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龍作如是說。
能顯名是世俗。
所顯法是勝義(已上世友)大德說曰。
宣說有情瓶衣等事。
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是世俗谛。
宣說緣性緣起等理。
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是勝義谛尊者達羅達多說言。
名自性是世俗。
義自性是勝義。
此等三義于此七番何番所攝。
解雲。
世友達多二師義第七番攝。
能诠為俗。
所诠為真。
故大德之義第二番攝。
假法為俗。
實法為真故。
又解。
大德之義第七番中教一分攝。
以唯約教說二谛故。
既雲不虛妄心所起言說故知教攝。
【章】今此但彰(至)餘略不辨鈔曰。
上來就立性宗說七分别釋二谛竟。
自下舉古師相攝釋四文中。
第四舉四宗二谛。
屬當經說二谛。
此中亦有四文。
初以立性宗七分别屬當經說。
此中三文。
初總明。
後别明屬當。
今即初也。
今此者。
指前申立性宗所言七分别二谛義雲今此也。
初之三門者。
涅槃經所說七番中。
初番第二第三之番會雲初三門也。
餘略不辨者。
章家意立性宗所雲七分别二谛義。
但屬經說初二三三個番。
餘四番經說。
二谛義于立性宗未曾論之處也。
故雲餘略不辨也。
此初以立性宗七分别中初之三門。
屬經說二谛義。
餘四分别不屬經說。
總明之文也。
【章】第一先就(至)名第一義鈔曰。
此下後别屬當經說初之三番。
此中三文。
初就立性宗第一分别屬經說。
次就同宗第二分别屬經。
後就第三分别屬當。
今即初文也先就情理者。
标立性宗第一分别分二者。
妄情所取我衆生等以為世俗。
無我之理以為勝義。
是即情理分别為世俗勝義二。
故雲分二。
五陰和合等者。
以情理言屬當經文。
前所引經雲。
善男子五陰和合稱言某甲。
凡夫衆随其所稱是名世谛。
解陰無有某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字。
出世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義(雲雲)此經文意。
與立性宗義随陰和合凡稱言某甲。
計實有我人是為世俗。
如何雖無我人。
随情所取為俗。
出世聖人觀解某甲有無。
如理能知不拘情取為真。
依情與理分别立真俗谛更無相違。
正今屬當。
【章】第二約就(至)實為第一鈔曰。
此二就立性宗第二分别屬當經文。
先分二法等者。
涅槃經第二番中有二文。
初說複次善男子示法有二。
一者有名有實。
二者有名無實。
後但說善男子。
示有名無實法為俗有名有實法為真。
今文初後俱牒也。
先分言對後下就辨辨雲先。
分二者分有實無實二法是其實法者。
簡假施設。
彰有實體用名其實法。
其謂彼。
彼此雲有名有實陰界入等彰示有實法。
依有名推求法體有法體可得用亦非無。
即陰界入等。
是雲有實有名無實等者。
彰但有名無實體者。
瓶衣車乘等者。
彰其假法。
如是一切雖無體假施設其名。
但有假名推求都無其體。
故雲有名無實下就谛辨等者對前文先分二法之先言。
今雲下猶雲後也。
此屬當經次但說善男子說二谛文。
但有假名無體為假世俗。
有名有實為具勝義。
此即立性宗以假實分别真俗屬當經文。
更無相違。
【章】第三約就(至)為第一義鈔曰。
此後就立性宗第三理事分别屬當經文。
理事分二者。
今謂。
經文意有兩重相對。
一者有名無實我衆生(乃至)龜毛兔角施火輪等名為世俗。
有名有實陰界入等名為勝義。
是有無實相待有實為真無實為俗。
俗是假事。
真是有實。
事故對假事名為理。
二者諸陰界入雖有名有實對我衆生等名為理真。
其實事相粗顯對苦集滅道微隐法相道理名為俗谛。
苦等四谛名為真谛。
有如是兩重相對意。
經說義意。
今立性宗理事分别亦事有假實事有粗隐。
有兩重相對立真俗義。
由是以此理事分别屬當第三番經說二谛義也。
上來以經文屬當立性宗初三分别已問。
何故以立性宗餘四分别。
不屬當經第四番已下二谛耶。
答。
立性宗除初之三分别。
餘四分别不屬當經第四番已下文。
經第四番五種世法無體有名為俗。
于其五世法心無倒如實知體無為真。
彼第四分别以四谛初二系縛為俗。
後二是解脫法為真故不屬當。
