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埃勒裡的藏書

首頁
    會擱在它們被發現的地方。

    開始吧。

    ” 他若有所思地點上一支煙,仰身靠在椅背上,對着屋頂吞雲吐霧起來。

    警官抱過那些書,一本本地翻看着。

    他看完一本又拿起下一本,五本書都翻完後,他腦門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擡頭看着埃勒裡,如墜入了雲霧中一般。

     “我要是能看出這些書有什麼非同尋常之處,那才見鬼呢!埃勒裡。

    它們似乎毫無共同之處。

    ” 埃勒裡微微一笑,突然坐直了身子。

    他伸出長長的中指,強調般地敲了敲那些書。

    “這就是它們非同尋常的原因。

    ”他說道。

    “看似毫無相同之處。

    而實際上,應該說,除了一個小小的聯系環節外,它們之間毫無相同之處。

    ” “我都聽糊塗了,”警官說道。

    “請解釋一下。

    ” 埃勒裡并未作答,卻起身走進了卧室。

    不一會,他拿着一大張紙走了出來,整張紙上寫得滿滿的,這是一份字迹潦草的筆記。

     他重新在桌邊坐下,宣告道:“這就是昨晚的研究成果,好好聽着,奎因老爹。

    ” “為了讓你對我的分析有個更清楚的認識——你先聽聽這些書名和作者名,它們是:雨果·沙裡斯伯雷的《集郵動态》;斯坦尼·偉德傑韋斯基的《十四世紀的商業與貿易》;雷蒙·弗雷伯格的《少兒音樂史》;約翰·莫裡森的《古生物學概論》,最後一本是A.I.特羅克莫頓的《胡言亂語集》。

    ” “咱們分析一下這五本書吧。

    ” “首先,這五本書的書名之間沒有絲毫聯系。

    基于這一事實,我們可以認為,書的主題和我們的調查毫無關系。

     “其次,細節上的差異更突出了它們之間的不同。

    例如,幾本書的封面顔色各不相同,有兩本書确實都是藍色封面,但在顔色的深淺上卻又有差别。

    幾本書的規格也不一;有三本書是特大版的,但它們的具體尺寸又有不同。

    剩下的兩本書中,一本是袖珍版,另一本是标準版。

    在封面上,這幾本書也各有不同:有三本是布封面,但布的紋理又各不相同;剩下的兩本中,一本是豪華的皮封面,另一本是亞麻布封面。

    這幾本書的版式也不同。

    兩本書用的是字典紙,而另外三本書用的是白紙。

    在用白紙的書中,書的重量又有明顯的差異。

    盡管我對排字這類技術性問題知之甚少,但經過仔細比較,我發現,每本書的排字方式也各有不同。

    而且,每本書的頁數也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具體頁數根本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它們毫無意義……甚至連書價都是不一樣的。

    皮封面的書是十美元,另外兩本都是五美元,第四本是三點五美元,袖珍版的定價是一點五美元。

    而且,出版商不同,出版日期和出版的次數也不同……” “埃勒裡,這些差别可都是顯而易見的,”警官駁斥道。

    “你從中看出了些什麼?” “我們在分析事物時,”埃勒裡反擊道,“不該忽略任何細微之處。

    它們可能什麼都說明不了,但也可能說明一切。

    無論如何,上述内容都是和這些書有關的确鑿事實。

    即便它們什麼都說明不了,至少它們還表明了這些書幾乎在各方面都毫無共同點。

    ” “第三點——這是第一個激動人心的進展——每本書封底裡頁的右上角——我重複一遍:每本書封底裡頁的右上角——都用鉛筆清楚地記着一個日期!” “日期?”警官取過一本書,翻開了封底的裡頁。

    在書頁的右上角,确實有一個用鉛筆記着的小小的日期數。

    他又查看了其他四本書,情況完全相同。

     “如果,”埃勒裡冷靜地接着說道,“按年月日順序排列這些日期,結果就是這樣: 4/13/19XX 4/21/19XX 4/29/19XX 5/7l9XX 5/16/19XX 我翻了一下日曆,發現這些日子分别是: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一。

    ” “有意思。

    ”警官嘀咕道。

    “為什麼沒有周日?” “問得好。

    ”埃勒裡答道。

    “在前四本書中,所有的日子都是隔周相連的。

    但第四本書與第五本書之間卻少了個周日。

    這不可能是記日期者的一時疏忽,也不可能是缺了一本書,因為前四本書上的日期都是相隔幾天,而第五本書與第四本書上的相隔天數也隻不過增加到了九天。

    那麼,周日顯然是被省略了,因為周日是個非工作日,通常都是不被計算在内的。

    目前我還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但我們可以把周日的省略看成是一種合理的不規則變化,這在整個商界都是很常見的。

    ” “有道理。

    ”警官點評道。

     “好極了。

    我們現在來看看第四點,這點非常重要。

    爸,你按日期順序把這些書名讀一遍。

    ” 老先生欣然從命。

    “斯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