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法苑義林師子吼鈔卷第十九

首頁
    曰。

    問。

    三世諸色得懸造不。

    範師解雲。

    大乘宗過未無體。

    唯有現體。

    故無懸造。

    若由遠相籍亦有。

    由現在大種遠引未來所造色起。

    亦得假立以為懸造。

    然非真造現在所造亦得假說。

    從過去大造。

    即說無始(已上範抄)又曰。

    二界互造中。

    如身在欲界得大眼者。

    欲界識依上地眼見上界色。

    此眼識所變影色随能緣識唯欲界攝。

    然用上地四大遠為能造。

    以欲界為影色。

    别界四大故。

    以是為例。

    餘者亦然。

    又色無色定自在色。

    以欲色界四大為能造。

    故讓地色遠用下地大造(已上範抄)今雲。

    此等所說與章主意全同也。

     【章】如無表章彼章第七門雲。

    設佛身無漏無表無色定共。

    亦以過去欲界四大所造。

    既假疏遠名色。

    亦假疏遠名造。

    故不以所發名色。

    亦不以名造。

    以不定故。

    未必有所發身語故。

    今指此文雲如無表章也。

     【章】問答分别等。

    自下大文第六問答分别。

    有六番問答。

    初五字标牒。

    問于欲界之下第一番問答。

    于一聚色能造所造增減分别也。

    章主以自意作問。

    以瑜伽第三說作答。

    瑜伽第三說等已下答文。

    答中有四文。

    此下第一明能造增減或有聚中者。

    于能造所造一聚色中論大種增減也。

    此是标牒。

    唯有一大等者。

    此下明一大增。

    如石末尼者。

    此二地大增也。

    此皆不相離攝。

    第三論文雲。

    或有聚中唯一大種可得。

    如石末尼真珠琉璃珂目璧玉珊瑚等中(雲雲)今但舉初二江河池沼。

    此四明水大增。

    論加溝坡。

    今略不舉。

    火焰燈燭。

    此四明火大增也。

    有無塵風。

    此明風大增。

    論雲。

    或四方風輪有塵無塵風等中(雲雲)秋篠曰仁王經中說五色風有。

    彼經疏中雲。

    海邊有五色沙。

    大風起時沙随風飛。

    世皆号五色風也。

    今此等風名有塵風(雲雲)周記雲。

    無塵風者。

    隻風大也(雲雲)又倫記雲。

    乘言故來。

    有塵實取無塵(雲雲)今雲。

    由信培評。

    謂若取有塵非唯一大。

    故為二非。

    二共但風大也。

    若合沙風雲有塵風。

    則是二大。

    在次二大增中應辨也。

    今辨一大增之文。

    故非合沙與風也。

    基辨詳雲。

    有風塵是輕動故唯一風大。

    但取輕動增處。

    如燈燭雖由煙油彰。

    今但取熱光增邊為唯火大增。

    塵中風大亦增。

    輕動相增。

    雖二物合唯風大增也。

    故于辨一大增中明也。

    倫記所言通漫。

    信培所評為不允當。

     【章】或唯二大等。

    下明二大增熱末尼。

    熱謂火大。

    末尼謂堅勁地大也。

    秋篠問雲。

    依大乘宗摩尼中既無熱等性。

    雲何後時轉成熱等耶。

    解雲。

    克實能造念念别從種生。

    故後熱等時非舊地火等。

    即是昔未熱摩尼。

    但從一地大種子生。

    乃至後移轉位頓從四大種子生故。

    然此文中處現行相狀相似。

    說昔末尼轉今成熟。

    此即識中由有彼種遇緣即生故。

    五十四雲。

    雲何種子生。

    謂所有色各從自種子所生。

    如堅勁聚或時遇緣便生流濕流濕遇緣複生堅勁。

    乃至由如是等雖無自相。

    然有其界。

    從彼彼聚彼彼色法差别而生名種子生(雲雲)基辨詳曰。

    秋篠引五十四文。

    成四大自種于一色聚各各随緣生堅勁或流濕等義。

    非成二大增之義。

    今章文意明二大增雲如熱末尼。

    非雲未熱末尼。

    若遇應熱緣時。

    于摩尼中雖彰火熱。

    地大堅勁亦同時在。

    二大一物增義。

    故秋篠所釋為未痛快雪濕樹者。

    謂雪章水地二大增。

    濕樹亦水地二大。

    可知雪上有濕有堅。

    濕言通雪樹二。

    今于二物取濕堅二相。

    即二大增義也(秋篠雲。

    雪濕即水大也。

    樹體堅勁是地大也。

    雲雲。

    今雲。

    此釋二大增義難彰已)。

     【章】或唯三大下明三大增。

    如濕熱樹。

    濕謂水大。

    熱謂火大。

    樹謂地大。

    于樹一物此三大增義也。

    或樹搖濕樹謂地大。

    搖謂風大。

    濕謂水大。

    如雨中樹因風動搖是也。

    于一物上此三大增義也。

     【章】或四大俱如内身四大俱增是也。

    伽第三說。

    或有聚中四大種可得。

    謂于内色聚中如薄伽梵說。

    于各别内身。

    若發毛等乃至糞穢是内地界。

    若小便等此内水界。

    若于身中所有暖等是内火界。

    若上行等風是内風界。

    若于此聚彼相可得。

    說彼相為有。

    若不可得說彼相為無(雲雲)。

     【章】或唯有色等此下答有四中。

    第二明所造增減。

    此中有九文。

    臨文示科。

    然瑜伽第三中。

    但明能造增減。

    又說所造增減。

    又瑜伽五十四兼明所造增減。

    又對法第六說能造增減已。

    雲所造亦爾而明所造增減。

    如此章文及對法疏。

    秋篠雲。

    能造所造雖俱未必同處。

    如離輪光及孤行香等無色界定道戒。

    離大種造。

    無大種故。

    是故别說所造增減(已上取意)。

     【章】或唯有色如離輪光此有九中。

    第一明一道色色塵增。

     【章】或唯有聲等九文之中。

    第二明一造色聲塵增(如離質聲等)。

     【章】或唯有香等九文之中。

    第二明一造色香塵增(如孤行香等)。

     【章】或有味觸等九文之中。

    第四明二造色三造色增也。

    有味觸者。

    非雲味觸合增。

    明随一增處餘塵增。

    對法疏作若有味觸必有觸味香色。

    此章作必亦有香色。

    亦言亦有味觸。

    問。

    有味觸處亦有香色。

    則此明四造色增。

    與次文或唯有四文雲何有别。

    無别則或唯有四标牒之次。

    應置若有味觸等文。

    何故先置此文耶。

    答。

    若有味觸等者。

    意謂味觸二塵之中随一塵有處香色随有。

    或有味觸色增減香者。

    如無香餅圖等。

    或有色香觸增減味者。

    如無味塊石等(此明色增)或有色觸增減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