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蘇拉·施耐德魏因,阿德裡安住在朗根薩爾紮的妹妹,在1911、1912年,連續兩年生下她的頭兩個孩子之後,肺上落下了一些毛病,因此不得不在哈爾茨山區的一座療養院裡住了幾個月。
通過這次療養,她的肺尖卡他似乎是治好了,所以在她最小的孩子——小内珀穆克出生之前的十年裡,烏爾蘇拉對她的家人而言一直是個無憂無慮、忙裡忙外的妻子和母親,盡管戰争期間以及戰後那些忍饑挨餓的歲月并未能讓她的健康真正地好起來過,她經常感冒,每次都以單純的鼻黏膜發炎開始,随後就有規律地下行到支氣管,侵襲它們,她的面容(有可能被一種善意、開朗和周到的表情所掩蓋)即便不是痛苦的,卻也始終是柔弱和蒼白的。
1923年的這次懷孕似乎是提升而非削弱了她的生命活力。
當然,分娩之後她的身體的恢複是吃力的,十年前曾經讓她住進療養院的體溫紊亂又開始卷土重來。
其實那時就考慮過讓她中斷她的主婦生活,再次去接受特别護理,但是,正如我所猜測的那樣,我敢打保票,在心理的愉快,做母親的幸福,在她的這個小兒子,這個世界上最安靜友善、最乖巧可愛、最容易照看的嬰兒所帶來的喜悅的影響下,這些症狀重又減退,而這個勇敢的女人也得以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達數年之久。
直至1928年5月,五歲的内珀穆克得了麻疹,病情相當嚴重,日夜提心吊膽地照顧這個為她特别鐘愛的孩子使她的體力不堪重負。
她自己也發了一次病,發病後一直體溫波動,咳嗽不止,負責治療的大夫于是堅決要求她去療養院療養,并且從一開始就不帶一絲虛僞的樂觀地給她安排了半年。
在這種情況下,内珀穆克·施耐德魏因就被帶到了普菲弗爾林。
她的姐姐羅莎,十七歲,同小她一歲的以西結一樣,都在父親的眼鏡店裡幫忙(而十五歲的萊蒙德還在上學),而現在,在她母親不在的時候,她自然而然就同時承擔起幫助她父親料理家務的工作,而且她很可能還會忙到甚至無法照看她的這個小弟弟的地步。
烏爾蘇拉把情況告訴給了阿德裡安,跟他寫信說,她的大夫認為,正在康複的病兒如果能在上巴伐利亞鄉村呆上一段時間,呼吸那裡的清新空氣,那将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還請他幫忙問問他的房東大娘是否願意當幾天小家夥的代理母親或外婆。
艾爾澤·施魏格施迪爾欣然應允,另外克萊門蒂娜也積極支持她這樣做,于是,在這年的六月中旬,約翰尼斯·施耐德魏因陪他的妻子去了哈爾茨山區,住進蘇台羅德附近的那家療養院,也正是當年對她有過很好療效的那同一家,而與此同時,羅莎則帶着她的小弟弟坐車南行,帶他來到她舅舅的第二個家的懷抱。
這姐弟倆抵達農莊的時候我并不在場,但阿德裡安把當時的情形向我作了描述,滿屋子的人,母親,女兒,(享有繼承權的)兒子,男女仆人和幫工們,全都欣喜若狂,歡聲笑語,把小家夥團團圍住,他是那樣的可愛,讓人怎麼看也看不夠。
尤其是女人們,當然了,這裡面又以那些民間的女用人最為坦率,最毫不保留,她們幾乎全都從屋子裡跑了出來,絞着雙手向這個小人兒彎下身去,蹲在他的身旁,大聲驚呼“耶稣”、“馬利亞”和“約瑟”,因為這小男孩太漂亮了——他的大姐站在一旁,臉上挂着寬容的微笑,可以看得出來,這一切早在她的預料之中,她對她家老幺的人見人愛早就習以為常。
内珀穆克,或“内珀”,這是他家裡人對他的叫法,又或“艾肖”,這是早在他呀呀學語之時他自己對自己的叫法,奇妙得很,輔音缺失,隻見他一身夏季裝扮,非常樸素,幾乎沒有一點城裡人的味道:白色純棉短袖襯衫小夾克,很短的亞麻小褲子,一雙穿舊了的皮鞋,光着腳丫子。
盡管如此,隻要是看見過他的人,都隻會覺得出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精靈小王子。
他的小小的身材秀麗完美,雙腿修長有型;微長凸出的小腦袋上頂着一頭天真無邪地散亂着的金發,可愛極了,迷人極了,他的面部表情雖然是那樣的充滿童真,卻同時又透着某種顯著的成熟和有效性,長長的睫毛,湛藍無比的眼睛,就連這雙眼睛的睜開也是那樣難以言說的優美和純潔,同時又是那樣難以言說的深邃和滑稽——但喚起那種神話般的,宛如精美小人國來客的印象的,可遠不止這些。
你再看看這孩子的站姿,看看他面對大人們的圍觀、嬉笑,面對他們所發出的輕柔的歡呼和感歎所表現出來的一舉一動,隻見他在那裡微笑着作答、示意,由于他深知自己的魅力,所以舉手投足之間自然免不了有些賣弄的味道,有點像個自以為是的小大人和小使者。
銀鈴般的聲音從他的小嘴裡吐出,還帶着兒童常見的發音錯誤,如将發音為“伊西”的“我”發成“伊斯”,将發音為“尼西特”的“不”發成“尼斯特”,他遺傳了他父親那種既有點謹小慎微,又有點慢條斯理和意味深長的瑞士腔調——他母親也是早早就接受這種瑞士腔調了的,他發的是大舌音R,他的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