又第五番經文。
說若燒若壞為俗(是遮诠為世也)無燒無壞為真(是自爾宛然為真也)彼立性宗第五分别苦集道三有為為劣(理中非勝)名俗。
滅谛一無為(谛)法為勝(理中為種勝)名真。
以為劣無為勝分别四谛為二(谛)不屬當經又第六番經文。
說有八苦相為世無八苦相為真。
彼立性宗第六分别。
于四谛十六行相。
除空無我二餘名世谛。
空無我二相理中精妙名為真谛。
是以四谛十六行空有相分别為二(谛)不屬當經。
又第七番經文。
說一人多能多名字因父母和合所生依身而生為世。
十二因緣和合生以為真。
彼立性宗第七分别由雜心說教(經律論依名轉者)行(三十七覺分菩提分法)如次名為俗真。
全無屬當義。
由此等義雲立性宗但初之三分别屬經餘界不辨也。
【章】次下就其(至)以辨二谛鈔曰此下舉四宗二谛。
屬當經說二谛。
四文中第二以破性宗義屬當經二谛。
此中三文。
初以成實所立明前後兩門以辨二谛。
二以成實義屬當經第四番二谛(五種世法為俗。
如實知無為真)三舉經第五番二谛。
屬當成實論所說義。
今即初也于中兩門者。
以經第四番二谛與第五番二谛為前後兩門也前門就其等者。
此三句文正以成實所立辨二谛也。
前門之言示經第四番二谛以成實義辨。
第五番之前二谛故名前門。
就其假法等者。
其之言指破性成實宗義假法者。
成實所立法雖無性。
不無假相之假相今雲假法空有者。
雲雖無性之無性今雲空。
是成實所立真谛。
有謂彼所立不無假相之假相今雲有(不無謂有)是彼所立俗谛。
以此二谛辨經第四番二谛。
故雲前門就其乃至以辨二谛後門就其等者。
今示經第五番二谛以成實義辨。
居第四之後之番故雲後門。
其言指成實宗義實法者。
成實所立陰界入法性空為真。
是即實法。
今所立無性是空。
有謂陰界入假有是為俗。
屬辨第五番經說二谛。
則無燒割等是為性空為真。
若燒割死壞五陰等假有相是為俗為有。
已上以成實所立辨經二谛也。
【章】就前門中(至)名無颠倒鈔曰。
以破性宗義屬當經二谛三文中。
二以成實宗屬當經說文。
就前門中等者。
屬當經第四番故雲就前門中先明世谛等者。
第四番中世谛五種世法為俗。
今說無體有用五種世法為俗。
屬當此經文。
以成實雲何成宗義耶。
今謂。
彼立一切不無假相。
即無體有用為俗。
屬當必然後于是五法等者。
舉經說真谛文。
知其性空等者。
釋心無颠倒。
明經如實知言。
謂于五種世法假有中。
如實知因和合中其性空無。
亦知法和合中其無性。
是無倒相。
是經文意。
以成實宗假有無性義。
屬當此經文也(是由秋篠所引遠法師意釋)遠法師辨立性與破性兩宗同異。
如秋篠義鏡中。
文長。
且略披文當知。
【章】就後門中(至)名第一義鈔曰。
以破性宗義屬當經二谛三文中。
三舉經第五番二谛。
屬當成實所說義苦燒割等等者。
牒經說文屬成實論世谛。
五陰諸法者。
是即成實論假有。
彰五陰諸法虛假因緣集用。
觀諸世法實爾名為世谛。
被燒割等是虛假故。
以經所說若死若壞名世谛文。
屬成實論不無假相。
無燒割等等二句。
牒經真谛諸法性空等者。
是即成實所說諸法無性。
屬無死壞為真。
秋篠雲。
就性空第一義中。
無彼妄情我人。
以為真谛也(雲雲)。
【章】次下就其(至)有斯别耳鈔曰。
舉四宗二谛屬當經說二谛四文之中。
三以破相宗義屬當經第六番已下二谛。
故雲次下。
此中二文。
初正屬當經第六番中百八苦相為世無八苦相為真。
标牒以破相辨二谛。
舉經二谛文次下就其等三句标牒。
八苦之相等四句正舉屬當經文問曰。
此宗等下二問答。
對辨破性破相兩宗異。
此宗指破相宗。
立前者。
指前破性宗。
古來釋雲下。
以遠法師說對辨兩宗異答問。
此答中先對辨世谛前說等者。
前破性宗中理相世谛即法虛假因緣集用。
世法實爾為世。
是今雲因緣假有等也此宗者破相宗。
即說一切世法道理悉皆妄想之有。
如陽炎水健闼婆城等以名世谛。
是雲妄想之有前宗宣說等下。
對辨真谛。
前破性宗說因和合中知性空。
法和合中知無性名心無倒為真。
亦諸法無性空為真。
此雲衆性之空為第一義此宗宣說等者。
此破相宗說諸法畢竟妄相空寂。
今雲無相之空為第一義也。
【章】次就第四(至)名為第一鈔曰。
以四宗義屬當經說二谛四文中。
四以顯實宗義屬當經文。
此中二文。
初正屬當後舉古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