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第二

首頁
    千聲聞等者。

    定姓初時得益也。

    七十五千等者。

    漸悟菩薩第三時益也。

    此皆于此一經會三昧俱具。

    如至下辨【章】金光明經(至)謂轉照持。

    鈔曰。

    述今文中。

    第三以金光明經為證也。

    此經有兩譯本。

    一名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制譯。

    有全十卷三十一品。

    二名金光明經(又雲合部金光明經)隋(開皇十七年)大興善寺沙門寶貴(道安神足)對北天竺(健馱羅國)三藏阇那崛多(此雲志德)合入。

    有全八卷二十四品。

    釋彥琮作序雲。

    金光明見有三本。

    一北涼天竺三藏昙無谶譯為四卷。

    有十八品。

    二周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譯為五卷。

    有二十二品。

    三梁三藏真谛譯增加四品。

    今合入為八卷二十四品。

    名合部金光明經。

    今撿金光明最勝王經。

    第三(滅業障品第五初丁下)雲。

    若有衆生由業障故造諸罪者。

    應晝夜六時一心專念口自說言。

    歸命頂禮現前十方一切諸佛已得阿耨菩提者。

    轉妙法輪持照法輪雨大法雨等(雲雲)又合照金·光明經第二卷(業障滅品第五十三丁上)雲。

    歸命頂禮一切諸佛世尊現在十方世界已得阿耨菩提者。

    轉法輪照法輪持法輪雨大法雨等(雲雲)此兩本中。

    章主以合部本。

    義淨所譯今章制述後故。

    然淄洲最勝王經疏雲(三末三丁)雲。

    又釋。

    初三準深密經。

    是三時教。

    此中持應在後以文言便持在照前(雲雲)此是會不次第。

    轉照持者。

    無垢稱贊曰。

    金光明經中說轉·照·持三種法輪。

    世尊初說三乘同行四谛有教。

    名轉法輪。

    以十二行相觸得轉名。

    第二時說大乘獨行空理之教。

    照破有故名照法輪。

    第三時說遣所執空存二性有。

    三乘之人皆可修持。

    名持法輪(雲雲)法華玄贊亦同雲。

    金光明經亦說三法輪。

    謂轉·照·持。

    轉四谛法。

    以空照有。

    非有非空。

    可任持故(雲雲。

    今雲。

    非有非空離言中道。

    何取何舍。

    故今雲可任持故也。

    周記由玄贊譯)今雲。

    以此經轉·照·持三法輪名三時教。

    義意同故。

    以是非立我家教判。

    此亦立三時名之誠證也。

    然賢首華嚴五教章(上)雲。

    依大唐三藏玄奘法師。

    依深密經金光明經·及瑜伽論立三種教。

    即三法輪是也。

    一名轉法輪謂于初時鹿苑中。

    轉四谛法輪。

    即小乘法。

    二名照法輪。

    謂于中時于大乘内密意說言諸法空等。

    三名持法輪。

    謂于後時于大乘中。

    顯了意說三性及真如不空理等。

    此三法輪中。

    但攝小乘及三乘中始·終二教。

    不攝别教一乘。

    何以故華嚴經在初時說。

    非是小乘故。

    彼持法輪在後時說。

    非是華嚴。

    故是不攝華嚴法門也(雲雲)今詳曰。

    賢首法師為強華嚴為别教一乘作此判也。

    賢首所言非必大唐三藏所立意。

    今家師傳以深密三時名目。

    立由得益邊别意趣。

    作一家判。

    金光明經·涅槃經等。

    亦與深密三時。

    同意趣故。

    同舉為證。

    以金光明及涅槃等所說。

    令與深密三時同旨。

    而以為三時名目證立别旨趣。

    如次下具辨也。

    然彼章以三法輪名雲立三種教。

    此非今家所立。

    由時。

    立教是今家意。

    不由時名自己胸臆立一個名。

    作判教義。

    非今家所關預。

    今章中已雲明時利别。

    而破一時教及五時教。

    為無誠證。

    今由三時證經。

    以此名目。

