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年作家應有的修養

首頁
    會力量必然日益加強,圖書的獲得日益方便,文藝創作的空氣日益濃厚,發表作品的機會日益加多,這都給我們創造下更好的條件,隻要我們肯努力鑽研與實踐,我們的成就必會無可限量。

    我相信,在座的青年,在十年八年後,會有不少成為有名的作家的。

    我預祝你們的成功! 深入生活好比挖井,雖然直徑不大,可是能夠穿透許多層土壤。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堅持工作的好處就是在一個地方鑽探下去,正像打井,一直到發現了水源。

    這些源源而來的活水使我們終生享受不盡。

    在文學史上,許多有才能的作家總是寫他親手掘成的那口“井”,并不好高骛遠地去寫他們沒見過的海與大洋。

    同時,我們在一個崗位上越久,我們接觸到的這一部門的人物與事情也越多。

    假若我們能夠全面地了解一個銀行,或一個農業合作社,我們所接觸到的該有多少人,多少事啊!因此,我們在一個固定的崗位上堅持下去,我們就會全面地去了解這一個單位的一切,就有用不完的寫作資料。

    請細細考慮一下吧,是這麼深入了解一個單位的全面生活好呢,還是今天到這裡,明天到那裡,浮光掠影地去體驗生活好呢? 這并不是說,我們應該永遠死守據點,不離家門一步。

    絕對不是!我們需要看看祖國的高山大川,祖國百廢俱興的建設,領導祖國建設的偉大人物,使我們更認識祖國,更熱愛祖國,以期把我們所寫的一個地方的事物和祖國建設的整體聯系起來,從一個地方的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看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幸福遠景。

    深入一種生活并非與世離絕,孤立起來,像魯賓遜那樣。

    事實上,魯賓遜的孤立不倚,克服困難,正是那一時期的侵略征服、稱王稱霸的那種野心的正确反映。

    參觀、遊覽等等,在我們的社會裡是沒有多大困難的。

    我們的日益增多的出版物,随時布置的政治、學術和時事的報告等等,也都給我們許多吸收知識的方便與機會。

    我們應當盡量利用這些方便與機會。

    我們一方面要固守據點,深入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博聞廣見,知道世界大勢,了解時代精神。

    我們所寫的一段小故事,不但足以教育中國人民,而且也能啟發世界人民,教他們看出我們的生活改變是符合真理與人民利益的。

     政治熱情是文藝創作的最大的鼓舞力量。

    我們必須時刻關心國事,用我們的筆配合祖國建設日新月異的進步與發展。

    在我們的社會裡,不關心政治的人必然會落後。

    進步的應當表揚,落後的應當批判。

    假若我們自己不關心政治,不參加革命鬥争,我們就無從歌頌,也無從批判,我們的作品便可有可無。

    我們不需要可有可無的作品。

    政治與藝術的結合,隻有在我們的社會裡才極其密切。

    這是我們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的一個特征。

    這種密切結合很難從古典主義作品裡找到最好的範本。

    這須由我們去創造。

    這是我們的光榮!在今天還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人是沒有創造勇氣、設法逃避現實的懦夫。

     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熱愛生活,才能使我們的筆端迸出生命的火花,燃起革命的火焰。

    生活是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的。

    設若我們隻了解某一方面的生活,而不把它與時代潮流結合起來,我們的作品就必然不會光芒四射。

    不熱愛生活,生活便受了局限,作品内容也便受了局限。

    就是專從文學技巧上說,也隻有熱愛生活,我們才能夠使語言不至于幹巴巴的,令人難過。

    語言的豐富源于生活的豐富。

    盡管我們要寫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我們也需要多少多少生活知識;這才能夠作到:雖然花樣不多,而朵朵都是玫瑰!在适當的地方,我們的文字中需要精辟的比喻,不能長篇大套都是幹巴巴的叙述。

    比喻是生活知識的精巧的聯想。

    在生活中沒有仔細的觀察,廣泛的注意,這種聯想便無從得來。

    “雲想衣裳花想容”和“露似珍珠月似弓”等等比喻,雖然已不新穎,可是至今還留在我們的口中,這便證明我們喜愛這種聯想。

    它證實了作家有很高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它使我們看見了永難忘記的形象。

    因此,一個作家而對美術、音樂、舞蹈、足球和“草木之名”等等發生興趣,絕不是多此一舉。

    我們應當生龍活虎地活着,不該呆如木雞。

    熱愛生活,多才多藝,我們才能有豐富的生活知識,使我們的作品内容,以及文字,都充實生動,不至于顯出聲嘶力竭的窘态來。

     四提高思想,注意理論 在我們的社會裡,人人需要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和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同志的著作。

     作家們需要比别人學習的更多,因為一來是:假若我們沒有這個思想基礎,我們就不會科學地去分析眼前的錯綜複雜的現象,找不到真理;二來是假若我們找不到真理,我們便沒法通過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故事,傳播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