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也很頹唐,因為向來總餓着肚子。
隊伍中有女人,也疲憊到不過走得動;這作者所寫的大衆裡,是大抵有女人的。
她還背着孩子,卻伏在肩頭睡去了。
(6)《突擊》(Sturm)。
銅刻,原大24×29cm.同上的第五幅。
工場的鐵門早經鎖閉,織工們卻想用無力的手和可憐的武器,來破壞這鐵門,或者是飛進石子去。
女人們在助戰,用痙攣的手,從地上挖起石塊來。
孩子哭了,也許是路上睡着的那一個。
這是在六幅之中,人認為最好的一幅,有時用這來證明作者的《織工》,藝術達到怎樣的高度的。
(7)《收場》(Ende)。
銅刻,原大24×30cm.同上的第六和末一幅。
我們到底又和織工回到他們的家裡來,織機默默的停着,旁邊躺着兩具屍體,伏着一個女人;而門口還在擡進屍體來。
這是四十年代,在德國的織工的求生的結局。
(8)《格萊親》(Gretchen)。
一八九九年作,石刻;據《畫帖》,原大未詳。
歌德(Goethe)的《浮士德》(Faust)有浮士德愛格萊親,誘與通情,有孕;她在井邊,從女友聽到鄰女被情人所棄,想到自己,于是向聖母供花禱告事。
這一幅所寫的是這可憐的少女經過極狹的橋上,在水裡幻覺的看見自己的将來。
她在劇本裡,後來是将她和浮士德所生的孩子投在水裡淹死,下獄了。
原石已破碎。
(9)《斷頭台邊的舞蹈》(TanzUmDieGuillotine)。
一九〇一年作,銅刻;據《畫帖》,原大未詳。
是法國大革命時候的一種情景:斷頭台造起來了,大家圍着它,吼着“讓我們來跳加爾瑪弱兒舞罷!”(DansonsLaCarmagnole!)的歌,在跳舞。
不是一個,是為了同樣的原因而同樣的可怕了的一群。
周圍的破屋,像積疊起來的困苦的峭壁,上面隻見一塊天。
狂暴的人堆的臂膊,恰如淨罪的火焰一般,照出來的隻有一個陰暗。
(10)《耕夫》(DiePflueger)。
原大31×45cm.這就是有名的曆史的連續畫《農民戰争》(Bauernkrieg)的第一幅。
畫共七幅,作于一九〇四至〇八年,都是銅刻。
現在據以影印的也都是原拓本。
“農民戰争”是近代德國最大的社會改革運動之一,以一五二四年頃,起于南方,其時農民都在奴隸的狀态,被虐于貴族的封建的特權;瑪丁·路德既提倡新教,同時也傳播了自由主義的福音,農民就覺醒起來,要求廢止領主的苛例,發表宣言,還燒教堂,攻地主,擾動及于全國。
然而這時路德卻反對了,以為這種破壞的行為,大背人道,應該加以鎮壓,諸侯們于是放手的讨伐,恣行殘酷的複仇,到第二年,農民就都失敗了,境遇更加悲慘,所以他們後來就稱路德為“撒謊博士”。
這裡刻劃出來的是沒有太陽的天空之下,兩個耕夫在耕地,大約是弟兄,他們套着繩索,拉着犁頭,幾乎爬着的前進,像牛馬一般,令人仿佛看見他們的流汗,聽到他們的喘息。
後面還該有一個扶犁的婦女,那恐怕總是他們的母親了。
(11)《淩辱》(Vergewaltigt)。
同上的第二幅,原大35×53cm.男人們的受苦還沒有激起變亂,但農婦也遭到可恥的淩辱了;她反縛兩手,躺着,下颏向天,不見臉。
死了,還是昏着呢,我們不知道。
隻見一路的野草都被蹂躏,顯着曾經格鬥的樣子,較遠之處,卻站着可愛的小小的葵花。
(12)《磨鐮刀》(BeimDengeln)。
同上的第三幅,原大30×30cm.這裡就出現了飽嘗苦楚的女人,她的壯大粗糙的手,在用一塊磨石,磨快大鐮刀的刀鋒,她那小小的兩眼裡,是充滿着極頂的憎惡和憤怒。
(13)《圓洞門裡的武裝》(BewaffnungInEinemGewoelbe)。
同上的第四幅,原大50×33cm.大家都在一個陰暗的圓洞門下武裝了起來,從狹窄的戈谛克式階級蜂湧而上:是一大群拚死的農民。
光線愈高愈少;奇特的半暗,陰森的人相。
(14)《反抗》(Losbruch)。
同上的第五幅,原大51×5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