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讀者說,讀了劇本覺得很不過瘾,因為劇本中“肅反”鬥争不夠尖銳。
這是把《
它不完全是。
當我學習羅瑞卿部長的報告的時候,看到羅部長希望有人用騙子李萬銘的材料寫個諷刺劇,我便争取寫這個諷刺劇。
這樣,這個劇本的内容隻能說與“肅反”有關,而不是整本大套地寫“肅反”。
我是要寫諷刺劇。
李萬銘的材料不夠支持一個文武帶打、情節驚險的五幕劇的。
假若我要描寫特務怎樣殺人放火,和我們怎麼進行鬥争,我就須放棄了李萬銘,去另找材料——這樣的材料并不難找。
李萬銘的材料雖然不少,但主要的都是欺騙與貪污。
騙子的材料是諷刺劇的好材料。
陰謀破壞、情節驚險的材料是“肅反”劇本的好材料,而不見得适于寫諷刺劇。
諷刺劇要寫得幽默可笑。
幽默可笑的事和驚心動魄的事恐怕不易很好地組織到一處。
某種内容決定某種形式,适于描寫“馬大哈”的相聲形式,并不适于描寫面目猙獰的特務。
諷刺劇正像相聲,它自成一體,别有風格。
《欽差大臣》是《欽差大臣》,不能變成悲劇,也不能變成驚險的電影劇本。
有人以為《
要知道,他是諷刺劇中的正面人物,他的幽默機警正與諷刺劇的風格一緻。
他不是悲劇人物。
今天的諷刺劇裡必須有正面人物。
這正面人物須要機警活潑,極有風趣地戰勝了反動分子。
我承認沒有把唐處長寫好,但是他的确是新型諷刺劇應有的人物。
創造這個人物是我的一個新試驗。
他嚴肅不嚴肅要看他盡職不盡職。
他是盡職的。
那麼,我們就不該因為他愛說兩句笑話,便判定他不嚴肅。
他不能像包公那樣嚴肅,因為我寫的不是《秦香蓮》。
順便就說到另一意見:劇本中的反動分子寫得不很好。
我接受這個意見。
但是,我也有我的難處。
我照顧了正面人物,我給正面人物留出兩幕三場的地方。
這樣就限制了反動分子的活動,不能充分地表現他的詭計多端。
沒有把反動分子寫好是我的失敗,可是能寫出一個正面人物,盡管是不太出色的正面人物,也多少得算表現了邪不侵正這一事實。
在解放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