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肆 人杳雙忘

首頁
    1 清晨,穿過花園,帶着書和筆記本去咖啡店。

    仰起頭感覺太陽的光點在眼皮上的跳躍。

    嗅聞一杯熱咖啡撲出濃烈芳香讓生活呈現出的有序。

     步行。

    保持耳目和心專注。

    言行簡單。

    用紙筆手寫日記。

     M最近迷戀上氣功、穴位、中醫等課題,熱衷與我讨論保健和養生。

    我對這個話題并不關心,但沒有當面與他争辯。

    肉身是一具皮囊,我不願把時間過多用在精心維持和取悅。

    運動、化妝、美容、娛樂、按摩、購物……諸如此類,它們在一個大目标下仍是瑣碎而不足道。

    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而時間總是不足夠。

     對我來說,飲食潔淨,工作及時,過一種質樸而豐富的生活,即是所願。

    睡前醒來,在床上安靜讀完幾十頁書。

    一邊聽音樂,一邊烹煮食物。

    暴雨午後煮水喝茶。

    在電腦前坐下來,寫字和工作,保持八個小時。

    結束後上一個半小時的瑜伽課。

    清掃,整理。

    旅行,看戲。

    逛書店,在超市買新鮮食物。

    與朋友在咖啡店相聚小叙。

    與少量人維系親密而真誠的關系。

    用書寫與更多的人發生内在聯接。

    這便已足夠。

     世界貌似總在發生更重要的事,經濟,政治,戰争,變革,大時代……究其最終,與我們發生真實關系的,卻不過是一些細微而個體的事:童年,父母家庭,伴侶和孩子,愛,性,付出,索取,歡愉,挫敗,一封書信,一段回憶……關心人性幽微的小說,展示的即是個人存在感。

    這對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

     2 問題沒有想通,需要繼續想。

    直到想清楚,形成結實骨架可以支撐餘生。

    即便是深入骨骼的替換,也隻是在一種寂靜中發生。

    寂靜地遷移、泅渡、填充、堅固。

    寫作是一種長期的需索代價的自我解決。

    理清楚内心的脈絡,一事一物,各自歸納安頓于它的位置。

     傾訴最終會以沉默、祈禱、忏悔、救贖的方式,渡船過岸。

     冬天,在家裡放置佛手和梅花。

    前者有古意和拙樸,後者則疏朗和清雅,悅人心目,都可回味。

    花謝之後,幹枝還可繼續插在黑色陶罐裡,擺放于牆角。

    人與花可心心相印。

     有人帶來遠方山裡寺廟摘下的新鮮橘子。

    經曆火車一路迢迢,依舊皮色青翠,滋味清甜。

    這樣的小禮物,能夠讓人心裡好幾日又暖又靜。

     3 “在面對大地的勞動生活中,總是會有正直的健康的東西。

    信仰使人認真,這在物品的制作上會得到反映。

    好作品的背後總是有道德和宗教的存在。

    清貧之德這樣深奧的學問,可以通過這些物品很好地去領會。

    ” 柳宗悅的《日本手工藝》開機印了六千冊,想來讀者是小衆,也許局限在研究設計或民藝的人士之中。

    一本寫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書,書中觀點貌似倒退而又先進,即便出現在如今的藝術雜志,也一樣清醒獨到。

     美是健康。

    健康是尋常,無事,一種淳樸和正當的狀态。

    世上沒有比平常更高深的境界。

    佛心即平常心,别無他物。

    按照傳統方式制造出的器物是穩重的。

     日常生活蘊涵着文化的根源,器物是最直接的載體。

    傳統的力量給予一個國家的文化以固有的性質。

    對器物的觀點,最終反映的是我們在生活中自處及相處的個性。

     他說記錄它們是“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日本,必須通過具體的物品來關注日本的狀态,這樣,我們的正信才會蘇醒”。

    把正信的檢閱和恢複工作當作寫作一本書的根基所在,這發心着實值得尊敬。

     4 張愛玲給胡寫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

    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

    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這封分手信,據說寫在一個暴風雨夜裡。

    一個女子的自重。

    她把一個已摔碎的萬分喜愛過的容器碎片,默默挖開泥土埋了。

    再留戀也不足惜。

    就此訣别。

     我對胡蘭成并無異議。

    他的文字有一種境界,此處天地沒有冷漠,沒有分辨,沒有警惕,殘缺與豐盈融為一體,不分你我。

    也沒有抱怨和責怪。

    隻覺得春光恰好,人與事完好無損。

    花好月圓是一種境界。

    他遊離人世範疇,而張愛玲紮根于世間。

    這段深刻而糾纏的關系,始終是她不原諒。

     不原諒的關系,通常意味着曾帶來難以撤銷的滿足。

     世間還有誰會比他更懂得她的美。

    他說,讀者于你,不過是人來人往看燈會,廣大到漠然的相知。

    隻有我想為你聞雞起舞。

    說出過此般言語的人,當下一刻已然足夠。

    有沒有最終在一起,有沒有共度餘生,是否愛至生厭,是否離世前互諒……也都是無關的事了。

     5 遠處山影,公寓樓的屋頂,雲團,暴雨。

    獨自去廣場地下超市買午後的蛋糕。

    看書,睡覺。

    疲倦。

    睡眠是一種安慰。

     保持沉默以及佯裝不知,這是退。

    退縮,一再退縮。

    讓那個單純、清晰、清潔的内核慢慢褪顯出來。

     每次告别,她都是說一聲再見,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

    她說,也許你覺得這很無情,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克制。

    我說,我現在更願意站在原地目送他人,因覺得這樣會讓對方感覺安全并且長久。

     6 最後一道工序。

    搜尋和删除打印稿裡每一個覺得略有多餘的字和詞。

    這種潔癖沒有來由,但我知道這是在讓自己滿意。

    删除多餘,随時清空,去除累贅,保持簡潔明晰。

    這種方式隻是在訓練我識别,什麼對我來說是真正的重要。

     在無邊際的窗框裡,在那面湖邊,在飛鳥消失的淡雲邊上,我看着你微笑的側影,看着你的美,脆弱,愉悅,和無力。

    我知道,屬于你與我的一生,已然完盡。

     所有的執着,貪戀,不甘,在于我們本來就不完美。

    守候數量有限的柴薪,觀望火焰。

    你知道餘燼冷清。

    你知道黑夜漫長。

    你知道孤影搖動。

    你知道時間在流動變遷。

    幻覺注定不能固定成形。

    不去擦拭它,它也在褪色。

    不去裁剪它,它也在破損。

     他說,這所有的篇章都很美,但湊在一起卻無法鮮明凸顯。

    稠密的美大概令人覺得窒息,以及這種高強度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