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路過

首頁
    樣的反诘:“難道月亮隻有在我看她的時候才存在嗎?” 可是當我們認可“月球中空”這一理論的同時,就不得不面臨它與另外一個觀點的矛盾: 自然形成的衛星決不可能是空心的。

    卡爾·薩根,以及許許多多的天文物理學家,如是說。

     不過這些并不足以留下一個人來。

    所掌握的直觀資料畢竟少的可憐,也沒有什麼更為顯著的新進展。

    月球的表面還是太厚了點,想要了解她的内部決不像人類預估的那樣容易。

    放射性倒是值得一提,但是由電腦來提也不是不可以。

     做為事先内定的人選,楊本人也并不情願真的被留在月球上。

    假如完全自由地讓他在回鄉述職和客死星塵之間做一個抉擇的話,他顯然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後者。

     幸好事先決定的留駐者不是人類學家。

    星河在心裡連呼萬幸。

    否則即使斷絕他的飲食他也會不屈不撓地留在這裡。

    精神可嘉,責任感卻蕩然無存。

     有時候,比追求終極真理更崇高的行為是承擔眼前的責任。

     人類學家的細緻入微已經不止讓星河一個人搖頭了,因為這總會使他落在隊伍的後面。

    星河好幾次在心裡不滿地罵道:他以為下了月球車就像是小朋友們在公園裡解散了自由活動呢,就算真是這樣也還應該有個時間限制吧。

    說心裡話星河無論如何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留駐一名天文學家,因為他在以後的作用會比所謂“人類學家”要大出百倍。

     憤怒的情緒可能會阻絕聽覺,人類學家接連興奮地驚呼了兩聲星河都裝作沒有聽見,對于這種無聊的伎倆星河已經見怪不怪了。

    可當人類學家怒氣沖沖地站到他面前時,本想痛痛快快地大發雷霆一次的星河還是軟了下來。

     星河沒有想到的是,這時他就是不想軟也得軟了。

    這一回人類學家手裡拿的再也不是那些模棱兩可的所謂文明遺迹了,在他伸展開的宇航服手掌中,赫然是一塊經過悉心雕鑿的岩塊。

     就連一個小孩子也能夠看出,那決不是自然形成的物品。

     那是一張殘缺的金屬镌片。

     4 阿爾卑斯大月谷宛如月球面孔上一條長達130千米的巨大傷痕,彎曲綿延,無始無終,肆無忌憚地将與它同名的阿爾卑斯山脈攔腰截斷。

    星河一行人很想順着這道裂谷一直走下去,也許它的盡頭就是内部那未知文明基地的入口。

     早在1966年,蘇聯無人月球探測飛船“月神9号”就在“風暴洋”邊緣拍攝到一個神秘的洞穴,上述那位《我們的月球》的作者威金斯博士聯想到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過一個巨大洞穴,因此相信這些圓洞必然通往月球内部。

     不過在科學上最難承認的就是孤證,但是電腦系統已經初步證實了镌片的成份确屬月球金屬鐵無疑,與地球上的鐵單質有着極大的區别。

    這使得星河不得不打消剛開始産生的疑慮,有一陣子他真擔心那是人類學家自己刻出來的!想到這些,星河很為自己無端地懷疑别人感到羞愧。

     被命名為“銘像”的镌片來源也是由電腦給出的,沿裂谷方向尋找相關産物得手的可能性最大。

    于是“月球一站”小組即刻挺兵開拔。

     這條月隙的寬度至少有10千米,月球車沿着一側峭壁悄然行進。

    在白晝時分,谷壁的陰影還可以遮擋足以使水沸騰的直射陽光。

     “大家看裂谷的峭壁。

    ”自從有了這個重要的發現,人類學家反而變得随和和客觀了,而星河本來擔心他會得意忘形的。

     在人類學家的提醒下,大家發現裂谷的邊緣的确過于規則,很難排除人為斧鑿的可能。

    不過由于經年的變化,目前電腦尚不能對此給出一個明确的判斷。

     沿着這條道路,也許可以給内部一個初步的探查,即使不能洞悉一切,初窺門徑估計也不成問題。

    每個人的心裡都自然而然地産生出這種類似的想法。

     沿途的地勢起伏相對平緩,遠方的環形山輪廓向後緩慢地退去。

    當一個邊緣漫長的環形山慢慢掠過“月球一站”小組成員的眼前時,物理學家和楊顯然為對方的巨大所折服,他們用無聲的眼神說道:真大啊! “最大的環形山能夠容納得下我們中國的海南島。

    ”星河看出了他們眼神中的意思,喃喃自語道。

    “不過它再大也沒有月球本身大。

    ” 沒有人對星河的前言不搭後語感到奇怪,這個問題在幾小時前剛被讨論過。

     相對于地球來說,月球的個頭的确太大了點。

    火星膝下的一雙兒女的老大直徑不足媽媽的1%,木星一群孩子裡最大的那個直徑也隻有長輩的3.5%——這點土星和它的木星鄰居十分相像……一言以敝之,沒有誰家的衛星直徑沒有超過母星5%的,而月亮的直徑呢,竟然是地球直徑的27%! “面積,隻是面積。

    ”人類學家突然反應過星河的話來,精神很好地予以強調,同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地忽略了“環形山”和“隕石坑”的區别。

    “要知道最深的加格林隕石坑深度不過才6千米,至今沒發現有比這更深的坑。

    ” 星河扭頭看着人類學家,貌似疑惑地望着他,對他的說法卻不置可否。

     “這您應該知道呀。

    按照計算,一顆直徑幾千米、秒速高達5萬千米的隕石在撞擊星體時威力無比,穿透深度應該是直徑的4到5倍,地球上的全部隕石坑都可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