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則不說。
決定後及染淨後不定理皆通故如伽抄說(雲雲)今雲。
此立他亂自不亂之證五識率爾。
第二念五俱意尋求故。
五識亦見聞未了尋求。
然尋求後或散亂緣餘境。
或且眼識于色境雖自不亂。
餘耳等随一生。
是即他亂也。
【章】故尋求後(至)即起決定鈔曰。
二示尋·決間亂起。
或八餘心者示他亂相。
尋求心後必應起決定中間隔亂不起決定餘耳識等生起率爾等雲入餘心。
秋篠曰。
入餘心者染淨等心也(今雲。
此釋不是。
謂今所明門他亂自不亂也。
故入餘心者他識亂也。
若雲染淨等心入餘心則可謂自亂也。
不合次句故為不是)或起決定者示自不亂相。
尋求次起決定即不亂。
雖起餘心等下明從他亂起自不亂相。
他境非上勝等者。
恐識字脫。
應作他識境欤。
意言。
尋求後起緣餘境心中間隔亂時。
其他識緣境若非強勝。
不能引脫自識。
引脫者易遺雲脫。
引者被引自識易遺雲引脫。
今彰他識境非上勝則不能自識被引他識易遺也。
他識久不生下明雖他亂境劣弱故卻作自不亂。
他境非上勝故。
他識不能久曆多念生在。
複卻自不亂心起也入眼識決定者。
示還作自不亂。
決定起時或還等者。
示卻入眼識決定。
其決定起時有二個相。
一者他識久不生故複還起眼識尋求引決定生。
二者他識久不生故眼識即起決定。
【章】決定為因(至)更不别說鈔曰。
三示決·染間亂起。
染淨起位等者。
示他識既滅自識入染淨位有二個相。
一者他識既滅自識還入決定引染淨心。
二者他識滅自心即起染淨。
下皆準知者。
明次染淨·等流間有他亂亦有二個相。
【章】許多念故(至)亂自不亂鈔曰。
四示染淨·等流間有他亂。
許多念故者。
秋篠曰。
眼識染淨心難生故多念相續。
此依正義許五識有染淨心故。
眼意二識等者示等流相。
且舉眼識等流令知耳識等流等故雲乃至。
意識必與五識俱起有尋求·決定·染淨·等流四心故雲眼意二識等也。
【章】三自亂心(至)下皆準知。
鈔曰。
此下明不亂生中第三門。
此中有五。
初标牒。
二明尋求心時自亂。
三明決定心時自亂。
四明染淨心後自亂。
五結成。
今即初·二也。
自亂心不亂者。
秋篠曰。
謂耳等識雖不聞生。
而眼識中餘境雜起。
餘境心滅還起自心。
故雲自亂心不亂也(雲雲)如眼先觀等下二示尋求自亂。
見像色已等者。
示自亂已作心不亂。
像色者一上好像色即自亂像色。
卻觀衆色者歸先見一大衆色也。
即示還作心不亂也。
或卻起尋求下示作心不亂有二個相。
一雲。
卻觀一大衆色不起率爾。
未能熟還歸本故尋求。
而後引決定。
以許尋求二句明自亂已後還本尋求無有過失。
或即起決定者二個相中第二相。
二雲。
先率爾後若久尋求已将熟時。
作自亂已還歸心不亂。
則不起尋求即起決定也。
【章】或從初心(至)始起染淨。
鈔曰。
三示決定已自亂相。
初心者自識率爾心也。
至決定已者。
明初心至決定心不亂。
複見火色等者。
示決定後自亂相。
随多少心者。
自亂後多念少念随應有别故雲随多少心。
既是火已等下示還歸心不亂相。
卻觀衆色者先所言如眼先觀一大衆色之衆色也。
次亦同是還歸前也。
始起染淨者。
此亦有二個相。
準上應知。
上既雲下皆準知故今略。
一雲卻起決定引生染淨。
二即起染淨。
【章】染淨心後(至)亂心不亂。
鈔曰。
四示染淨後自亂。
終七字五結成。
或觀雲色下三句示自亂相。
卻觀衆色二句示還歸心不亂。
皆準前說者準前示二個相。
【章】上來明不(至)亂心亦亂。
鈔曰。
自下第五門大段第四明亂生此中有四。
初結前生後。
二分科。
三明他自并亂。
四示自與心亂。
今即初·二也。
【章】他亂自亦(至)尋求決定。
鈔曰。
此下三明他自并亂。
此中有五。
初示且以眼識緣像色為自識。
二示他耳識亂起。
三示他鼻識亂起。
四示他舌識亂起。
五示他身識亂起已。
還歸自眼識亂起。
一心下皆有自亦亂相。
謂他亂者他識亂自識生次第。
又自亂者五識中各自識亂五心次第生也。
今即初二也。
别有色至下二示他耳識亂起。
像遂放光等者。
示他亂後還歸自識亦自亂。
後複起率爾等者。
逢像遂放光時像先已見故不起率爾。
故雲起前尋求。
然放光今新見故起前尋求後複起率爾·尋求·決定也。
【章】複别有香(至)至染淨心鈔曰。
三示他鼻識亂自亦亂。
初三句他鼻識亂。
像光變色等四句自亦亂相。
像光變色等者。
像光先已見故至決定心如前。
今逢變色。
是既新故決定心後複起率爾等。
是名自亦亂。
【章】複值上味(至)尋求決定鈔曰。
四示他舌識亂自亦亂。
複值上味下他舌識亂也。
多少心已者。
五心中或二三等多少心随應起故雲多少心已。
卻觀像光等者明自亦亂相。
光或大小。
今新。
故複起率爾等。
【章】如是乃至(至)名之為亂。
鈔曰。
五示他身識亂自亦亂。
如是者承上。
乃至者略中間。
謂今此所叙就眼識為自以餘耳等識為他而論。
複以耳為自以其餘為他等自準可知。
今略此等故雲乃至。
複觸妙觸等者他身識亂起相。
卻觀像光等者自亦亂相。
光即離質等者。
是既新故複起率爾也。
或二或三等者率·尋二為或二。
率·尋·決為或三等。
名之為亂者結他亂自亂二。
【章】若連次起(至)餘心例然。
鈔曰。
翻示不亂。
前亂相一一下應置此不亂文此翻自亦亂也。
餘心例然者。
今就五識而論。
于觸生意及五俱意而論亦應例知。
問。
等流心後更起前四心耶。
答。
秋篠引元曉金鼓經疏雲。
等流五識無間不起尋求·決定。
所以爾者。
生已決定方起染淨。
染淨心後起等流。
故知此無間還起染淨心等。
如金鼓疏。
今章家意無分明文。
唯義而言。
許等流心是多刹那故。
等流後更不起前心(雲雲)今詳曰。
秋篠所言尤善。
元曉說失五心實義。
等流心後逢别境界。
率爾等生别五心次第生等流無間還起染淨心等者甚不是。
若染淨中随一染一淨等流無間起則可。
謂等流非名染淨。
等流已前一染一淨偏增起已念念相續。
是等流。
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