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天涯共此時

首頁
    一處農舍。

    他接到線報,說是楊雪樓躲在這裡。

     鮑孝将八名高手布置在農舍四面以防楊雪樓遁走,自己親領餘下的四人沖進了農家小院。

     然後雷聲震天。

     農家小院在轉眼間被夷為平地,鮑孝被炸得屍骨無存。

     守在四周的高手們被巨大的氣浪沖倒之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他們被一群蒙面人掩殺,屍首扔進了廢墟大火裡。

     韋松濤痛哭失聲,為總盟失去了這樣一位忠心耿耿。

     不徹私情的執法者悲憤欲絕。

    他當衆發誓一定要找出兇手來,為鮑孝堂主及十二名兄弟複仇。

     然後就有消息說,制造這次暗殺的人躲入了素來惟我獨尊的江南霹靂堂中,于是韋松濤率衆去“論理”。

     結果當然是一場混戰,綠林總盟固然死傷累累,霹靂堂也是老少無存。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綠林總盟死傷最多的,是忠于鮑孝的刑堂兄弟,他們為故主複仇竟不計生死,自然讓韋松濤欽佩不已。

     而江南霸靂堂恰恰也是拒不服從野王旗号召的門派中最堅決的一個,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幕後策劃這場混戰的人是誰了。

     幸好,沒人敢點明。

     混戰發生在三月十九日,就在混戰最慘烈的時候,綠林總盟由于一個人出乎意料的加入,而奠定勝局。

     這個人居然就是楊雪樓。

     楊雪樓親手救回了重傷的刑堂十三位高手,親手斬殺了霹靂堂武功最高的四名殺手,甚至冒粉身碎骨的危險,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了韋松濤。

     當時的一顆霹靂彈就在韋松濤身邊炸開。

    若非楊雪樓舍身掩護,韋松濤早已命喪當場。

    楊雪樓傷得很重,幾乎不治。

    韋松濤為他請來了天下第一名醫葉天土,将楊雪樓的性命救了回來。

     楊雪樓得到了綠林總盟上上下下的一片稱贊,甚至連以前他最反感的刑堂兄弟也抛棄前嫌,請求由楊雪樓執掌刑堂。

     三月二十七,還坐在軟榻上、行動不便的楊雪樓裹滿白布,從韋松濤手中接過刑堂堂主的信物—— 兩把刑刀。

     中原飄紅旗,紅旗滿中原。

     汴梁鐵紅旗十七歲出道.二十三歲隻手創立紅旗門,至今已曆三十年。

    這三十年裡,紅旗門的标志血紅大旗行遍中原,在這三十年裡,紅旗門的勢力已超過了武林任何一個幫派。

     就算是立派數百年的少林、弟子數十萬的丐幫,也沒有紅旗門的威風。

     紅旗門的門徒,鐵血但不嗜血,驕傲但不傲慢。

    雖然門徒不過三千,但紅旗所到之處,就算你擁有百萬雄師,也不免膽戰心驚。

     沒人敢說鐵紅旗不是英雄,也沒人敢自诩比鐵紅旗更英雄。

     鐵紅旗就是英雄的象征。

     野王旗的使者一共來了十二人,就算是對少林武當,野王旗也沒這麼恭敬。

     野王旗的使者不僅神态恭敬,話說得也很客氣。

     “敝上素聞紅旗門威名,久仰鐵掌門英雄,特命在下等面禀鐵掌門得知,敝旗已正式複出,志在造福江湖。

    ” 鐵紅旗微笑。

     雖已五十三歲的鐵紅旗威風仍不減當年。

    鐵紅旗坐在那裡,讓所有的人都自覺氣餒。

     鐵紅旗微笑的時候,面上的三條刀疤閃着淡紅的光彩。

     鐵紅旗并沒有說什麼嚴厲的話,因為野王旗的使者執禮甚恭,言謙行謹實在是很規矩。

    更何況武林中本來就有開山立派時通知同道的規矩。

     野王旗僅僅是來通知鐵紅旗一聲而已,并無非分的要求。

     鐵紅旗很客氣地打發了那十二名使者,然後傳檄散布中原的三千紅旗兄弟,暗中戒備。

     鐵紅旗并非僅僅是一勇之夫,否則他不可能開創紅旗門,不可能令大旗屹立三十年不倒。

     鐵紅旗知道,紅旗門早晚要和野王旗正面沖突。

     哪一面旗幟會先倒下? 是紅旗,還是黑旗? 武林中知道桑笑的人有多少? 不下十萬。

     武林中見過桑笑真面目的有多少? 不過十數。

     而且這十數人中,就有兩個是她的徒兒,七個是她的徒孫。

     另外見過她真面而且還活在世上的,就隻有兩個人了。

    一個是孫老太君,另一個當然就是朱争。

     桑笑曾和孫老太君在五十年前為争朱争而殊死搏鬥過,結果是“兩敗俱傷”,她們都沒有得到朱争。

     那時候的朱争,剛剛失去梅公子,幾乎沒有勇氣再活下去。

    他當然不會再接納另一女孩子。

     桑笑和孫老太君不同,孫老太君情場失利後,可以憤而“下嫁”洛陽花家,桑笑卻不能。

     她是個天字第一号的女刺客,誰敢娶她? 再往前數幾年,桑笑曾和梅公子打過一個賭,賭朱争會跟誰走。

    結果是桑笑輸了,按當時定下的“賭注”,她必須馬上找個老實善良的人嫁出去,老老實實的做個好妻子。

     桑笑當然不願意。

    她還不想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