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第五

首頁
    。

    三舉今家釋。

    今即初也。

     【章】談古說者(至)資亦負焉。

    鈔曰。

    二談古譯說。

    此欲述今釋。

    先斥非古謬。

    古師解釋等者。

    總指舊譯釋家。

    别指真谛·淨影。

    但随己情者。

    此下正斥非。

    此四字正斥大旨。

    舊人不識西域相傳有一别論。

    但以自意成一解義故。

    雲但随己情。

    既無依據等者。

    斥不依西域相傳一别論義與體乖等者。

    如次委辨。

    或雲當體等者(至或兩體相違)此下文正舉古師随情為解。

    周記釋曰。

    當體彰名者。

    此當持業。

    從能依者。

    是亦持業亦有财釋。

    從所依者。

    此當依主。

    從數者是帶數。

    相應為号者。

    此即鄰近。

    問。

    古之所釋與今所釋。

    雖名自别。

    義即無差别。

    何故非之耶。

    答。

    偶雖相當。

    而無憑據。

    或于一法名就義釋。

    乃至亦名相違。

    為□□故今非之也(雲雲)今詳雲。

    周記不爾。

    古師雲當體彰名。

    是非當持業釋。

    今釋所言持業釋者。

    就體用不離彰名。

    約能持邊彰不離義名持業釋。

    約同所依彰不離義名同依釋。

    如下具釋。

    故古師所言非今釋持業也。

    又古師雲從能依以受稱。

    是非持業亦有财。

    今釋所言持業釋。

    非從能依以受稱。

    有财亦爾。

    若不爾。

    則持業·依主·有财三釋。

    以何差别。

    是故周記雲持業亦有财。

    所判未穩。

    又古師雲從所依以立名。

    是非今釋依主。

    依主·依士約能依邊立名。

    此今家所傳。

    故周記所判為不盡理。

    或唯識四末曰。

    即似舊言從所依得名(雲雲)章主既雲似。

    然周記雲當。

    似與當意不同。

    自可知也。

    次章文雲依謂能依。

    故雲當者不是也。

    古師所言不辨體用不離及能所依·能所有别。

    是皆不識西域相傳之所緻也。

    故上章文雲義與體乖。

    遂成疏謬也如是種種解釋不同下。

    章主判古說。

    文有二。

    初正判斷。

    次述古說謬之所由。

    今雲如是種種等之八字。

    結上标牒起次判文。

    并率己情等者。

    正判文也。

    謂古師不識西方立六個釋解名句義。

    任自己情設種種釋。

    雲當體彰名等。

    自情所發非但六故。

    所解釋亦自不同。

    是皆不識西方有立别論名六合釋之典據之所緻也。

    故雲未為典據也。

    諸師紛亂等者。

    叙不由西方典據之弊。

    諸師自情各各不同。

    所解亦異。

    不識西方典式。

    以何為定量判斯異解。

    互起異端。

    诤論遂不得止。

    異端者猶雲異心。

    令後學徒等者。

    謂古師所解不由西方。

    任自性故。

    诤論是非遂不決擇。

    後學徒泣多岐。

    鴻疑碩滞。

    何時得止。

    故雲無可從受也。

    皆由翻譯之主等下。

    二叙古謬之所由。

    謂舊譯人師皆自胡國出。

    故不善西方言音。

    無識斯六合釋典則。

    語言設且通同。

    遂無彰玄之方便。

    是故師資共失義。

    故雲師資堕負也。

     【章】論今釋者(至)娑者合也鈔曰。

    自下此門大段中。

    第三叙今家相傳軌式。

    此中大分有四。

    初标牒釋别論名。

    二總釋。

    三别釋。

    四結略(初中有二初标牒别論。

    今者下是也)今釋者。

    對古說作是牒。

    西域相傳者。

    大唐遍覺三藏西遊之日。

    既在西方存此相傳。

    六合釋必在八啭聲處。

    即彼土聲明記論之法攝。

    故雲西域相傳。

    皆依别論者。

    謂總解諸法中義。

    皆立一個之别論而解釋。

    周記曰。

    西方别傳别有立論釋。

    此釋名六合釋論(雲雲)今此雲别論者。

    此六合釋論。

    即彰今釋與舊師别也梵雲殺三磨等下。

    次正釋别論名。

    周記曰。

    殺三磨娑者。

    梵具雲殺婆。

    存文略故俱雲殺也(雲雲)今雲。

    梵音殺三磨娑。

    此雲六合。

    于印度立别論。

    其數既六。

    故以六名。

    以任自性設數多釋。

    豈可為典式乎。

    故以古說為疏謬也。

     【章】諸法但有(至)無一義名鈔曰。

    此下今釋之中。

    第二總釋六合。

    此有二。

    初辨六合釋所在。

    二明設六釋相。

    今即初也。

