杯盤,碗筷每一件器皿的努力。

    以一顆甯靜的心,我們能賞識每一道蔬菜的滋味,一個接一個的。

    我們不添加太多的佐料,所以能夠享用每一蔬果的質地。

    那是我們如何烹煮食物,如何品嘗它們的方法。

    ” 日式食物自然有禅性在裡面。

    滋味清淡,原料新鮮和應季,分量适宜,期待專注和珍惜,盤盞傳遞民間質樸而傳統的美感。

    此時飲食不是簡單地滿足口腹之欲,而是一種整體活動。

    肉體,精神,意念,審美,互相作用。

     “湯汁,米飯,醬菜,每種東西混在一起,這便是絕對的世界。

    隻要米飯,醬菜,湯汁分隔開來,就無法被消化,你也得不到滋養。

    就好比你的智性理解或書本上的知識與你的真實生活保持分離的狀态……曹洞子弟不執着于任何事。

    我們擁有全副修行的自由,表達的自由。

    我們的修行是真正本性或實相的活生生表現。

    ” 任何人都可以試圖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改進和調整。

    日常生活,一點一滴,一言一行,這是修行。

    沒有比這更直接的途徑了。

     在他試圖闡述的系統裡,說出來的事極為平常:吃糙米,拆下雨戶,呼吸,打坐,如廁,倒茶,開門,生病,尋找……也引用具體事物:大象,烏龜,蜜蜂,青蛙,龍,電影,枕頭,絲,鋼鐵。

    修行者的書籍,嘗試用禅來挽救現代人狂舞在烈焰沸水中焦躁的心靈。

    佛法深邃,撕開一個小角,讓普通的人有所領略。

     “但若你的坐禅無法鼓舞人和人,那也許是錯誤的修行。

    ” 佛教首先是一門哲學,一套影響人的精神思辨的系統。

    這位長年在美國活動的東方禅師,使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方式,對西方人解說複雜和高深的命題。

    禅。

    深不可測,也觸手可及,精深,也單純。

    這套哲學系統,其最基礎的作用是讓人發現待人處世之道,接物之道,對待自身之道,幫助和引領身邊的人。

    這樣才有可能“讓生命成為一朵優美的花”。

     他說:“有人推着椅子走過瓷磚的地闆,而沒有把椅子拿起來。

    這不是善待椅子之道,那不僅僅會打攪樓下頂禮的信徒僧衆,也因為基本上這并非尊敬事物的方式……當我們小心翼翼地,一個一個地搬動椅子而不制造出巨大的噪音,屆時,我們将會在飯廳有一種正在修行的感受……當我們如此修行時,我們自身就是佛,并且我們也尊敬自己。

    對椅子留心,表示我們的修持已超越了禅堂。

    ” 每一篇講稿至末,結束語都是同一句話:“非常感謝各位。

    ”喜愛這種心境。

     16 M讓我閱讀他十年之前的手寫長信。

    感觸信中的他,這般浪漫、真實、深情、敏感。

    如此特質仿佛隻屬于夜色。

    生活中的他有時被迫呈現與此相悖的部分。

     他對我來說,依然有一種很特殊的不俗之感。

    人是什麼樣,别人能感覺得出來。

    假裝無法成立。

     人際關系在這個時代,多以利益趨向和目标推動,而非彼此的質地或天性作為樂趣的源泉所在。

    這是一旦想起便覺其乏味無比之處。

    得到相見有清歡的人并不容易。

     我傾向分享、交流、溝通、聯接,但無心且笨拙于交際。

    也從不嘗試去違背或勉強自己。

    若因緣成熟,再遠的人都會遇見。

    該在一起總是會在一起。

    攀援不足取,而應耐心培植和澆灌自己内心茁壯的種子,讓它開花結果。

     最後的确慢慢都覺得不重要。

    不需要為生存壓力應酬人,不需要為孤獨寂寞應酬人,不需要為内心恐慌應酬人。

    僅僅隻願因為心生愛慕或欣喜而與他人靠近。

     聊天一個下午。

    兩個人沏茶喝。

    茶喝得多,話顯得少。

     17 電影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BradPitt扮演的角色,當他出生時,是白發皺紋的老人。

