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來所明種種法門。
其所歸者是何法耶。
答。
若歸有為主一切皆唯識。
若歸無為主一切皆真如。
若歸簡擇主一切皆般若
問。
此三門中以何義門為最要耶。
又唯識者有漏無漏二類識中歸何識耶。
答。
此三門中唯識為最。
若入此門具一切故。
又唯識者以歸有漏識為本也。
所以者何。
若知一切法皆從自心起。
諸法如夢悟忽然得現前。
若知如夢已。
實我法速除。
其實我法者損減或增益有無一異等一切妄執也。
如是妄執皆得止者無分别智忽然現起。
冥合一真法界理也。
今此自心者即是自妄心。
是有漏識也。
其無分别智是簡擇至極。
即觀照般若其一真法界即諸法真如。
是以能知從于自心生萬法者。
自歸般若亦歸真如。
豈非最要。
無漏識者愚夫未能發。
三界妄境亦非從此起。
翻無始迷當情所現一切境界皆如夢境不可着義欲知之時。
思惟自妄心生起于諸法。
得入廢诠極理故也。
是故無始妄心忽改。
速證無生入大覺位。
不如唯識觀解者欤
問。
若爾雲何得知諸法從自心起。
答。
義雖無量。
取要有二。
一熏習道理。
二轉變道理。
熏習道理者。
有為實法一一皆有能生種子。
其種子者皆是自心之所熏也。
謂自證分體能熏也。
相見二分用能熏也。
見分能熏能緣種子。
相分能熏所緣種子。
其所緣種堕所緣境色心萬差諸法種子皆悉熏之。
謂緣色時熏色種子。
緣心之時熏心種子。
色中種種不同心中種種差别一一緣其法熏其法種子。
如是熏習悉是從我自心自體分别勢力而所起也。
今此種子所生諸法豈非從我自心起乎。
轉變道理者。
既自體分轉成相見。
其義如上。
一切緣慮法必有所慮解。
其所慮解者即是随應一切諸法。
若能慮解定帶所緣。
豈為緣慮法無轉變力乎。
此理決然。
是故自心自體勢力能變現成諸境界也。
以上二理可信唯心無境義也
問。
心轉成境猶未分明。
以何得知決定爾耶。
答。
且如閉眼思惟青黃等色之時。
其青等思即時轉成青等之相心前顯現。
其義必然。
今時當情所覺知者雖是遍計所執之相。
當情現者必從心中現而起故。
以當情現推心中現。
其青等思雖是見分。
見分必從自體起故。
以見分用推體轉變。
以此可準知一切也。
是以開眼見青等時。
心上所浮青等之相無疑皆是自心之思轉成其境也。
其本質境但是起于今能緣思之疏緣也。
心托此緣思青等時。
其心自體即時轉變成青等相現于心前。
其心中所現是正所緣也。
是親所緣緣即是相分也。
其本質境雖非今能緣心所變。
是第八識自體轉變心中所現親相分也。
第八識前亦如夢現。
其第八識亦是今時觀心根本。
同在于自一心之中。
其所變之相豈在自心外。
故一切境界皆自心所變
問。
今以熏習轉變道理雖知諸法皆心所作。
依之萬法如夢之旨猶未信解。
答。
烈士夢中六十五年雖久隻是一夜妄想。
唯從自心分别而起變現種種苦樂境界。
即自變現使自執之。
或謂受苦。
或謂受樂。
或謂此死。
或謂生彼。
或謂偏有。
或謂偏無。
或謂定是亦有亦無。
或謂定是非有非無。
如是妄執如是相狀。
其夢覺已皆以不現。
唯有虛假不思議緣。
今此夢境與其覺境但是妄心分别有無。
諸法因緣亦複如是。
知一切法從心起已。
類夢可思。
必然理也。
其百法等一切法門皆心為本。
皆從心起。
其理顯然。
皆如上述。
故談百法者一心自成立。
若觀一心者百法即宛然。
乃至十二生死因緣名無明名行。
皆是自心數。
雲愛亦雲取皆是自心惑。
謂等五支種皆自心所熏。
生死二支果豈不自心生。
我今依身器界飲食衣服等種種物皆悉先世我胸之中所起種種分别熏積如是成也。
不知此理故輪回生死。
若覺此理已生死永葉。
制心一處常思此理。
無始罪暗甯不滅耶問。
華嚴經雲。
三界唯一心。
心外無别法。
心佛及衆生。
是三無差别(文)今所成立唯識之義即此雲欤。
次五重唯識及識自相等五種唯識中是何門攝耶。
次菩薩于加行位中所為四種尋思等觀即所成立唯識觀欤。
若即是者其義雲何。
次唯識者唯是攝歸有漏識欤。
又唯攝歸有為主欤。
歸無漏識歸無為主義無之耶。
答。
今所成者即是三無差别義也。
何者今以熏習轉變等之道理。
若得唯心如夢解已。
既無定我法。
對何有實他。
是故心外都無衆生。
又既如是無實凡界。
亦複對何有實佛界。
是故心外更無佛界。
是則一切如幻如夢無定實故。
定實我他定實凡聖皆是迷情前之妄想。
皆遣之故其空寂性即是平等之法性故。
其上虛假如幻事相。
能緣所緣不即不離。
本質影像不即不離。
佛界凡界不即不離。
體用因果不即不離。
故知三界唯一心已。
三無差别理自然成立也。
由此義故其不離門即佛色心衆生色心行者色心平等平等。
此即萬法從一心起。
如幻夢境。
無定實故相無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