    有二義已上等者。

    正彰六釋所在。

    三十論疏(二雲)言無為者。

    是非六釋。

    無二義故。

    如雲鹘路破。

    雖有三字。

    共目一色。

    無别體義不可别釋。

    以無合故(雲雲)謂設六釋。

    由多義濫。

    以六釋決判義相當處。

    非拘字多少也。

    然離合法戒中。

    雲若單一字名即非六釋。

    以不得離合相故。

    此等釋皆就字多少辨六釋。

    大為疏謬。

    不識今家章疏之所緻也。

    為名者等者。

    名之言必但非二字所成名。

    集法滿足句亦在此名之言。

    如上既辨。

    須審察焉。

    如三十論疏中。

    釋謂異熟思量及了别境識之句以六合釋。

    即在多名身中而用六釋。

    并讀可知唯一義名下。

    示無六釋處。

    一義為名等者。

    如顯揚十二說随義名者。

    謂質礙故名色。

    領納故名受。

    能照能燒故為日。

    如是等名(雲雲)今謂是等皆一義名。

    非質即礙故名色。

    亦非質之礙故名色。

    非領之納故名受。

    領即納故名受等。

    自應準知。

    質是色。

    礙亦色。

    領是受納亦受。

    無以何應分之由。

    即是一義句。

    故雲不從他法而立自名。

    二義為名等下。

    示六釋之所為。

    謂于一名上若有二義。

    必有疑難。

    為令決了立六釋判。

    如雲有漏。

    若言有言雲欲色有果。

    漏之言雲煩惱。

    則有之漏。

    依主釋。

    又若言有言是能有。

    即随增義。

    漏言煩惱。

    則持業釋。

    決如是濫。

    是六合釋所用。

    故六合下。

    結二義已上有六合釋也。

     【章】初但别釋(至)後乃合之鈔曰。

    自下總釋中。

    第二明設六釋相。

    此中有四段文。

    初略明離合相。

    二廣明。

    三簡濫。

    四由義示别名。

    今即初也。

    大抵用六合之法。

    初作離釋。

    次成合釋。

    随離釋别合釋亦自為别。

    于其别處立六個釋名六合釋。

    如對法疏一解論題。

    初廣散釋。

    次略合釋。

    由無著論。

    言為簡聲聞阿毗達磨。

    複舉大乘雲大乘阿毗達磨。

    則大乘是總。

    阿毗達磨唯此别名。

    大乘之阿毗達磨。

    依主釋也。

    此初離次合之式法也。

    又此大乘等本佛經稱。

    彼是所集。

    論是能集。

    論以大乘阿毗達磨為集名為彼集。

    有财釋也。

    若說論是大乘阿毗達磨之能集名為彼集。

    依主釋也。

    具如對法抄首。

    是亦初離次合。

    由離合異之式法也。

    近來我朝學者。

    讀今家章疏。

    不辨無持業·依主之名處。

    亦由離釋而合釋有異。

    不須離釋。

    浪但作為合釋。

    皆是妄謬矣。

    蓋夫新譯論疏之名句。

    一一無不六合八啭處故。

    以六合八啭不研究。

    則大失于本旨。

    學者須審察焉。

    今此所言别釋二義等者。

    此示離釋法。

    後乃合之者。

    示後必用合釋也。

     【章】如說佛陀(至)此别解已。

    抄曰。

    設六釋相之中。

    此下第二廣明離合相。

    此中文三。

    初示離釋之相。

    次示合釋相。

    三結歸六合釋。

    今即初也如說佛陀等者。

    且舉一物示離合例。

    是非就佛陀言示例。

    但就覺者翻名而示。

    又可。

    對次所雲雖二字若一義無六合。

    今亦示二字梵名立二義則有六合者是主義等者。

    下正離釋。

    主是人。

    人是五蘊假和合故。

    雲通于五蘊。

    覺是察義下。

    明覺言非人。

     【章】有覺之者(至)故名為合抄曰。

    第二示合釋相。

    前離釋中雲覺是智義。

    者是主義。

    覺與者既是别物。

    今合立名有何所由耶。

    有此疑故。

    今文合釋通彼疑也。

    謂覺察是能覺能用者。

    是持用人體。

    有言彰人有用。

    以主者體有能覺用。

    立名雲覺者。

    若雲覺智五蘊一分故非别物。

    則五蘊體持能覺用。

    此合釋持業釋。

    五蘊亦用。

    能覺亦用。

    同依一大牟尼體。

    則同依釋。

    又若言能覺但在果位。

    五蘊通二位之名。

    覺是用。

    者是體。

    于此義邊以能覺為他物。

    則自從他财而立已稱雲名覺者。

    有财釋。

    今文以有覺者釋覺者名。

    為彰上離釋中所雲。

    者言通五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