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壑下奇緣 三日傳燈 湖上風光 雙逸遭困

首頁
    紙放在長劍之前三寸處,靜修則站在七步之内,未見做勢,遙空伸右手,圈中、拇兩指連彈三次,隻聞:“铮!铮!铮!” 三聲脆響,定睛一瞧,隻見白紙完好如故,紙後之百煉精鋼長劍已被穿了三個黃豆般小洞。

     這種隔物彈指神功,如無出神入化的内家修練,焉能彈穿鋼劍? 照說,淮陽掌門早該見機引退才是,誰知他性情甯折不彎,認為靜修隻不過蓋有所專,對合手過招,并不一定能勝過自己扇劍絕學,心中一動,道:“彈指神功果不同凡響,在下心佩不止,但不能親領絕學,在下亦無顔下得峨嵋。

    ” 靜修雖是有道高僧,聞言亦不禁雙眉微皺,道:“天悟!你可與檀樾印證一番,但須留心左扇絕學。

    ” 小沙彌天悟恭身合十道:“小徒遵命。

    ” 此時可把淮陽派掌門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不由咬牙切齒道:“靜修欺人太甚,可别怪在下心狠心辣。

    ” 靜修微微一笑道:“動手過招,死傷難免,此事本由檀樾而起,如能放手,老衲願與檀樾結為方外之交,未知意下如何?” 淮陽掌門年輕得志,又連敗武當少林,更欲領袖各派,豈肯聽憑靜修之言,遂道:“靜修雅意心欽,結交之事,待在下與天悟禅師分下高低再說不遲。

    ” 接着向着天悟道:“小禅師請。

    ” 天悟恭恭敬敬地劍演“金童拜佛”道:“掌門請賜招。

    ” 淮陽掌門道聲:“留心了!” 右手劍虛虛地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算是出手,天悟亦知對方自恃身份,不肯真正出招,遂不再虛應,招化“青龍入洞”踩中宮,踏洪門,手中斜斜向對方“笑腰穴”刺到。

     淮陽掌門對長劍攻來,似是不覺,待至迎身不及一寸,左足略退半步,扇演“孔雀開屏”疾掃天悟“脈門穴”。

    靜修禅師既敢命天悟下場,天悟自然有點實學,怎能被摺扇掃到,隻見他手腕陡沉,招化“雲斷中-”改刺為劈,疾擊下三路。

     淮陽掌門估不到對方小小年歲,功力如此高深,劍未到,一股空森森劍氣已迫近腿際,忙不疊右足倏點,雙肩微晃,身已淩空一丈有餘。

     半空中,一弓身形,頭下足上,劍演“楚雲出軸”扇化“玄烏劃沙”一道白虹從如幻的扇影中疾攻天悟“眉心”重穴。

     天悟見來勢力挾千鈞,不敢硬接,滑步,轉身,出劍,一氣呵成,竟與淮陽掌門錯身而過。

     轉眼之間,天悟藉反身錯步之際連攻出十招,淮陽掌門疾退五步,突然吐氣揚聲,在天悟攻勢略緩之間,立回顔色,攻出五劍七扇。

     天悟小禅師不敢與“月魄劍”相拚,隻好左閃右避,連退十二步。

     天悟忖道:“如不使絕學,若此下去,自己早晚必敗無疑。

    ” 心意一決,劍演峨嵋絕學“白猿劍法”中“白猿獻果”“朝三暮四”“巫峽猿啼”左手改訣為圈,扣中、拇兩指,疾取中宮。

     淮陽掌門左扇右劍雖封住“白猿劍法”中三招絕學,但無法躲過對方左手的攻勢,隻覺得那左手之勢竟罩住胸前五大要穴,心中大駭,想不到對方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絕學,那靜修禅師的武功,不想可知了。

     但他也是經過風浪的人,臨危不亂,一個倒竄,疾退一丈有餘,隻覺“期門”穴有一股熱流直向裡闖,心知定是被對方彈指所傷,忙閉住穴道,道:“峨嵋絕學果然不凡,在下心服。

    ” 語聲中,身如鷹隼,疾向山下逸去,瞬眼間失去蹤影,淮陽掌門一陣奔馳,覺得真氣四竄,無法骛駁,誰知席地運功自療之際,又被宵小所乘,盜去“月魄劍”。

    淮陽掌門雖習上乘心法,卻無能解得穴道傷勢反因行功過猛使傷勢轉劇,自是無法與盜劍之人合手,任其逸去,這是他出道而來最慘的一次,首先慘敗,繼即失去鎮山之寶“月魄劍”不由急怒攻心,引動傷勢,喉頭發甜,噴出一口紫血,人就暈倒過去。

     不知過了多少時光,他隻覺得滿嘴芬芳,一股熱流從脈穴緩緩輸入,張眼一看,目前坐着一位老和尚,竟是靜修禅師。

     淮陽掌門心知一條命是峨嵋掌門救回的,不由羞愧交加,尚未開口,靜修卻說道:“檀樾傷勢未-,不可開口,安心靜養,有事可吩咐天悟,老衲明日再來。

    ” 說畢,身已出了禅房。

     從此,淮陽、峨嵋兩派掌門竟成了忘年之交,每隔三年,淮陽掌門必上峨嵋盤桓三日,互證武功,其餘時光,淮陽掌門奔走江湖尋找師門鎮山之寶“月魄劍”。

    事過四十年“月魄劍”仍無着落,峨嵋靜修卻身登極樂,天悟與天愚因小小誤會不歡而散,江湖之中竟失去天悟蹤影。

     淮陽掌門驟失良師益友,悲痛之情無以複加,一心隻望能找個資質較佳之人,傳之衣缽。

     二十年後,路過鹹陽見一李姓孤兒骨格頗佳,遂将其帶返皖東,淮陽掌門本拟将全身武功傳與李鵬飛,合該有事,有一日李鵬飛下山-辦糧食,竟敢行兇傷人。

     事被淮陽掌門得悉,将李鵬飛痛責一頓,誰知李鵬飛雖一言不發,但目中閃爍着憤怒之神色。

     這神色雖略顯即逝,但豈能瞞得過老江湖? 淮陽掌門心中一動,即命李鵬飛下山行道,自己卻暗暗相随。

     三年暗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