    次下作一家判。

    今家所明也。

    賢首以三法輪之名為立教名。

    于釋其名中。

    以初時中時後時名為釋名助。

    不為正立教名用時言。

    是非今家師傳意。

    又雲華嚴經在初時說。

    非是小乘。

    是故不攝華嚴法門(雲雲)今雲。

    賢首不拘今家師傳實意作如是說。

    謂以深密所說三時。

    但任文所義。

    則應雲不攝華嚴法門。

    然如次下明。

    今家由深密三時名立别旨趣判教。

    則可言我家三時教判攝華嚴法門及一切經教盡。

    問。

    若爾。

    以賢首說應為妄說耶。

    答。

    不爾。

    于立賢首所判五教。

    非是妄說。

    若以此說謂為唐三藏所傳教判。

    則此是大妄說也。

    問。

    何故雲于立賢首家五教非妄說耶。

    答。

    賢首判教别作一家意趣。

    專為立别教一乘之所判。

    欲以華嚴為别教乘。

    以三法輪為唐三藏立判。

    雲不攝華嚴法門也。

    問。

    何故賢首判教。

    立别教一乘雲為判教主耶。

    答。

    先有慧思禅師·智者禅師。

    立藏·通·别·圓四教。

    雲該攝一代東流教文。

    而華嚴經為别教攝。

    若不作賢首判。

    但以天台判教而為别教。

    則釋迦海印三昧一乘。

    盡十世古今主伴無窮自在教義。

    遂以不彰。

    以圓兼一别為華嚴之至極。

    複南嶽天台所雲圓教。

    被漸機之圓教。

    雲會三歸一也。

    今此華嚴圓教。

    被頓機之圓教。

    不令會不令歸。

    海印定中炳現自在之圓教也。

    可言頓大圓一乘也。

    而雖于圓一乘無有二體。

    緣起因分有如是二。

    由是五教判初。

    雲示海印一乘教義有二之中。

    初立别教一乘此賢首教判所由起也。

    以華嚴名别教故。

    不辨唐三藏以華嚴為第三時。

    而雲不攝華嚴。

    則例難即起故不攝華嚴也。

    問。

    若爾。

    何故不以三時教。

    雲三法輪辨是耶。

    答。

    以三時教名難唐三藏所傳。

    則今家返難雲。

    汝所立五教雲無誠證可據。

    但出自己胸臆。

    如難一時五時等焉。

    複雲今家所立非如汝所言。

    自立華嚴第三時義。

    故不雲三時教。

    雲三法輪。

    以除華嚴為别教一乘已。

    持法輪言。

    取三乘人可修持義釋故。

    蒙漸機義。

    自不攝華嚴經為别教乘之便尤好。

    故就三法輪判。

    由是應知。

    為賢首所立便·宜。

    判唐三藏所傳。

    非今家所關預。

    于賢首家是正說也。

    于今家所傳必如賢首所言者為妄說也。

     【章】涅槃經說(至)所說義同。

    鈔曰。

    四舉涅槃經。

    經第二壽命品之文也。

    經文最長。

    今由玄贊取意引之。

    經言。

    初有醫師。

    教人服乳由純服乳。

    國人多死。

    後有明醫。

    說乳為毒。

    教并令斷。

    國人并差。

    後王有疾。

    問藥所宜。

    醫更藥方以乳和藥。

    王嗔問彼。

    汝先所說。

    乳為毒藥。

    何故今者令和藥服。

    醫答王言。

    前為純服。

    國人多死。

    常純服之故說為毒。

    恐不能斷總令斷之。

    案實理者。

    有病宜服。

    有病不宜。

    王今此病宜和藥服。

    正所應可。

    佛言。

    我法亦複如是(雲雲)我初令皆服乳者。

    喻初說有。

    次教總斷乳者。

    喻次說一切皆空。

    後教有應者。

    況後說非有非空。

    法華玄贊一雲。

    法華亦雲。

    我等内滅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更無餘事。

    初時教也。

    我等聞淨佛國土教化衆生。

    都無欣樂。

