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彼名同也。
玄贊四曰。
同名菩薩得受記别(雲雲)故佛一言等者。
佛說我等與佛平等無二之一言含二種益。
二益者。
一諸聲聞得同體意樂。
二菩薩得授記。
【章】九化故如(至)而般涅槃鈔曰。
此第九義。
玄贊立理曰。
耽三昧酒醉逸而卧。
後從彼起方發大心。
皆佛菩薩之所化作。
若不爾則實入無餘依涅槃。
身智都盡。
後從彼起法從何生。
故知是化(雲雲)此成化作理。
【章】雲何已成(至)之涅槃故鈔曰。
此寄難答成第九義。
即為調伏下答文。
佛菩薩等自化等者。
瑜伽攝決擇分(第八十卷五已下)說。
世尊多依此回向菩薩聲聞密意說言。
總類善男子。
若有善修四神足已能住一劫或餘一劫。
餘一劫者。
此中意說。
過于一劫。
彼雖如是增益壽行能發趣阿耨菩提。
而所修行極成遲鈍。
樂涅槃故不如初心始業菩薩。
彼既如是增壽行已。
留有根身别作化身。
同法者前方便示現。
于無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由此因緣皆作是念。
某名尊者于無餘依涅槃界已般涅槃。
彼以所留有根實身。
即于此界贍部洲中随其所樂遠離而住。
一切諸天尚不能睹。
何況其餘衆生能見(雲雲)為彼同類等者。
問。
有何所以同法者前示入無餘耶。
答。
泰師等解雲。
恐彼同法發無見故作化身示入無餘(雲雲)經百千劫耽寂滅酒等者。
倫記曰。
楞伽經雲。
味着三昧樂安住無漏界無有究竟處。
亦複不退還得諸三昧身。
乃至曆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
彼覺法亦爾(雲雲)又雲。
又解下說方便示現入無餘依界等。
假說此人為入無餘涅槃者。
實回向菩提聲聞。
住有餘涅槃。
三昧酒醉是不定姓人住于寂定。
後出定已起大乘受變易身(雲雲)況于我等等者。
玄贊曰。
今此會中富樓那等即其類也。
法華論中為化聲聞授記即此是故(雲雲)亦為降伏等者。
亦言亦應化聲聞。
此雲伏增上慢聞我亦得汝等者。
彼起慢心之相。
【章】十究竟故(至)最為勝故鈔曰。
此第十義。
此不約機但由理立。
最勝理故說一乘也。
【章】法華論中(至)作佛名一鈔曰。
三以不定·應化簡十義。
四種聲聞者。
一決定聲聞。
二增上慢聲聞。
三退菩提心聲聞。
四應化聲聞(雲雲)但為不定者。
法華論雲。
二種聲聞如來與授記。
謂應化聲聞及退已還發菩提心者。
決定·增上慢之三根未熟故。
如來不與記(雲雲)不定者退菩提心聲聞也。
不定種姓下正簡十義。
第一第二等者。
第二下第六二字恐落脫欤。
次雲餘之六種故。
又雲。
第六就不定種姓立義故(雲雲)小分别義者。
第八少分如前所明。
第八立不定聲聞及頓悟菩薩之二得益。
其中初不定聲聞今雲少分也。
亦非無姓者。
玄贊四引涅槃雲。
一乘一道。
四果聖人皆得作佛不解我意(雲雲)由之應知。
無姓無作佛義名一者。
名一乘也。
【章】顯揚二十(至)不須别說鈔曰。
第四顯揚六義以十義相攝。
顯揚曰。
一即彼諸法約無差别故。
二約無分别行相說故。
三衆生無我及法無我平等故。
四解脫平等故。
謂差别求者。
有事虛妄分别煩惱對治所緣法性不相違故。
五善能變化住故。
六行究竟故(雲雲)以是十義相攝如上已明。
恐煩不重述也。
【章】然法華經(至)乘為真實鈔曰。
此下立一乘有九中。
第三法華勝鬘相對明一乘三乘權實。
此中有三。
初舉三乘方便一乘真實之證。
二舉一乘方便三乘真實之證。
三章主判釋。
今即初也。
經第四法師功德品文也開方便門者。
開二乘小權也顯真實相者顯一乘實也。
【章】依勝鬘經(至)無有二乘鈔曰。
二舉一乘方便三乘真實之證若如來随彼等者。
