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卷第五

首頁
    。

    不分為二釋也。

    又按。

    章主就立依主·依士二名。

    而恐後來謬為二釋。

    為是今釋主與士之言名設兩釋。

    初不約喻。

    二約喻釋。

    初釋主言有二中。

    第一不約喻義。

    如雲邊主中主。

    此非約喻。

    約法作言主也。

    第二約喻義。

    如雲主人公辨真。

    是約喻就人作主言也。

    次釋幹言有二中。

    第一不約喻約法體名為士夫用也。

    第二約喻就人作士夫用之言也。

    此中以一切法法體有用約法言。

    如農夫耕作禾稼等名士夫用。

    又以人作功用約喻言。

    如作意心所有警發用雲士夫用。

    由如是道理。

    主與士全是一體。

    同具人法義。

    彰自能依他之義以立名也。

    問。

    主士之言具人法二義。

    則何故舉依士·依主兩名耶。

    答。

    主謂法體。

    士謂功用。

    自能依他。

    有依體有依用。

    故立依士·依主兩名。

    雖爾體用不離同一處故。

    是非二個釋也。

    問。

    依法體之釋自可知焉。

    依功用之釋如之何。

    答。

    如八轉聲中第三具聲。

    多是依士釋也。

    三十疏等。

    第三啭上依釋也。

    如雲由擇力所得滅名擇滅。

    又雲能成之論依士釋也。

    又同大疏中。

    雲由旨因由。

    第三啭聲攝。

    皆是由功用立名故雲依士釋。

    無體則無用。

    故全同一釋也。

    且就别言。

    則應如是。

    第六屬聲能依義。

    第七依色能依義。

    多分由法體故。

    雲依主釋也二釋亦爾者。

    近來神光釋曰。

    二釋亦爾者。

    此亦前持業釋中。

    說諸論之中多多持業。

    少名同依(雲雲)今雲。

    此釋不爾。

    二釋者。

    一不約喻。

    二約喻之兩釋也。

    亦爾者。

    例釋主言立不約喻與約喻二釋。

    由上來所明道理。

    依士·依主同一體義。

    自可知已。

    大唐清涼同師·宋永明禅師·明藕益禅師等。

    以勝劣分士·主。

    是為二釋。

    悉皆不知西方一個别論名六合釋為如是謬而已。

     【章】于論名中(至)類亦應知鈔曰。

    此下四舉例示。

    此中有四。

    初舉攝大乘論而例。

    二以成唯識例。

    三以成唯識論例。

    四以眼識例。

    今即初也。

    此初之中有二文。

    初本釋相對釋。

    二理教相對釋。

    今所牒文有此二文。

    于論名中等二句标牒。

    應冠二相對釋之首解以本經中等者。

    正本釋相對。

    此意言。

    攝大乘三字。

    本經阿毗達磨經中攝大乘品。

    此攝大乘品名攝大乘。

    此論解彼等者。

    今無著所造言論。

    解彼攝大乘品。

    名攝大乘論。

    謂論一字在無著言論。

    攝大乘三字是本經名。

    此無著言論依他阿毗達磨經攝大乘品立名也義可應言等者。

    已上離釋已。

    已下合釋依論大乘品等者。

    依望自無著言論而可言他。

    所主法體攝大乘品。

    立論名雲攝大乘論。

    依主得名。

    若雲依攝大乘品功用。

    則是依士釋。

    依他法體及依他功用義。

    以雲依主亦雲依士也若許論亦名等者。

    以攝論二字教理相對而釋。

    此文甚難了。

    今助文解雲。

    若以許攝言不見攝大乘品之攝。

    而以攝言為論中事。

    論言亦有名攝。

    則攝言通言論中所诠理。

    論言是能诠言教。

    依攝大乘(論中所诠理)之論教。

    依主釋也。

    文中有離釋合釋。

    準例應知。

     【章】唯識之成名成唯識抄曰。

    二以唯識言例謂依唯識理之能成言教唯識二字所诠之理。

    成之一字能成之教。

    依他法體唯識之理之能成教。

    名成唯識。

    依主釋也。

     【章】以理為成(至)亦是依主抄曰。

    三以成唯識論而例。

    以成唯識三字為論中所诠理。

    離成唯識理外别無論中所诠理故。

    論是能诠言教。

    依成唯識之論。

    依主得名。

    謂論中成唯識理。

    是為他體。

    言論由是起。

    則依主釋。

    又以成唯識理為功用。

    言論由其功用起。

    則依士釋也。

     【章】于識名中(至)類此應知鈔曰。

    四以識名例。

    識名者。

    諸八識名。

    此四字标如名眼識等者。

    眼根他法體也。

