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月都接到幾封青年們的來信,問我什麼叫作文學修養。
有的來信中,偏重寫作的技巧,仿佛認為寫作技巧就是文學修養。
首先就須指出:文學修養包括着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不是文學修養全部。
不要以為學會一些技巧便會創作了。
老年間的秀才、舉人,都在寫作技巧上受過嚴格的訓練,因為科場裡的詩文程式必須嚴格注意,試卷上寫錯一字一筆就必落選。
可是,大多數的秀才與舉人并不懂什麼叫文學,也沒創作出什麼有價值的作品來。
可見,專憑技巧不能算有文學修養。
詩文有了一定的格式和一定的技巧,就必然限制了創作自由;一來二去,文學就衰落下去,而文人們成為詩匠、文匠,多數的秀才與舉人老爺們即是。
寫作技巧至少包括三方面:
語言的運用,描寫的能力,和作品的結構。
這三者都不可孤立地看成隻是技巧問題。
語言與生活分不開。
生活豐富,語言才會豐富。
脫離生活,即隻能寫出幹巴巴的八股濫調或學生腔,不能獨具風格,創造語言。
描寫能力也如此,沒有生活即無可描寫。
沒見過工人的,沒法子描寫工人;沒見過高山大川的,也無從描寫高山大川。
想象,甚至于幻想,須有客觀的真實作基礎。
沒有飛鳥,人便想不起飛機。
描寫人物與事物不是記流水賬,而是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人與事,感到親切,受到感動。
這樣,作者必須有豐富的生活,觀察得既廣且深。
不去生活,不多接觸人與事,而隻向别人讨教怎麼描寫,就好像自己不肯入水,而要學會遊泳。
至于作品的結構,的确是因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電影劇本與話劇本不同,話劇又與小說不同,應當學習。
可是,主要的東西還是内容。
沒有内容,雖有結構也無濟于事。
八股文章最講究結構,而沒有什麼内容,所以空洞無物,沒有藝術價值。
結構不過是為幫助把内容安排得嚴整完美,表現得富于故事性與藝術性。
我們不能離開内容去考慮結構。
有的作品,結構雖欠嚴謹,而内容極為豐富,便仍不失為好作品或偉大作品。
有的作品,專講結構,而内容貧乏,雖很見功夫,但難以偉大。
内容更重要,雖然結構也須注意。
話又說回來,生活豐富才能使作品内容豐富。
“秀才不出門”,所以隻會作空洞的八股。
這樣看來,寫作技巧原來也離不開生活。
不錯,我們的确能夠從學習古典文學與當代名著,得到一些技巧上的竅門。
可是這些竅門并不能給我們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是要“創”作。
既要“創”作就不能照貓畫虎,隻求跟範本差不多。
大家若都用同樣的技巧去寫作,便無創作可言了。
文學修養包括着寫作技巧,而寫作技巧又離不開生活,所以生活是文學修養的重要部分。
離開生活,專談技巧,文學創作便會僵化,寫不出活生生的語言,描繪不出新人新事,也不敢别出心裁,以結構配合内容,有所創造。
有修養的作家必是生活豐富的作家。
所謂生活豐富是不是指眼界寬,看的多呢?是的,看的多有好處。
不過,隻看别人,作一輩子“視察員”,還不能解決問題。
作家得有自己的生活。
看别人怎麼生活,能夠豐富我們對人的了解。
可是,隻有自己也去生活,對人的了解才會深刻。
因此,我們第一須和人民生活在一起,第二要在生活中表現得好,即使寫不出好作品,仍不失為好人。
文學修養包括怎麼作人。
這就是說,我們得先作個社會主義的人,而後才能作個社會主義的作家。
有的古人,人品不好,而寫出了不壞的作品來。
是的,确有此事。
可是,要知道,曆史并沒有饒恕他們。
曆史上記載下來他們的壞事,遺臭萬年。
他們的作品并未能抵消他們的罪名。
還要知道,并不是因為人品壞,他們才寫出好作品來。
恐怕倒是有了作品,名利雙收之後,他們才腐化了的。
再說,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裡,若沒有社會主義的道德品質,我們就好壞不分,香臭不辨,不知英雄之所以為英雄與壞蛋之所以為壞蛋,我們怎能創造出社會主義的人物來呢?
文學修養必須包括思想。
要不然便解決不了為什麼創作這個問題。
前面提到過的秀才舉人們,大半是為了升官發财,才下苦工夫學習寫作。
個人名利就是他們的中心思想。
這樣的人一旦真作了官,很難不是貪官污吏。
誰都知道,我們今天正在建設社會主義。
那麼,作家而沒有社會主義的思想,還是為個人名利而進行創作,怎能對頭呢?我們必須首先看明白,我們的創作是為建設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