述記下曰。
此文明權也。
即法華經中破三歸一。
但有攝入一乘。
即是如來随彼意欲而方便說非真了義。
名為權說也(雲雲)随彼意欲者。
彼二乘所被意樂欲也。
唯有一乘者。
涅槃界一乘也。
【章】此意即顯(至)不成佛故鈔曰。
三章主釋此意即顯者。
此勝鬘經說唯有一乘無有二乘意。
即顯但攝二乘入大說一乘者随他意語是方便說決定種姓不授記别者。
法華論說。
決定聲聞根未熟故如來不與記(雲雲)由是決定聲聞·無姓有情不能開佛智慧。
然今說一乘随他意語。
法華通深智說。
勝鬘·涅槃唯說佛性。
勝鬘亦但以真理說一乘。
不說智慧故出生·攝入俱盡也。
今雲。
以行果論時。
決定種姓·無姓有情不授記别。
決定非唯一心相故。
無姓非成佛心相故。
若以理論。
五姓皆悉成佛。
唯有一乘義也。
【章】法華一會(至)乘為真實鈔曰。
立一乘十文中。
第四總會二經違。
此中有二。
初會法華後會勝鬘。
今即初也(由此會釋。
法華一乘為真實。
勝鬘一乘為方便也)對不定姓等者。
不定姓以二乘為大乘方便助因。
一乘為真實。
所到故。
章主雲。
若法華經中說一乘是實。
二乘稱權以于一佛乘分别說三。
故息處說二密遣二人等(已上勝鬘述記)問。
法華一乘蒙五姓中不定一姓。
則應非一乘。
不及一切有情故。
雲何以法華說為一乘真實耶。
答。
法華一乘對不定姓說。
即及一切有情。
所以何者。
雲對不定姓。
此約緣起所被心相而論。
而觀其緣起性。
離言說故非不定姓非非不定。
如随業緣水與火相有别而觀其緣起本性水與火同一處非水非非水非火非非火離言說相。
今亦如是。
雖約所被心相緣起說對不定姓。
約佛智慧所緣境性緣絕言緣起故。
一切情相同一處所。
說諸佛證智不可言境故。
說說佛智慧故唯是一事定故。
佛智所證雲何相别境耶。
應知于佛智所證離言緣起性說為一乘。
故是一乘真實。
【章】勝鬘經中(至)亦不相違鈔曰。
二會勝鬘以道理周備等者。
道理謂四乘種姓。
周備者。
若雲四種姓則心相緣起一切具足雲周備。
機有不定者。
機發品數不定即四種姓。
此以行果論種姓·機發盡故雲四乘為實。
述記曰。
若此經中四乘是實。
說一乘稱權。
以有無種姓·定姓二乘故各别說。
說人名實。
若隐此種姓别說為一乘。
一乘是權(雲雲)亦不相違者。
互亦二說。
法華與勝鬘雖一乘權實所望異。
攝入四乘行果各别說一乘方便約佛智所證說一乘真實。
于理全無違。
【章】又法華一(至)故是真實鈔曰。
第五約攝入·出生會一乘權實。
若由此會釋。
法華一乘為方便。
勝鬘一乘為真實唯依攝入等者。
意言。
若法華一乘雲破三歸一但有攝入一乘。
即是如來随彼意欲而方便說。
但以攝入不以出生體用狹說。
說一乘應雲方便。
勝鬘一乘下。
以此經一乘為真實說。
述記曰。
經二乘入于一乘。
一乘者即第一義乘者。
述曰。
明實也。
今此經中具明出生攝入一乘。
真常了義不随他語名真說故(雲雲)出生攝入等者。
意言。
若勝鬘一乘雲涅槃界第一義乘名為一乘故。
從涅槃界出生一切以此出生道理攝入二乘說為一乘。
則出生·攝入二義皆周備故。
勝鬘一乘亦真實也。
【章】又法華一(至)故是真實鈔曰。
第六約所依處寬狹有姓無姓會二經權實。
唯談有姓為依等者。
若雲法華一乘說佛智故。
唯以有種姓為所被機說為一乘。
則方便一乘。
不盡理為方便。
何為不盡理。
謂此一乘中不攝無姓。
無姓不成佛故。
唯說佛智。
一乘非所被故。
以無姓不為依是即不盡。
故為方便(以此道理法花一乘任說佛智慧之文取義不可雲唯果智一乘故光宅等說成一乘方便之義)勝鬘一乘等者。
此經一乘說涅槃界第一義乘。
故有姓無姓悉皆為依所談。
故真實一乘。
有姓無姓共從涅槃界所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