    由是之識。

    依主得名。

    如前已辨。

    又眼根是能照之用。

    由此用之識。

    依士得名。

     【章】有财釋(至)不及有财抄曰。

    别舉示中。

    第三有财釋。

    此中有四文。

    初牒本名。

    二示不用異名。

    三釋有财名。

    四指示例。

    今即初文也。

    有财釋者四字。

    舉本名也。

    亦名多财等者。

    二示不用異名。

    今雲。

    雖有财。

    若少财。

    世人不名有财。

    故雲多财則是有财。

    自可知焉。

    不及有财者。

    彰有财釋實義。

    意言。

    有财多财雖是一。

    此釋名以能有為要故。

    今雲不及也。

    問。

    何故雲不及有财耶。

    答。

    有者能有之義也。

    能有者。

    能自在之義。

    若人于自居處積集無量财寶。

    雖然于此金銀不能自在用是。

    世人不稱有财之人。

    又若雖于自居處無畜一錢。

    能自在用他處财。

    則人皆稱雲有财之人。

    今有财言亦複如是。

    如次具辨。

     【章】财謂财物(至)而為名也抄曰。

    三釋有财名。

    财物者。

    今雲功用雲财物。

    若無功用物。

    非财物也。

    自從他财等者。

    以此釋為有财釋之要也今謂他财者。

    他有功用喻以名他财。

    自從他财用立名。

    問。

    若爾。

    與依主何别。

    謂依主自依他體處立名故雲依主。

    有财不爾。

    以能有為有财。

    以能依為依主之依。

    以是為别。

    能有以他物用為我物用也。

    以他用屬己義邊立名。

    他用全為己用義名為有。

    譬如所驅役他人屬己為己用名我能有僮仆。

    如世有财等者。

    世人持财用名為有财。

    持财之體不名有财也。

    今亦如是。

    自持他用。

    從他财用而立己稱。

    名為有财也。

     【章】如谕名中(至)故有财釋。

    抄曰。

    四指示例。

    此中有三。

    初以阿毗達磨集例。

    二以成唯識論例。

    三以對法藏例。

    今即初也今以彼大乘等者。

    為集者。

    所集用也。

    謂以所集用名能集論名雲集論。

    此即能集論自從他所集用而立己論稱名阿毗達磨集論也。

    周記曰。

    章如論名中(至)阿毗達磨集者。

    問。

    阿毗達磨以為所依。

    依主釋亦有何過。

    答。

    理實亦複。

    俱舍頌說攝彼勝義依彼故。

    此立對法俱舍名。

    攝彼勝義者。

    有财釋。

    依彼者。

    即依主釋。

    即依主亦無妨矣(雲雲)今雲。

    周記所言未了。

    謂大凡六合釋随離釋别。

    或有依主·有财兩釋在。

    或餘釋亦得故。

    不可言必有依主處定有有财。

    随得名離釋别。

    有無并不可決定。

    縱俱舍論名雖有兩釋。

    以是不可例同于一切。

    如眼識等名。

    豈有從他财立己名義耶。

    故周記所言未穩。

    又曰問。

    依主·有财兩釋何别。

    答。

    以己依他而立自稱。

    名為依主。

    以他屬己用标自名。

    即有财釋。

    又如雲阿毗達磨集論有财全取他以标名。

    依主釋者自他兩義立号(如雲眼識等)更撿俱舍雲。

    以又全取他名名全分有财釋。

    自他兼取名一分有财釋(如雲阿毗達磨集論。

    如雲乘大性有财釋。

    雲雲。

    已上周記)今雲。

    此中一分有财之名。

    恐未穩也。

    二十論疏雲乘大性有财釋。

    是全分有财釋也。

    乘言通能所。

    所乘是所化生及教理行果之一分也。

    能乘即大性。

    今取為自所乘名。

    此即自從他能乘即大性财物而立己稱。

    有财釋。

    乘大二字全他财物。

    今日有其财物故。

    是全分也雲阿毗達磨集論亦是全分有财也。

    問。

    持業·依主·有财三釋之别如何。

    答。

    持業一體持業用(同依二用依一體)依主以自能依他體(依士以自能依他用)有财取他用屬己。

    (屬者能有。

    多财雖有财。

    能有之義不彰故不取) 【章】此論以唯(至)亦有财釋抄曰。

    二以唯識例示此論以唯識等者。

    唯識謂本經唯識之理。

    成者。

    三十本頌能成本經唯識之理故。

    三十本頌名成唯識。

    故成唯識三字他功用。

    爾今取名此釋論。

    故有财釋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