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三俱具足。
意識必三俱具故。
然今所證成任運不作意意識。
故三之中但取自性分别。
自性是任運分别故也。
二解之中取舍應任意也故眼俱意等者。
章主文。
結同緣意名率爾也。
秋篠曰。
總說率爾有其三種。
謂五識率爾。
俱意率爾·獨意率爾。
今此舉初與二。
(雲雲)
【章】此既初緣(至)希望境故。
鈔曰。
二辨尋求心此既初緣未知等者。
示率爾起尋求相。
初緣者率爾也。
周記曰。
未知何境等者。
問。
既言未活善惡。
不起尋求。
決定理應知善知惡。
若爾應名染淨心。
何名決定耶。
答。
此但知染淨。
而心未起染淨。
故亦無失(雲雲)今雲。
此問答尤妙。
與欲俱轉等者。
明尋求相。
【章】既尋求已(至)印解境故。
鈔曰。
三辨決定心。
識知先境者。
此四字決定心之相。
謂尋求已後是意識相。
如先已明。
瑜伽三說。
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
唯應說緣現在境(雲雲)識知者印解先境者先所尋求境。
次起決定等者。
此文應意續上句尋求已句而解。
具作文則應雲既尋求已次起決定識知先境印解境故。
又言。
識知先境者是尋求已之相。
識知者非印解。
但知先境已相。
次起決定下正決定相。
印解境故四字釋決定相。
二解之中後解為勝。
【章】決定已識(至)染淨心生。
鈔曰。
四辨染淨心相。
識境界差别者。
識謂谡了。
境界者先印解境。
差别者染淨差别。
是辨決定已之相。
取因等相等者。
正是染淨境相。
即起染淨心也。
等言等取耶因·俱相違因。
瑜伽三(六丁)說*耶·正·俱相違行因相。
由思了别。
謂邪·正等行即身語業。
是行之因即善惡境。
由了此境相等故。
思作諸業起善惡等事。
故言取正因等相。
于怨住惡等者。
秋篠曰。
于怨住惡等者。
于所憎境起瞋等染于可愛境起貪等染。
或翻是起無瞋等淨。
于可憎愛能忍能離故于中起舍住平等心也(雲雲)染淨心生者。
明非但知染淨染淨心生為染淨心相。
謂非染淨并生。
由先決定或染或淨随應心生雲染淨心生。
【章】由此染淨(至)名等流心。
鈔曰。
五辨等流心相意識為先引生眼識等者。
秋篠曰。
等流心有三類。
謂五識等流·同緣意識等流·獨生意識等流。
文雖無别說理唯必應然。
中間三心多唯意識。
其類有二。
謂五後意識·獨生意識。
以義而準。
尋·決二心亦有五識(雲雲)今雲。
如成唯識五說。
有義六識三性容俱。
率爾·等流眼等五識或多或少容俱起故。
系示圖雲。
PICT71058101.GIF/PIC
順前而起者。
順謂等也。
等前(前念相)而流為等流心。
【章】如眼識生耳等識亦爾。
鈔曰。
六類釋耳等。
今且所說。
約眼識生五心次第相說。
約耳等識生說五心次第相生亦複如是。
故雲亦爾。
【章】第三八識(至)非恒續識鈔曰。
自下第三門。
此中大分有四文。
初标牒。
二由文而說。
由瑜伽而釋。
三盡理而說。
四判前科明六識具心多少。
今即初·二也。
瑜伽第一者第一卷(八丁右)之文。
不說七八者。
第七末那雖有染淨轉易之義而恒相續前後相似。
故不說五心。
若第八識恒時相續一類無記。
無改轉義不立此五。
但前六識有三性轉易之義及間斷心。
由是說五心故瑜伽中但言六識不說七·八(雲雲)(已上秋篠)今雲。
不說七八者。
非雲七·八全無五心。
盡理明。
七·八亦有爾。
伽文由粗相但有六識。
今彰此義雲不說七八也。
秋修釋雖說七八全無前六必有盡理。
未彰次又間斷識方有五心與不說七八之釋義别。
故秋篠釋此文不盡理也又間斷等者。
前六識雲間斷識非恒續識。
有間斷故方具此五心也。
(此彰但間斷有五心。
成此義故雲又也)
【章】然第七識(至)可說具故。
鈔曰。
此下第三盡理而說。
此中有三文。
初約未轉依明第七識有後三心。
二約界初生明第八識有四心。
三約界初生及轉依位明第七識(具心多少)今即初也緣境恒定者。
第七識未轉依位恒決定緣第八見分。
此彰無率爾。
任運微細者。
彰無尋求心。
第七任運故無尋求。
微細故無三性轉。
尋求分别之心三性轉粗相故。
一刹那中等者。
彰此第七雖有三心非前後起于一念中此後三心具。
【章】第八不爾(至)無欲俱故鈔曰。
二約界初生明第八識有四心具。
謂因第八有除尋求所餘四心。
界初生等者。
于三界中有易界地受生。
其時有色與無色境有寬狹。
故至受生改易必有率爾有色無色等者明有率爾由決定染淨等者。
周記曰。
境有新舊等者。
由于三界生前後别。
總合而言。
具足四心。
初生界時有率爾故。
約刹那說。
但有三心。
于境無疑名為決定。
是無記性。
名為染淨。
是故前類故即名等流。
第七品亦爾(雲雲)(已上周記)境有新舊者。
示有率爾亦有決定。
易界地時第八所緣三種境有新舊故。
若新則起率爾若舊無率爾。
但決定染淨心或前後相望等者。
明釋等流三心具。
唯無尋求者。
第八識不與欲等俱故。
無希望等無尋求心。
【章】因第七識(至)有率爾。
鈔曰。
三約界生及轉依明第七識具心之相因第七識四字标也。
界雖初生下約界初生時第七識而明。
境恒一類等者。
無始時來一類不易。
以第八見分為所緣境故無率·尋二心。
一類不易決定心起。
起我法執故唯染。
此染淨心等流心者念念相續可知。
初轉依等下約轉依位第七而明。
見道初無漏時第七識初轉一分平等性智。
故為有率爾。
此轉依初一念除尋求等流三心具起。
所緣境即第八見故初決定已。
無尋求心唯淨轉故初一念淨。
是初念故無等流心。
率爾心起同一念即決定染淨心起。
故雲即是等。
第二念後等者。
第二念已後類初念起相續。
有等流心是時三心具。
前三心中第二念後無率爾心。
故前二決淨今是起等流也。
或念念有率爾則可謂四心。
二念義合等者初念與第二念合說有四心也。
由是則第二念但三心生也。
周記釋同是。
或第二時等下明第二念已去出觀已複入觀時具心。
更起淨識者更謂再也。
秋篠曰。
或第二時更起淨識者。
若中間息後更起時初念即具四。
是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