    第二時教也。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

    第三時教也。

    即同金光明·解深密等三時教也(雲雲)與解深密等者。

    以涅槃經令同深密(今雲。

    前金光明文。

    雲亦說三時。

    亦深密三時故不别雲義同。

    涅槃無之故别示) 【章】瑜伽釋中(至)義意無别。

    鈔曰。

    五瑜伽釋。

    三時少異等者。

    瑜伽釋中說造論因明在世三時。

    滅後三時。

    故雲少異義意無别瑜伽釋曰。

    諸有情等無始時來。

    于法實相無知僻執。

    造二種業受三苦果。

    如來随機為說實相。

    令知諸法如是非空。

    諸法如是非有。

    既了諸法非有非空。

    遠離無知疑惑僻執。

    随種姓别起處中行。

    永滅諸障證寂滅樂。

    佛涅槃後魔事糾紛部執競興多生有見。

    龍猛菩薩采集大乘遣相空教造中論等。

    究暢真宗除彼有執。

    聖提婆等諸大論師造百論等弘闡大義。

    由是衆生複起空見。

    無著菩薩位登初地。

    證法光定獲大神通。

    請大慈尊說瑜伽論。

    顯場中道破空有執。

    (雲雲) 【章】由此誠證(至)非一非五。

    鈔曰。

    六示由此等證立三時教判。

    由者。

    第三啭能作具聲。

    謂由深密·金光明·涅槃等誠證三時之名。

    今為能作具。

    而今家所立三時教判意趣自成。

    又由者。

    第四轉為聲。

    謂為順助經說三時。

    今家不任文取。

    彰深意趣以别作所判也。

    又由者。

    第七轉依聲。

    謂三時名本在機别。

    經文在不定姓。

    意存定姓。

    今家所判定姓為本。

    意存不定。

    依托此等在不定性說三時名。

    立今家判三時也。

    此三意中。

    任意應取若以偏圓等下。

    略叙今家所判大意也。

    以者。

    第五轉。

    與故字同。

    如三十疏。

    雲如來說教。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故三時教即三品機。

    三品機器遍轉三個教時故。

    是所因聲也。

    偏圓機宜等者。

    若具作文。

    應雲偏機圓機及偏圓漸次。

    又機宜言通上下。

    一偏圓機宜謂定姓者。

    二機宜漸次。

    謂不定姓者。

    今應作四句。

    一者偏機非圓機。

    謂定姓被有教機。

    及被空教機二者圓機非偏機。

    謂定姓被中道教機。

    三者偏機亦圓機。

    謂不定姓初偏後趣圓者。

    今此所雲漸次第四非句非教時論。

    由深密經中就漸次機宜所說三時之名彰今家判頓·漸·不定機器總立三時教。

    故今雲若以偏圓乃至教但三時也。

    非一非五者。

    結與一時五時無誠證浪立非同日論。

     【章】上來總是述今文也。

    鈔曰。

    七結成。

    總是者。

    以何雲總耶。

    謂今家以一切機教判為三時之證文。

    今此述已。

    故彰非但約一不定姓機教判之證故。

    雲總是也。

     【章】略示教者(至)中道教故。

    鈔曰。

    自下述今文中。

    第三略示教。

    此即今家總攝一切正為教判。

    雲略者總略也。

    以一切但為三故雲總略也。

    此科文中有六段别。

    初标牒。

    二總略為三時。

    三明立三時教所為。

    四由此所為明中道教是第三時。

    五示今家教判。

    六與古說對叙結成。

    今即初·二也。

    四阿笈摩等者。

    舊四阿含也。

    瑜伽八十五(二丁右)說。

    契經者謂四阿笈摩。

    一者雜阿笈摩。

    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長阿笈摩。

    四者增一阿笈摩(乃至廣說)如是四種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