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首頁
    德不請自說。

    “莫爾泰尼,您看,我接受了卡普裡之行……實際上是到那不勒斯海灣去拍外景……但隻是拍外景……餘下的工作我們可以在羅馬幹……奧德修斯的悲劇并不是一個普通水手、一個探險家或是一個逃生者的悲劇……而是所有人的悲劇……奧德修斯的神話蘊含了某種人的真實故事。

    ” 我随意說道:“所有的希臘神話都隐含着永恒的人類悲劇,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 “說得對……換句話說,所有的希臘悲劇都是形象化地諷喻人類生活……可是,如今我們現代人怎樣才能使這些如此古老又如此含蓄的神話得以複生呢?首先得尋覓到它們對于現代人可能會有什麼意義,然後,再深入地去理解這種含義,并解釋它,表現它……但需要用一種生動的、獨立的方式來解釋它,表現它,不能被從這些神話引申出來的希臘文學的優良作品牽住鼻子……舉例來說,您肯定知道尤金·奧尼爾[2]寫的《厄勒克特拉[3]的悲悼》,這部作品還拍成了電影。

    ” “當然知道。

    ” “好。

    奧尼爾也知道這是個如此簡單的真理:要用現代的手法來表現像俄瑞斯忒斯[4]那樣古老的故事……但我仍然不喜歡《厄勒克特拉的悲悼》……您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尤金·奧尼爾讓埃斯庫羅斯給框住了……奧尼爾是正确地考慮到了俄瑞斯忒斯的神話可以用心理分析的手法來表現……但他被題材束縛住了,他太拘泥于神話的文學風格了……就像一個好學生把一篇範文用橫格紙拓寫在本子上似的……看得出是拓寫的……莫爾泰尼。

    ”賴因戈爾德因自己對奧尼爾的批評而洋洋得意地笑了。

     現在汽車正穿行在離海不遠的羅馬鄉間,兩旁是低矮的丘陵地,成熟的麥田上稀稀落落地有幾棵枝葉茂密的樹木。

    我想我們已遠遠地落在巴蒂斯塔後面了:筆直伸向遠方的大道上空無一人,岔道口也看不到人。

    這時巴蒂斯塔以超過一百公裡的時速行駛,已遠遠地把我們甩在後邊,大概在我們前面五十公裡的地方了。

    賴因戈爾德又說道:“要是奧尼爾懂得這個道理,明白希臘神話可以用現代手法來表現,按照心理分析領域的最新發現來表現,他就不會死摳原著,而是把它抛開,推倒重來……可他沒有那樣做,所以,他的《厄勒克特拉的悲悼》幹巴巴的,讀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像是一篇學生的作文。

    ” “我倒覺得相當好。

    ”我反駁道。

     賴因戈爾德沒有在意我的插話,又接着說道:“奧尼爾沒有考慮也不會處理俄瑞斯忒斯的故事,而我們則應該大膽地處理《奧德賽》中的故事……就像解剖躺在解剖台上的人體一樣剖析它,仔細察看其結構,把它們一一拆開來,然後再根據我們現代人的需要重新編寫。

    ” 賴因戈爾德究竟想幹什麼,我很納悶。

    我随口說道:“《奧德賽》的主題思想很清楚,即反映了主人公對家鄉、家庭和祖國的懷念,并描述了阻撓其重返家園、重新與親人團聚的種種障礙……戰争結束後,每個戰俘,每個由于某種原因而回不了家園的士兵大概都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小小的奧德修斯。

    ” 賴因戈爾德發出一陣笑聲,像小母雞咯咯叫似的:“我早就料到了:打完仗的軍人、戰俘,等等,這一切根本扯不到一起去,莫爾泰尼……您看問題隻停留在表面上,您太就事論事了……如果這樣處理《奧德賽》倒真有可能拍成像巴蒂斯塔所希望的那種大型驚險片了……然而,巴蒂斯塔作為一個制片商,他這樣考慮問題并不奇怪……可您是個知識分子,莫爾泰尼……您很聰明,莫爾泰尼,您不能這樣考慮問題,您得動動腦子……您得盡量好好想一想才是。

    ” “我這不是在好好想嗎?”我有些生氣地說道,“又沒在想别的。

    ” “不,您沒在好好想……您首先應該好好琢磨一下,好好觀察一下,好好注意這樣一件事實:奧德修斯的故事實際上是他跟他妻子的故事。

    ” 這次我沒說話。

    賴因戈爾德接着說道:“《奧德賽》最動人的地方是什麼?是奧德修斯回家過程的緩慢,他輾轉了整整十年之久才回到家……而在這十年期間,盡管他聲稱自己對珀涅羅珀的愛情那麼真摯,但實際上,隻要一有機會,他就背叛她……荷馬筆下的奧德修斯想的隻是珀涅羅珀,他一心隻想着能與珀涅羅珀團聚……可是,莫爾泰尼,我們能相信他說的話嗎?” “要是我們連荷馬都不相信,”我開玩笑地說道,“那我真不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