    老去之後,卻成了純真赤裸的嬰兒。

    是誰說過,當我們日益成人,過往的事情,越是遙遠的早期的,越會離我們近。

    記憶回到最初始的狀态。

    仿佛是一種回歸。

     18 童年時的兒童公園。

    一座月湖上的小島,地面是鵝卵石和青石闆,小橋和月拱門的曆史有點久。

    面積不大,綠樹成蔭。

    種植的夾竹桃和柳樹都很粗壯。

    老樹的枝葉全部低垂到湖面上。

    湖水一直是綠的,陰影處幽沉的綠,太陽光照下來,成為澄澈的綠。

    湖水的光和色總在變化。

     一頭石頭大象,直直的長鼻子是滑梯。

    大象看起來憨憨的,眼睛彎彎,還有笑容。

    現在這樣的滑梯就見不到了,大多是化學材料拼組成的幾何形狀的滑梯。

    有圍成一圈可以轉動的小座位,是木頭雕刻出來的動物造型,馬,兔子,牛,公雞,熊之類,線條憨态可掬,兩邊有踏腳闆,座位有圍兜。

    孩子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坐上去讓大人推動轉圈。

     那時的玩具,總體來說造型簡單大方,材料結實,細節考究周到,顔色也淡雅。

    在提供功能之外,還給予孩子審美和想象的空間。

    我喜歡騎童車,是一種樸素的三腳童車,可以租出來自由騎行。

    當時很少有人家可以給孩子買童車。

    騎着小車在花草小徑上做一次環島旅行,小小島嶼已是天涯海角。

     腳踩動踏闆使車子移動的速度感無疑使人着迷。

    風在耳邊發出聲響,身體移動,周圍的綠樹花叢日影也在穿梭。

    陪伴我同去的父親,此時通常坐在湖邊樹影下,拿一份随手攜帶的報紙閱讀放松。

    那時他還是年輕體壯的男子。

     這個圓形湖心小島,一直是我心中最美的兒童公園。

     19 夢見投宿于陌生之地的民居。

    我比他早起,與一老人閑聊。

    擡頭看見窗外有巨大的石膏神像互相捆綁和牽扯,以斜線方向緩慢向天上滑行。

     20 琴聲已散,弦猶微振。

    此刻道别,相逢何時。

     21 深夜漫步。

    山頂閣樓的燈影,河流的波紋,被四處扼制而最終抵達的路途。

    紫藤架,海棠花,白皮松,繡球和雛菊。

    佛像,香煙,一碗面條,噴泉。

    一個房間的結構。

    睡着了,又醒了。

     恍若孩童,秉燭夜遊。

    遊蕩在這個人間。

     22 時間不夠。

    隻能是溫柔而真實地去愛,以及同樣地被愛。

     種種争鬥和計較都會被時間沖洗。

    如果彼此的曆史,相對過的初心,一切被否定,那麼這段關系已無任何所得。

    這才是可悲。

    終究,還是要留下一些美好的值得回味和感激的所在。

     年少時的戀情,貧窮,單純。

    午夜街頭的刺骨冷風,暗淡燈光。

    從午夜場電影院出來的恍惚心神,緊緊牽着手,去街頭小店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馄饨。

    過馬路等紅燈,他俯首下來親吻,空氣中呼吸的白氣,嘴唇上餘留的橘子清香……世間此刻沒有荒蕪,隻因這一刻彼此投諸身心赤誠相對。

     當我們有所行動時,初衷顯得可貴。

    一封書信,一句表白,一次告别,某種犧牲……它們決定在路的盡頭,會否留下餘地心存懷念。

    全盤否定,竭力遺忘,才是損毀。

    兩兩相忘,蕩然無存,是一種失敗。

    這種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