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言聞法熏習等者。
第六意識與耳識俱聞淨法界等流教法意識與思俱起熏習。
此相似觀現前立少物故觀心有所得。
非實住唯識。
故雲種類唯識之相。
乃至爾時等者。
明入見道悟達圓成實性。
乃至者略文。
爾時者若時。
猶雲有一時。
平等平等等者如與智冥合平等平等此雲無戲論無所得。
此即無分别智生起已相。
此名爾時住唯識即悟入圓成實性也。
【章】又雲名事(至)即入三性抄曰。
二攝論第二文(無性)文意如前釋。
【章】初半頌悟(至)圓成實性抄曰。
下章主文以論文為三性文。
如文可知。
【章】成唯識雲(至)三處不同抄曰。
三成唯識文第八卷(二十一丁)文也非不見真如等者厚嚴經頌。
說見道位相。
不見真如者示真見道而能了諸行等者示後得智悟淨依他。
如是上下二句章主文也。
三處者攝論二文唯識一文。
【章】攝論初文(至)方悟三性抄曰。
此明所觀性中第三判三文成所觀性。
暖頂二位等者四尋思觀忍第一法等者四如實觀。
餘文可知。
【章】雖有三文(至)二者相似抄曰。
第四立二觀而判諸文。
此中有五。
初舉二觀名。
二判成唯識文。
三判攝論初文。
四判攝論後文。
五會違。
今即初也。
三文者攝論二文唯識一文。
實證者實證觀。
謂初地上無所得觀相似者相似觀。
謂地前有所得觀。
【章】成唯識中(至)計所執無抄曰。
二判唯識文。
成唯識中者。
厚嚴經非不見真如文也實親證者實證觀也。
無漏二智者根本後得二智。
真俗前後者根本智為前。
是證圓成實真智。
後得智為後悟淨依他俗智不見二取者。
悟計執本來都無故離能所二取相。
此名證計執無。
三十頌說。
若時于所緣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雲雲)此即見道實證相也。
【章】無法體無(至)遍計所執抄曰。
下寄難成無法等者計執本來都無雲體無。
智何所證者。
以根後二智證計執無上文既明計執體無如何證之耶此難意也。
心所變無等者難救成。
若以心所變無雲證執無則不爾。
心變無說意不壞法現前故。
第六意識無之相分依他起攝。
非證執無。
亦應非證真如理無絕言真如理上計執都無圓成實攝。
如何悟依·圓外說證計執無(雲雲)但于依·圓二性不見能所取(此即悟計執本來無也)。
【章】然正體智(至)證計所執抄曰。
此通難文。
難雲。
若言根·後二智俱證所執無。
則何故諸處雲證真如智證所執無耶。
今文通此難。
如文可解。
【章】雖見道前(至)方名證得抄曰。
此通伏難。
難雲。
地前加行位既觀二取空。
何必雲見道證二取無耶。
今文通意雲。
雖見道已前亦不見二取未親證得依·圓二性。
加行位是似觀。
不雲證計執無也。
故于初地等二句結判成唯識意。
由上來所明意。
成唯識意于初地方名證得三性。
【章】攝論初文(至)故據實說抄曰。
三判攝論初文。
此文由實·似二觀說。
謂悟圓成據實觀說。
悟依·計二性據相似觀。
相似悟者有所得觀悟。
長時多分等者。
周記曰。
暖·頂·忍·世第一法通此四位思惟二性(計依)名雲長時。
忍·世第一少時亦有悟圓成。
所以二性名多分也。
短時少分者。
世第一法名為短時。
忍位名為少分(雲雲)(今雲。
周記辨大好)仲算大德雲。
短時屬時少分屬觀(雲雲)子島評是為好。
今詳雲。
少分者示忍位四如實觀中有相似觀圓成實性。
又由周記可雲長時即多分亦短時即少分。
亦非親證等者。
彰加行位少分觀圓成有所得相似觀。
故據實說者。
由上來所明理故。
此攝論文據初地上實證說。
【章】攝論次文(至)實未悟入鈔曰。
四判攝論後文。
此後文意據地前相似悟入三性觀說創觀名事等者。
四尋思觀。
觀假有實無名悟入所執次唯觀有識等者。
明四尋思觀依他性。
雖未證實等者。
未證實淨依他故雖難名悟依他。
今具就相似有所得觀行名悟依他。
如實智位等下。
四如實觀觀境離識非有識亦非有。
此且名雲能所二取。
然帶空有二相故此名相似。
餘文由此意可解也。
【章】攝論據相(至)皆準此釋鈔曰。
五會違私記曰。
攝論二處文為初修業人約相似觀。
故說别悟入三性。
初修業人先悟識後悟深故。
又成唯識論文為久修業人約實證觀先悟圓實。
次自悟依他。
其二中悟計執。
(雲雲)
【章】第八諸地依起者鈔曰。
自下第八門。
此中大分為四。
初标牒。
二分科。
三明依身。
四明地起。
今即初也。
此門明修唯識觀人身心。
諸地者修觀心之依地。
諸言通下依起。
起言亦通上地。
具言地起諸依起。
依謂修觀者依身。
起謂初起後起由依身有别。
今明是故雲諸地依起也。
【章】此中有二(至)後時地起鈔曰。
二分科。
【章】依身者名(至)唯欲界故。
鈔曰。
三明依身。
謂修唯識觀依身初起後起有别今明。
此中大分為二。
初頓悟人依身。
二漸悟人依身。
初中有四。
初總明有無漏觀依身初起。
二舉其證。
三别明有漏觀依身後起。
四别明無漏觀依身後起。
今即初也。
初起依于等者。
修唯識觀初起非極勝心不能發心。
唯欲界身有勝慧勝厭故。
依此身得。
私記曰。
初發勝心。
是極難故。
依有勝慧勝厭之處。
初發大心(雲雲)創發勝心者。
創發有無漏勝心也。
【章】顯揚等說(至)出世現觀鈔曰。
二舉其證。
欲界初起之證論第十六(十六丁右)文也。
極戚非惡起者。
地獄不起現觀。
苦受恒随故不能入三摩地也極欣非上二等者。
色無色界亦無現觀。
欣掉重故厭羸劣故雲非上二。
唯欲界人天有勝厭故。
佛出世令現觀。
佛出世現觀者。
三十論疏(九末七十二丁)曰。
唯欲人天趣有佛出世能起現觀末法亦得有。
佛出世攝故。
無佛世(佛出世已前)不得。
無說法者令生厭故(雲雲)。
【章】初地已前(至)得有是事鈔曰。
三别明有漏觀依身後起初依已前者。
除加加行資糧位中何故除四加行位。
謂四加行位菩薩不生無色為正義故除也。
如燈辨一切容得者。
除四加行位餘資糧位初地已前。
三界有漏地依身緣自他一切法容得修唯識觀也。
許毗缽舍那等者。
許者今所引毗缽舍那文瑜伽六十五說。
故雲許也。
毗缽舍那菩薩者。
伽雲毗缽舍那行菩薩。
即資糧位菩薩毗缽舍那此雲觀。
觀謂慧也。
資糧位菩薩未能得定。
由聞教法聞思慧增。
故随所行名毗缽舍那行菩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