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部 出延津記 第九章

首頁
    楊百順七十歲時想起來,他十九歲那年認識延津天主教牧師老詹,是件大事。

    認識老詹,他才來到縣城。

    到了縣城,他才結了婚。

    認識老詹之前,楊百順在蔣家莊老蔣的染坊當學徒。

    楊百順跟師傅老曾學殺豬時,見過老詹。

    老詹是個意大利人,本名叫希門尼斯·歇爾·本斯普馬基,中國名字叫詹善仆,延津人叫他“老詹”。

    老詹他叔就在中國傳教,先在北平,後來去過福建,去過雲南,去過西藏,五十六歲那年,從西藏回到内地,在河南開封落了腳,任開封天主教會會長。

    當時的開封教會,轄豫東豫北三十二縣的天主教分會。

    老詹二十六歲那年,追随他叔來到中國,被開封教會分派到了延津。

    老詹的中國名字,就是他叔給起的。

    老詹來延津時,延津還無人信主,屬開封教會的第三十三縣。

    老詹來延津時二十六歲,高鼻梁,藍眼睛,不會說中國話。

    轉眼四十多年過去,老詹七十歲了,會說中國話,會說延津話,鼻子低了,眼睛也渾濁變黃了,背着手在街上走,從身後看過去,步伐走勢,和延津一個賣蔥的老漢沒有區别。

    老詹個頭比延津人高,一米九左右,說話之前先“吭吭”鼻子,但他并不适合傳教。

    也許主的話他肚子裡都有,但像楊百順當年的私塾老師老汪一樣,茶壺裡煮餃子,有卻倒不出來。

    他跟老汪的區别是,老汪倒不出孔子的話就跟學生急,老詹說不出主的旨意既不跟人急,也不跟自己急,說着說着亂了,或斷了,鼻子“吭吭”一陣,再從頭說起。

    一段話從頭說幾遍,主早讓他說成了另外一個人。

     四十多年前,老詹來延津傳教時,老詹他叔還在開封天主教會當會長。

    延津是鹽堿地,十年有九年鬧災荒,不是旱了,就是澇了,全縣三十幾萬人,天天能吃飽飯的,僅有一萬多人,延津人瘦,源頭就在這裡,吃飯吃個五成,就放下了筷子。

    主可憐見,他叔也是對侄子寄予厚望,便撥款在縣城北街修了一座天主教堂。

    本欲修個小教堂,開封天主教會撥款買的磚瓦木料,夠建兩面十六扇窗戶的房子,能容百十來人。

    老詹雖不适合傳教,但适合蓋房子,老詹他舅在意大利是個泥瓦匠,老詹從小在外婆家長大,耳濡目染,粗通建築;磚瓦還是那些磚瓦,木料還是那些木料,但他把青磚用在了房子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改為土牆;屋頂背陰面用瓦,朝陽一面苫草席和笆;木料不夠,他自己又在延津買了二十多棵榆樹,解成闆子;十六扇窗戶的房屋材料,讓他蓋成了三十二扇窗戶的教堂。

    教堂蓋起來,能容三百來人。

    四十多年過去,除了連下十天雨房子會漏,九天之内,教堂裡的地都是幹的。

    但能容三百來人的教堂,四十多年來,在延津基本空着。

    因老詹在延津傳教四十多年,延津的天主教徒隻有八個人。

    前年延津新來一個縣長叫小韓,要辦“延津新學”,沒有學堂,把老詹從教堂趕出來,天主教堂成了小韓的學堂,除了老詹跟現任的開封天主教會會長老雷有矛盾,有教義之争,不好告狀,還和老詹在延津信徒不多有關。

    如天主教在延津人多勢衆,小韓哪裡敢招惹老詹?雖然延津的天主教徒隻有八個,但老詹并沒有氣餒,七十歲的人了,還一年四季,風裡雨裡,滿延津跑着。

    楊百順跟師傅老曾學殺豬時,有時會碰到下鄉傳教的老詹。

    殺豬者,傳教者,不約而同到一個村莊去,就碰到了一起。

    這邊殺完豬,那邊傳完教,雙方共同在村頭柳樹下歇腳。

    楊百順的師傅老曾抽旱煙,老詹也抽旱煙,兩人抽着煙,老詹便動員老曾信主。

    老曾“”地磕着煙袋: “跟他一袋煙的交情都沒有,為啥信他呢?” 老詹“吭吭”着鼻子: “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 老曾: “我本來就知道呀,我是一殺豬的,從曾家莊來,到各村去殺豬。

    ” 老詹臉憋得通紅,搖頭歎息: “話不是這麼說。

    ” 想想又點頭: “其實你說得也對。

    ” 好像不是他要說服老曾,而是老曾說服了他。

    接着半晌不說話,與老曾幹坐着。

    突然又說: “你總不能說,你心裡沒憂愁。

    ” 這話倒撞到了老曾心坎上。

    當時老曾正犯愁自個兒續弦不續弦,與兩個兒子誰先誰後的事,便說: “那倒是,凡人都有難處。

    ” 老詹拍着巴掌: “有憂愁不找主,你找誰呢?” 老曾: “主能幫我做甚哩?” 老詹: “主馬上讓你知道,你是個罪人。

    ” 老曾立馬急了: “這叫啥話?面都沒見過,咋知道錯就在我哩?” 話不投機,兩人又幹坐着。

    老詹突然又說: “主他爹也是個手藝人,是個木匠。

    ” 老曾不耐煩地說: “隔行如隔山,我不信木匠他兒。

    ” 老詹與老曾說話時,楊百順對老詹沒怎麼在意,倒是對老詹的徒弟小趙有些羨慕。

    小趙是本地人,二十多歲,他爹是個賣蔥的。

    他每天的事由,就是騎一輛腳踏車,馱着老詹去各村傳教。

    這輛自行車是法國造,“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