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觀心覺夢鈔中

首頁
    。

    彼此亦異。

    事理相對論其即離亦複如是。

    欲即之則相性迹分類于色空。

    欲離之亦真俗和融似*于冰火。

    事中無量之差别相不一不異亦複如是。

    理中無邊之内證門不即不離亦複如是。

    故唯識論雲。

    此依世俗。

    若依勝義心所與心不離不即。

    諸識相望應知亦然。

    是謂大乘真俗妙理(文)又雲。

    如先所說。

    識差别相依理世俗。

    非真勝義。

    真勝義中心言絕故。

    又雲。

    八識自性不可言定一。

    行相所依緣相應異故。

    又一滅時餘不滅故。

    能所熏等相各異故。

    亦非定異。

    經說八識如水波等無差别故。

    定異應非因果性。

    故如幻事等無定性故(文)唯識章雲。

    然諸法上各自有理内各别證。

    不可言共。

    然體非共相萬法不離此。

    理一無二故亦可名共相(雲雲取意)由如是故事事相對不即不離。

    理理相對不即不離。

    事理相對不即不離。

    然其事事不即不離不即為本。

    事相衆多故。

    于其理理不即不離。

    不離為本。

    真理一味故。

    理事不即不離二門均等也。

    相性相依者即離皆順故 問。

    且就事事不即不離何故不即。

    何故不離。

    乃至何故不即為本。

    答。

    因緣所生法因緣非一故。

    相狀衆多故。

    體事萬差故。

    必有種種非一差别。

    是故不即為本。

    然其體虛假如幻如夢故。

    互為因果故無有定實别。

    豈可定相離。

    故雖不即而亦不離八識不一不異論文其意分明。

    私取一喻顯其意雲。

    世間所有種種假物其相萬差無量無邊。

    所謂房舍門樓牆壁台閣等也。

    如是諸事曾無定相。

    若壞屋宅為門樓者即可得成。

    若壞門樓作牆壁者亦可得成。

    其理如是。

    故其事皆不定。

    物體如是故。

    未壞之時其彼彼相皆不決定。

    事事和融。

    此義必然更無疑惑。

    然而屋宅即是屋宅而非門等。

    門即*是門而非屋等。

    一一事相宛然不亂。

    以無定相豈可一切皆雜亂乎。

    故雖虛假虛假分位各各相分。

    雖無定相誰廢不有之有相乎。

    是故可謂即無定相之定相也。

    是則因緣所成功力必不損減。

    因果相稱不辄轉故。

    因緣不盡彼彼相狀皆得存也。

    雖如是存然其自性無定相故。

    互和融義又決然也。

    有為諸法亦複如是。

    色法心法心王心所五根五境三界六道因位果位如是等類。

    無量差别一切皆*是各各因緣所成法故。

    無有定相。

    無定相故一切和融。

    豈不互轉。

    然因緣所成其事不空故。

    因緣不盡種種事相條然而相分。

    彼此都不亂。

    是故事事不即不離不即之門以為本也 問。

    若爾理理不即不離何故不即。

    何故不離。

    乃至何故不離為本。

    答。

    真理若定異是即應有為。

    體性衆多法必待其因緣。

    若有因緣生應是有為故。

    況若有異相即應是事相。

    豈名法性乎。

    真理若定一應非各各性。

    若非各各性何名諸法性。

    況若有一相即應是事相。

    何名法性乎。

    是故真理不即不離。

    但寄诠門強施設之。

    一味為本。

    所以者何。

    無相法中無别相故。

    由此義故雖色之理。

    理無質礙。

    焉異心性。

    雖心之理。

    理無緣慮。

    焉異色性。

    乃至五根五塵心王心所等法種種之理各各相對可如是知。

    故衆多六同皆是有為相。

    全非真性之中不同。

    故聖教之中名為平等性。

    稱為虛空界。

    是即事相無量萬差。

    真理一味不生不滅。

    非一非異。

    非色非心。

    非内非外。

    無差别故。

    是以三科四谛等性三界五趣三乘等理。

    皆互融通彼此無隔。

    然此一理為各各事相*之性者。

    色性凝然可質礙理。

    心性凝然可緣慮理。

    乃至一一皆如是故。

    不即之門從于事相。

    談其至實非是真理之克性門。

    直論理體是一味故不即不離。

    難思議中若強施設者不離為本也 問。

    若爾地獄界理即佛界理乎。

    乃至佛界理即地獄界理乎。

    于其鬼畜乃至聲聞等一一界為問亦爾。

    答。

    十界互具者他宗法門欤。

    自宗意者可有二門。

    從有為事傳論之時不爾為本。

    所以者何。

    地獄依正極苦色心。

    說其實性名安立真如。

    佛界依正極善妙體。

    說其實性名正行真如。

    彼此理性條然無亂。

    一一法性各别證故。

    若直談理體。

    平等無差别。

    更無所隔故。

    互具之義亦必然也。

    安立真如正行真如皆一真如法性理故。

    故唯識疏雲。

    廢诠談體即一真如(文)何況事相亦無定相。

    雖不即為本。

    亦有不離義。

    各各真理豈定異乎。

    若約此門事相皆融互具之義彌無劬勞 問。

    理事相對不即不離。

    何故不即。

    何故不離。

    乃至何故二門均等。

    答。

    唯識論雲。

    異應真如非彼實性。

    不異此性應是無常。

    彼此俱應淨非淨境。

    即本後智用應無别(文)此即本經解深密中善清淨慧菩薩舉勝解行地衆多小菩薩各執诤論理事一異。

    或雲一向相即。

    或雲一向相離。

    或猶預簡擇不生決定解種種不同請問如來。

    如來答之。

    于其偏即偏離二義。

    佛自各緻種種難破。

    大呵之雲愚癡頑鈍不明不善。

    不如理行。

    其文繁廣。

    披可見之。

    唯識論等即從此起。

    其大綱者。

    事理若是一向相離。

    真如應非諸法實性性者即是法至實故。

    事理若是一向相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