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服務,并不是為自己求得名利。
社會主義建設是我們的創作泉源,鼓舞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是我們創作的首要的作用。
這樣看來,生活經驗、社會主義思想與道德品質、寫作技巧,和文學知識都湊在一處,才能算是文學修養。
有這樣的修養,才會有勞動熱情,因為熱愛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一種表現。
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現在進行創作的時候。
社會主義國家裡的每一個公民都要有修養。
生活、思想,與道德品質是共同的。
知識與技術則随人而異。
一個會種菜的農民須有種菜的知識與技巧,正如一個作家須有文學知識與寫作技巧。
這些知識與技巧都是寶貴的,作家不應重視自己的那一份,輕視菜農的那一份。
沒有人種菜,作家就沒有青菜吃,這與農民缺乏讀物的問題同樣嚴重。
作家不該狂傲。
所有的公民都須有思想上的與道德品質上的修養,這才能把每個人的知識與技術都用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上。
誰專靠知識與技術,而不管思想上的與道德品質上的修養,誰就過不了社會主義的關,作家也非例外。
總起來說:專憑技巧不能寫出作品來。
作家必須有生活。
所謂生活,不是閉戶讀書,埋首寫作,永遠不關心國事、天下事,而是和人民生活在一起,跟人民在一起勞動。
這樣積累起來生活經驗,再加上文學知識與寫作技巧,就能寫了,會寫了。
為什麼寫作呢?寫什麼呢?為誰寫呢?這都決定于社會主義的思想與道德品質。
思想上與道德品質上若有問題,一個有些文學知識與寫作技巧的作家可能堕落為右派分子,不但不能幫助社會主義的建設,反而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破壞,自絕于人民。
這很可怕。
因此我們就要說,文學修養是全面的,複雜的,我們切勿以為得到一些寫作竅門便能成為作家。
文學修養當然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得到的,青年們切勿着急。
人都是由年輕慢慢活到中年與老年的,不管怎麼着急,我們也不能忽然由二十歲跳到四十歲去。
文學修養也是慢慢積累起來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一着急,就必去找捷徑,捷徑會使人走迷了路。
看吧:有的初中學生放下别的功課,一天到晚抱着兩本小說,想成為小說家。
這很不對。
一個小說家要有極豐富的知識,好,您連該學的地理、曆史、算術等等的基本知識都扔在一旁,怎能成為小說家呢?再說,一個小說家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驗,那麼,一個初中學生的人生經驗就還很少,不夠寫成一部小說的。
即使這部小說裡隻寫學校中的人與事,也未見得就能出色,因為生活經驗很少是完全孤立,與别的人别的事沒有關系的。
今天的學校生活必與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若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不能正确地認識學校生活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學校裡的事情為題,練習寫作,但不該把這種習作就叫作創作。
一個十四歲的學生在不耽誤功課的條件下練習寫作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到四十歲才開始創作也并不算太晚;世界上有不少優秀的作家是到了中年才開始進行創作的。
在咱們的社會裡,有文學修養的都不難成為作家,因為咱們比資本主義國家裡有更好的創作環境與條件。
可是,咱們必須先要求自己儲備文學修養,從思想上、道德品質上、生活上、文學知識上、寫作技巧上,以及勞動習慣上各方面裝備自己,而不該主觀地在一切還都空空如也的時候就決定去作作家。
這樣主觀地下決心很容易放棄一切,輕視一切,而廢寝忘食地去找寫作竅門,去寫稿子。
這樣死幹,既有損于健康,也得不到文學的全面修養。
既無全面修養,就認不清創作的崇高目的,而隻求發表作品,名利雙收。
于是,幸而發表了作品,便以天才自诩,更無須注意什麼思想與道德品質等等重要問題了。
這樣的“成功”,十之八九會毀壞了自己,有右派青年作家為證。
若是作品發表不了呢,便會滿腹牢騷,怨天尤人,甚至連社會主義也要反對。
因此,我看哪,較比合理的辦法是先給自己儲備下全面的基本文學修養,再去作作家,作了作家之後,再力求全面進步,成為更好的作家。
這樣的人即使始終作不成作家,仍不失為社會主義社會裡有用的人。
反之,在生活與思想等等方面毫無準備,或隻準備下一點文字技巧,便非作作家不可,是會有危險的。
文學修養,再說一遍,不專指寫作技巧而言。
文學修養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得到的,不要着急。
記住:功到自然成,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